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现代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初中学生对此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学生渐渐具备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我国未来优秀的建设者。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爱国主义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而历史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情感素养就是“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立足教材,努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由于现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的教学课时不多,但教学内容较多,为了应试和追赶进度,有些教师课堂上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也有的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整个历史课堂上“一言堂”式的灌输式教学,导致了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对历史失去兴趣,难以从历史课堂得到情感教育,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从教材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举例
1.结合知识拓展,建立国家主权意识
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里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知识拓展,这些内容是在教材原有的体系之外增加的补充知识,并且承载着一定的情感教育的功能。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的后面就有一个知识拓展,题为《南海诸岛》,意在告诉学生,南海诸岛从秦汉时代就是中国的领海,中国对这个地方有着合法主权,建立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教师也可以简单介绍中国南海的主权争端问题一直存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只有我们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终有一天顺利解决南海问题。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拓展其实都可以用来渗透给学生国家主权意识。
2.结合时事政治,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时。“材料研读”让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谈谈香港为什么会回归。学生通过联系旧知识就能够想到,香港与澳门领土的丧失,是因为历史上的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综合国力的衰微,而香港与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这样浅层的情感认识是不够的。基于今年香港发生的大事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更进一步地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香港的一些人以反“修例”为借口制造了一系列暴力事件,而西方一些国家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干涉中国内政。联系这样的时事,学生就能够更加了解我国所处的國际环境,虽然我们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遏制从未停止,作为中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够继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与保证国家的内部繁荣稳定,才能抵抗任何形式的外部压力。教学中联系时事,让学生更加有一种国家责任感。
3.借助历史活动,提高文化认同感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使学生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只有学生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够有可能去传承,让中华的文化绵延不息。
例如,七年级下册《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借助这一活动,学生选择一定的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班级交流研究结果。学生通过研究和介绍了解了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并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同。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清明节,学生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扫墓上,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清明节人们还会踏青郊游,亲近自然,这其中其实蕴含了古代祖先们追求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课本中很多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借助课后题,建立学生的国际意识
新版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精心设计了许多课后练习题,我们也可以借助课后题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国际意识。例如,九年级下册的第22课的课后题第2小题,引述了一个外国人觉得尝试不买中国产品,最终失败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这则故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中国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操作台,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的他们不仅仅要建设自己的祖国,还要为全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借助这样的课后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国际意识。
结束语
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课后题,活动课和时事政治设计教学环节,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途径完成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完么塔.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7.
[2] 周国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8-59.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爱国主义
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而历史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情感素养就是“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立足教材,努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由于现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的教学课时不多,但教学内容较多,为了应试和追赶进度,有些教师课堂上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也有的老师为了节省时间,整个历史课堂上“一言堂”式的灌输式教学,导致了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对历史失去兴趣,难以从历史课堂得到情感教育,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还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从教材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达成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渗透举例
1.结合知识拓展,建立国家主权意识
新版的初中历史教材里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知识拓展,这些内容是在教材原有的体系之外增加的补充知识,并且承载着一定的情感教育的功能。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的后面就有一个知识拓展,题为《南海诸岛》,意在告诉学生,南海诸岛从秦汉时代就是中国的领海,中国对这个地方有着合法主权,建立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教师也可以简单介绍中国南海的主权争端问题一直存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只有我们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终有一天顺利解决南海问题。教材中的很多知识拓展其实都可以用来渗透给学生国家主权意识。
2.结合时事政治,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时。“材料研读”让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谈谈香港为什么会回归。学生通过联系旧知识就能够想到,香港与澳门领土的丧失,是因为历史上的旧中国的贫穷落后和综合国力的衰微,而香港与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这无疑会让学生产生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但是,这样浅层的情感认识是不够的。基于今年香港发生的大事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时事政治,更进一步地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香港的一些人以反“修例”为借口制造了一系列暴力事件,而西方一些国家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干涉中国内政。联系这样的时事,学生就能够更加了解我国所处的國际环境,虽然我们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遏制从未停止,作为中学生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够继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与保证国家的内部繁荣稳定,才能抵抗任何形式的外部压力。教学中联系时事,让学生更加有一种国家责任感。
3.借助历史活动,提高文化认同感
中国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使学生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只有学生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够有可能去传承,让中华的文化绵延不息。
例如,七年级下册《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借助这一活动,学生选择一定的主题进行研究,并在班级交流研究结果。学生通过研究和介绍了解了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并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同。学习这一课之前,对于清明节,学生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扫墓上,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清明节人们还会踏青郊游,亲近自然,这其中其实蕴含了古代祖先们追求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课本中很多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借助课后题,建立学生的国际意识
新版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精心设计了许多课后练习题,我们也可以借助课后题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国际意识。例如,九年级下册的第22课的课后题第2小题,引述了一个外国人觉得尝试不买中国产品,最终失败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这则故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中国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操作台,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的格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的他们不仅仅要建设自己的祖国,还要为全人类贡献中国智慧。借助这样的课后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国际意识。
结束语
结合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课后题,活动课和时事政治设计教学环节,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途径完成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完么塔.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7.
[2] 周国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