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关于英汉音节的对比研究主要着力于音节形式的对比研究,而较少从功能视角来考察英汉音节,本文拟从音节的外部功能来研究英汉音节,通过对比归纳,发现英汉音节的特征:连续性与孤立性、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意义相关与意义无关。
【关键词】英汉音节 对比研究 功能视角
音节是一个基本的语音单位,人们对语音知识可以知之甚少,或者全然不晓,但是对音节似乎有着某种直觉,可本能地感知。因此,音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一种“普遍语法”,无需刻意教学,即可获得。从这个角度来开,对音节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结构研究、成分研究上,这是从音节的内部来考察,探究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属于形式主义路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语言也体现一定的功能,因此,对音节的考察不能忽视外部的描写,比如功能、用法等。本文拟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音节的内部与外部特征的对比研究,以期揭示这两种语言音节的不同特征,从而为英汉语言学习者提供帮助。
一、音节的定义
第一,音系学定义。音节是由元音和輔音构成的最小语音单位,其中元音是强制性的,至少含有一个元音,该元音做“节核”,辅音是非强制性的,节核前面的辅音或辅音簇叫“节首”,后面的辅音或辅音簇叫“节尾”。
第二,音位配列学定义。音节是受音位配列学规则制约的音素组合单位。音位配列学规定了音节各个位置(即“节首”、“节核”、“节尾”)出现的合法元音、辅音或辅音串。
第三,语音学定义。根据声学语音学响度原则,音节是由包含一个响度最高峰的音段构成。
二、音节的结构
音系学中,音节常常分为三个部分:即“节首”、“节核”与“节尾”。
第一,单调音节理论。即节首、节核、结尾在音节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二,节首-节韵理论。音节中节核与节尾的结合更加紧密,它们形成一个节韵,该节韵再与节首形成一个音节。
第三,主体-节尾理论。即节核与节首构成一个音节主体,再与结尾结合构成一个音节。
第四,莫拉理论。该理论认为音节的节本单位是莫拉,根据莫拉理论音节
的划分有两种情况。如果节核是短元音,则与前面的节首构成一个莫拉,后面的节尾是第二个莫拉;如果节核实长元音,则该长元音横跨前后两个莫拉。
三、音节的划分
第一, Pulgram 认为音节的划分有三个步骤,分别是:最大开音节原则,即,每个音节应该首先拥有节首;最小音节尾和最大音节首原则;音位配列规则处理不规则音节尾原则。
第二, Creidler,C.W. 认为音节划分存在歧义现象,以copy为例,的音节归宿有歧义,它既担任前一音节的节尾,同时也担任后一音节的节首,所以叫音节歧义辅音,所以Creidler,C.W. 提出了两条划分音节的原则:第一,不可跨越词素原则,如unable,un 与 able 分属两个音节。第二,不用的元音采用不同的标准,如,长元音可以结束一个音节,其后的辅音可归属下一个音节;而短元音则不能结束一个音节,其后的辅音必须与它一起构成一个音节。
词素原则由于元音类别原则。多音节词中音节强弱总是交替出现,且呈不规则现象。
第三, Wells,J.C. 强调节首与结尾的最大化,重读音节不仅获得其后的辅音同时也获得前面的辅音。他将音节的强弱分为以下五个层次:一级重读;一级重音前的二级重音;三级重音/一级重音;非重读的完整元音;弱化元音或央化元音。
第四, Cruttenden,A. 鉴于音节划分中辅音或辅音串的归属问题,提出四条划分音节的原则,即:词素原则;音位序列原则;音位变体的规则,即划分应尽量满足该音位变体的发音特征;音节首最大原则。其中音节首最大原则最重要。
第五,罗常培、王力等对于汉语音节的划分,他们认为现代汉语的音节由两部分构成:声母、韵母。韵母分成三部分:韵头(又叫韵首、介音)、韵腹、韵尾。
四、功能视野下英汉音节对比
现有研究囿于形式主义的传统,往往从英汉音节的内部构成来研究,比如音节的组合特征、结构类型、分布规律等。较少从音节的外部功能视角考察。通过对英汉音节的外部功能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英汉音节具有以下三个对比性特征,即连续性与孤立性、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意义相关性与意义无关性。
1.连续性与孤立性
语言不是孤立的,同样,音节也是如此,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以语流的形式呈现,这就涉及到音节之间的连贯、衔接问题,英语中叫音渡。英、汉这两种语言的音节之间的连贯并不相同,相对而言,英语的音节连贯更加连续,而汉语的音节连贯相对离散。
第一,英语音节:连续性。英语音节之间的界限,不同于汉语单音节(单字)之间那样泾渭分明,它往往比较连贯。比如,多音节词“bas-ket”,两个音节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甚至从声学语音学角度来考察几乎不能听到两个音节之间有任何停顿(这里不考虑心理语言学角度的停顿感知)。英语音节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连读,如果一个单词结尾是辅音,后面的单词结尾是元音,那么人们往往会习惯于将这连个单词连读,这样,听起来就似乎只有一个单词,听者很难辨别单词之间的界限。英语音节为什么可以这样紧密连接在一起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英语音节同语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再加上音节中音核的不同划分,导致了连读的可能性。如:“an aim”容易听成“a name”。二是若非有意为之,人们在发音英语句子时,不同重音(音核)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接近的,这样就使得词界就变得更加模糊。
第二,汉语音节:孤立性。汉语单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这三者构成一个三维的架构,每个音节单位是自足的,相对于其他音节而言是孤立的,音节与音节之间界限比较清晰,所以发音时能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节。相对而言,英语音节的线性结构决定了在发音英语音节时的连贯性。汉语音节,无论是单个发音还是同其他音节一起连读时,都必须有清晰的界限,否则就会产生歧义。如:“企鹅(qi-e)”在发音时,必须将“qi”与“e”分开,如果连读,则变成了“且(qie)”。 汉语音节界限清晰的特征,主要因为:声调的作用,每个音节1个声调,声调具有向心力,使得单个音节发音结合在一起,难以与其他音节连读。汉语音节结构类型。汉语音节节尾部分一般都是元音(/n/和/ng/除外),不易与其后的音节连读。单个汉字(音节)往往联系到一定的语义,这就使得汉语音节相对离散、相对独立,因此对于“零声母”的音节而言,必须加上“’”符号区别开来前后的音节,如,“棉袄(mian’ao)”。如果两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往往会变成一个音节,比如:儿化音,“zhu’r”猪儿。汉字字系属于方块字,每个字独成系统,与音节互相呼应,也加剧了音节的离散性。
2.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汉语音节易于重复,具有可逆性,而英语音节相对较难重复,具有不可逆性。
第一,英语音节:不可逆性。在实际用法中,由于英语音节类型的复杂多样,以及音节长度并不规则,所以,若非出于修辞目的或有意强调,发音英语音节时需尽量避免重复,可使用替代、省略、更换等辅助手段。一些惯用语内部会出现重复的成分,这主要是由于惯用语来自一些儿童用语、习惯用法等,属于偏离的语法现象,并不影响英语音节的不可逆特征。
第二,汉语音节:可逆性。汉语音节比较对称,前后按比例分配,后面部分可以与前面部分重复或重叠,体现着一定的可逆性,因此,汉字常常成对出现,汉语文学修辞中也常见对比、比较、排比等修辞手段。如,押头韵,玲珑(ling-long),呼喊(hu-hang)。押尾韵,斑斓(ban-lan),惨淡(can-dan)。诗歌中由于押韵,形成前后句的韵律呼应,读来如琴瑟和鸣,悦耳动听。叠音的运用,如,匆匆、妹妹、红彤彤、绿油油、忙忙碌碌、干干净净。每个汉字1个音节,相对独立,所以,有些词语音节顺序即使颠倒后也不改变其原意,如,冰棒、棒冰,拖鞋、鞋托。有时倒装后改变了原意,但是也基本与原意相关,如,中国、国中。而英语中,音节顺序颠倒,并不能产生相同意义或者相关意义的词,如computer,任一音节的移走或者顺序改变都将会产生不符标准的单词。
3.意义无关性与意义相关性
英语、汉语音节在功能方面有相同之处,比如都是更高语法构件的组成部分,但更多地是不同,每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而每个英语单词却不一定是一个音节。
第一,英语音节:与意义无关。相对汉语音节而言,英语音节更加体现符号的特征,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Aristotle),符号并不一定直接关联到意义。符号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各个音节之间的线性组合而成。英语音素构成音节,单个或多个音节构成单词,单词具有承载意义的功能,音节是一个符号单位,不能表征意义,音节分布的差异和数量的差异导致单词结构差异。
汉语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英语中也有一些单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然后只是英语词库中的少部分,而且单音节词语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强制性地,依然体现出一定的任意性。英语音节与意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两者体现出一定组构性。英语中多音节词的意义也并不是由其单个组成音节所对应意义的累加,如:beacon,由两个音节bea 和con 构成,但是其意义与 bea 和 con 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汉语中却不然,多音节词语的意义往往与其组成音节词语意义相关,如:“牛奶”的词义与“牛”和“奶”都有关联。英语音节并非为语义而生,至少不是强制性地关联语义,因此对于英语语义的猜测不能依赖音节,毕竟英语音节不对应语义,对应音节的是词,词由音节构成。
与语义关联较大的语音内容是语调与重音。语调可以表示语气与语义的变化,重音可以揭示强调的差异,语调与重音的变化一起引起语义的变异。但是,语调、重音都是超音段特征,属于传统韵律学研究的范围,与音节的研究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音节并不直接关联语义,音节的基本功能是组构性。
由于音节结构的组构性,以及音节内部成分结合的任意性,导致了英语音节结构差异较大,相对汉语音节而言,英语音节结构缺乏整洁性和对称性。
第二,汉语音节:与意义相关。与英语音节相比,汉语音节与意义之间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甚至说,其基本的功能就是表达意义,汉语音节与语义相关,音节天生附带语义,音节联系语义,是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强制的。有些汉语音节不能单独出现,但这并不影响其基本意义,它与不同的音节组合时形成一个与该音节意义相关的意义群,如,“蚁”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单独使用,但是在与不同的音节组合时,都与“蚂蚁”的本意相关,“蚁巢”、“蚁窝”、“幼蚁”等等。
从历時语言学角度来看,汉语音节与语义的紧密联系,源于汉语音节与语义几乎同步的发展,导致现代汉语音节与语义也基本对应。而英语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音节与语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直至几乎无法看到联系,所以英语音节脱离意义。
汉语中的声调的差异,揭示着不同的意义。现代汉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与去声,相同声母相同韵母,但是不同的声调却表示这不同的意义。如 ma ,阴平“妈”,阳平“麻”,上声“马”,去声“骂”,意思各不相同。汉语声母与韵母组合形成大约400中音节结构,但是加上声调却可以形成大约130中音节结构。这其中并不包括很多同音字,英语也有同音字,但大部分拼写都是有差异的,而汉语却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完全一致。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论汉语大音节结构[J]. 北京: 中国语文,1995,(3).
[2]张清常.音义关系在汉字中的特殊组合. 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
【关键词】英汉音节 对比研究 功能视角
音节是一个基本的语音单位,人们对语音知识可以知之甚少,或者全然不晓,但是对音节似乎有着某种直觉,可本能地感知。因此,音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一种“普遍语法”,无需刻意教学,即可获得。从这个角度来开,对音节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结构研究、成分研究上,这是从音节的内部来考察,探究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属于形式主义路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语言也体现一定的功能,因此,对音节的考察不能忽视外部的描写,比如功能、用法等。本文拟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音节的内部与外部特征的对比研究,以期揭示这两种语言音节的不同特征,从而为英汉语言学习者提供帮助。
一、音节的定义
第一,音系学定义。音节是由元音和輔音构成的最小语音单位,其中元音是强制性的,至少含有一个元音,该元音做“节核”,辅音是非强制性的,节核前面的辅音或辅音簇叫“节首”,后面的辅音或辅音簇叫“节尾”。
第二,音位配列学定义。音节是受音位配列学规则制约的音素组合单位。音位配列学规定了音节各个位置(即“节首”、“节核”、“节尾”)出现的合法元音、辅音或辅音串。
第三,语音学定义。根据声学语音学响度原则,音节是由包含一个响度最高峰的音段构成。
二、音节的结构
音系学中,音节常常分为三个部分:即“节首”、“节核”与“节尾”。
第一,单调音节理论。即节首、节核、结尾在音节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第二,节首-节韵理论。音节中节核与节尾的结合更加紧密,它们形成一个节韵,该节韵再与节首形成一个音节。
第三,主体-节尾理论。即节核与节首构成一个音节主体,再与结尾结合构成一个音节。
第四,莫拉理论。该理论认为音节的节本单位是莫拉,根据莫拉理论音节
的划分有两种情况。如果节核是短元音,则与前面的节首构成一个莫拉,后面的节尾是第二个莫拉;如果节核实长元音,则该长元音横跨前后两个莫拉。
三、音节的划分
第一, Pulgram 认为音节的划分有三个步骤,分别是:最大开音节原则,即,每个音节应该首先拥有节首;最小音节尾和最大音节首原则;音位配列规则处理不规则音节尾原则。
第二, Creidler,C.W. 认为音节划分存在歧义现象,以copy为例,的音节归宿有歧义,它既担任前一音节的节尾,同时也担任后一音节的节首,所以叫音节歧义辅音,所以Creidler,C.W. 提出了两条划分音节的原则:第一,不可跨越词素原则,如unable,un 与 able 分属两个音节。第二,不用的元音采用不同的标准,如,长元音可以结束一个音节,其后的辅音可归属下一个音节;而短元音则不能结束一个音节,其后的辅音必须与它一起构成一个音节。
词素原则由于元音类别原则。多音节词中音节强弱总是交替出现,且呈不规则现象。
第三, Wells,J.C. 强调节首与结尾的最大化,重读音节不仅获得其后的辅音同时也获得前面的辅音。他将音节的强弱分为以下五个层次:一级重读;一级重音前的二级重音;三级重音/一级重音;非重读的完整元音;弱化元音或央化元音。
第四, Cruttenden,A. 鉴于音节划分中辅音或辅音串的归属问题,提出四条划分音节的原则,即:词素原则;音位序列原则;音位变体的规则,即划分应尽量满足该音位变体的发音特征;音节首最大原则。其中音节首最大原则最重要。
第五,罗常培、王力等对于汉语音节的划分,他们认为现代汉语的音节由两部分构成:声母、韵母。韵母分成三部分:韵头(又叫韵首、介音)、韵腹、韵尾。
四、功能视野下英汉音节对比
现有研究囿于形式主义的传统,往往从英汉音节的内部构成来研究,比如音节的组合特征、结构类型、分布规律等。较少从音节的外部功能视角考察。通过对英汉音节的外部功能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英汉音节具有以下三个对比性特征,即连续性与孤立性、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意义相关性与意义无关性。
1.连续性与孤立性
语言不是孤立的,同样,音节也是如此,不是单独出现,而是以语流的形式呈现,这就涉及到音节之间的连贯、衔接问题,英语中叫音渡。英、汉这两种语言的音节之间的连贯并不相同,相对而言,英语的音节连贯更加连续,而汉语的音节连贯相对离散。
第一,英语音节:连续性。英语音节之间的界限,不同于汉语单音节(单字)之间那样泾渭分明,它往往比较连贯。比如,多音节词“bas-ket”,两个音节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甚至从声学语音学角度来考察几乎不能听到两个音节之间有任何停顿(这里不考虑心理语言学角度的停顿感知)。英语音节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连读,如果一个单词结尾是辅音,后面的单词结尾是元音,那么人们往往会习惯于将这连个单词连读,这样,听起来就似乎只有一个单词,听者很难辨别单词之间的界限。英语音节为什么可以这样紧密连接在一起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英语音节同语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再加上音节中音核的不同划分,导致了连读的可能性。如:“an aim”容易听成“a name”。二是若非有意为之,人们在发音英语句子时,不同重音(音核)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接近的,这样就使得词界就变得更加模糊。
第二,汉语音节:孤立性。汉语单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这三者构成一个三维的架构,每个音节单位是自足的,相对于其他音节而言是孤立的,音节与音节之间界限比较清晰,所以发音时能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的音节。相对而言,英语音节的线性结构决定了在发音英语音节时的连贯性。汉语音节,无论是单个发音还是同其他音节一起连读时,都必须有清晰的界限,否则就会产生歧义。如:“企鹅(qi-e)”在发音时,必须将“qi”与“e”分开,如果连读,则变成了“且(qie)”。 汉语音节界限清晰的特征,主要因为:声调的作用,每个音节1个声调,声调具有向心力,使得单个音节发音结合在一起,难以与其他音节连读。汉语音节结构类型。汉语音节节尾部分一般都是元音(/n/和/ng/除外),不易与其后的音节连读。单个汉字(音节)往往联系到一定的语义,这就使得汉语音节相对离散、相对独立,因此对于“零声母”的音节而言,必须加上“’”符号区别开来前后的音节,如,“棉袄(mian’ao)”。如果两个音节连在一起发音,往往会变成一个音节,比如:儿化音,“zhu’r”猪儿。汉字字系属于方块字,每个字独成系统,与音节互相呼应,也加剧了音节的离散性。
2.可逆性与不可逆性
汉语音节易于重复,具有可逆性,而英语音节相对较难重复,具有不可逆性。
第一,英语音节:不可逆性。在实际用法中,由于英语音节类型的复杂多样,以及音节长度并不规则,所以,若非出于修辞目的或有意强调,发音英语音节时需尽量避免重复,可使用替代、省略、更换等辅助手段。一些惯用语内部会出现重复的成分,这主要是由于惯用语来自一些儿童用语、习惯用法等,属于偏离的语法现象,并不影响英语音节的不可逆特征。
第二,汉语音节:可逆性。汉语音节比较对称,前后按比例分配,后面部分可以与前面部分重复或重叠,体现着一定的可逆性,因此,汉字常常成对出现,汉语文学修辞中也常见对比、比较、排比等修辞手段。如,押头韵,玲珑(ling-long),呼喊(hu-hang)。押尾韵,斑斓(ban-lan),惨淡(can-dan)。诗歌中由于押韵,形成前后句的韵律呼应,读来如琴瑟和鸣,悦耳动听。叠音的运用,如,匆匆、妹妹、红彤彤、绿油油、忙忙碌碌、干干净净。每个汉字1个音节,相对独立,所以,有些词语音节顺序即使颠倒后也不改变其原意,如,冰棒、棒冰,拖鞋、鞋托。有时倒装后改变了原意,但是也基本与原意相关,如,中国、国中。而英语中,音节顺序颠倒,并不能产生相同意义或者相关意义的词,如computer,任一音节的移走或者顺序改变都将会产生不符标准的单词。
3.意义无关性与意义相关性
英语、汉语音节在功能方面有相同之处,比如都是更高语法构件的组成部分,但更多地是不同,每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而每个英语单词却不一定是一个音节。
第一,英语音节:与意义无关。相对汉语音节而言,英语音节更加体现符号的特征,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Aristotle),符号并不一定直接关联到意义。符号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各个音节之间的线性组合而成。英语音素构成音节,单个或多个音节构成单词,单词具有承载意义的功能,音节是一个符号单位,不能表征意义,音节分布的差异和数量的差异导致单词结构差异。
汉语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英语中也有一些单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然后只是英语词库中的少部分,而且单音节词语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强制性地,依然体现出一定的任意性。英语音节与意义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两者体现出一定组构性。英语中多音节词的意义也并不是由其单个组成音节所对应意义的累加,如:beacon,由两个音节bea 和con 构成,但是其意义与 bea 和 con 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汉语中却不然,多音节词语的意义往往与其组成音节词语意义相关,如:“牛奶”的词义与“牛”和“奶”都有关联。英语音节并非为语义而生,至少不是强制性地关联语义,因此对于英语语义的猜测不能依赖音节,毕竟英语音节不对应语义,对应音节的是词,词由音节构成。
与语义关联较大的语音内容是语调与重音。语调可以表示语气与语义的变化,重音可以揭示强调的差异,语调与重音的变化一起引起语义的变异。但是,语调、重音都是超音段特征,属于传统韵律学研究的范围,与音节的研究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音节并不直接关联语义,音节的基本功能是组构性。
由于音节结构的组构性,以及音节内部成分结合的任意性,导致了英语音节结构差异较大,相对汉语音节而言,英语音节结构缺乏整洁性和对称性。
第二,汉语音节:与意义相关。与英语音节相比,汉语音节与意义之间有着更加紧密的关系,甚至说,其基本的功能就是表达意义,汉语音节与语义相关,音节天生附带语义,音节联系语义,是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强制的。有些汉语音节不能单独出现,但这并不影响其基本意义,它与不同的音节组合时形成一个与该音节意义相关的意义群,如,“蚁”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单独使用,但是在与不同的音节组合时,都与“蚂蚁”的本意相关,“蚁巢”、“蚁窝”、“幼蚁”等等。
从历時语言学角度来看,汉语音节与语义的紧密联系,源于汉语音节与语义几乎同步的发展,导致现代汉语音节与语义也基本对应。而英语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音节与语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直至几乎无法看到联系,所以英语音节脱离意义。
汉语中的声调的差异,揭示着不同的意义。现代汉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与去声,相同声母相同韵母,但是不同的声调却表示这不同的意义。如 ma ,阴平“妈”,阳平“麻”,上声“马”,去声“骂”,意思各不相同。汉语声母与韵母组合形成大约400中音节结构,但是加上声调却可以形成大约130中音节结构。这其中并不包括很多同音字,英语也有同音字,但大部分拼写都是有差异的,而汉语却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完全一致。
参考文献
[1]石毓智.论汉语大音节结构[J]. 北京: 中国语文,1995,(3).
[2]张清常.音义关系在汉字中的特殊组合. 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