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了几种测试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评估方法,并对笑气作为镇静剂的使用范围进行分析,以改善儿童牙科诊疗带来的疼痛控制方法。最后对不同干预策略进行评估,以促进口腔科医护人员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 牙科 儿童畏惧症 评估方法 预防干预
儿童因自身心理应激因素影响,对牙科诊疗易产生畏惧,从而带来心理、生理上的影响。如紧张、忧虑、害怕等。牙科畏惧症从病症起因来看,与牙科诊疗创伤史、牙科不适有关,还有对牙科诊疗环境的恐惧而激发潜在的畏惧心理。从牙科临床诊疗来看,儿童牙科畏惧症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给患儿带来影响,特别是对于诊疗意外事件的发生,可能因幼儿的反抗、挣扎而带来心理阴影。因此,正确的识别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根源,从改善儿童合作行为上来处理好恐惧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儿童牙科畏惧症采用评估方法
针对儿童阶段出现的牙科畏惧心理问题,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心理发育有关,另一方面与牙科诊疗行为可能带来的儿童心理、情绪状态的变化。因此,科学的评估儿童牙科畏惧症,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通过行为观察法来评估。对于儿童在面临恐惧时,往往通过非语言行为来反映,如哭喊、躲避、手心出汗、肢体僵硬、皱眉等。这些行为反映了儿童心理可能出现的焦虑与紧张。二是生理测试评估法。通过对儿童生理要素的测试来获得其畏惧症表现。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短促、肌肉紧张、体表直流电阻抗变化等。可以利用生理记录仪、皮肤传导仪器来获得儿童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的变化。当然,在牙科诊疗中,也可以通过血液测定来分析儿茶酚胺及代谢物水平来衡量。另外,在测定儿童牙科畏惧症时,还可以通过投射法。如利用图片测试法,根据故事讲述等方式来评估儿童的畏惧水平。
2 改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干预措施
由于儿童心智成长还不成熟,造成牙科畏惧症的因素也存在多样性,在应对策略上,需要结合不同的诱因进行针对性干预。常用的方法有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其他新型技术综合干预方法等。
2.1 心理干预措施
通常发生牙科畏惧症的儿童,诱因来源于心理,而心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实效性和推广性。现有的研究发现,口腔诊疗前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儿童的恐惧感,增进护患关系;同时,心理干预在缓解儿童疼痛行为上,能够更好的提升儿童接受诊疗的配合行为。在基础心理干预法中,主要通过对口腔诊疗环境的营造,从色调上、墙壁布置上融入儿童喜爱的色彩,如浅蓝色、粉红色墙面,配以儿童趣味性挂饰,降低儿童对诊疗环境的抵触情绪;在医师诊疗态度上,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多以鼓励、关注、尊重儿童的方式来交谈,赢得儿童的配合,确保诊疗工作有序进行;在诊疗方案选择上,降低诊疗疼痛,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要从诊疗方案上减轻不适,尽量缩短诊疗时间。如选择准、快、轻、稳等方式,做好镇痛防范措施,特别是操作工具要提前进行准备,必要时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当然,在与儿童进行交流过程中,多采用儿童化语言,向儿童介绍不同诊疗器械的特点与用途,增进儿童对器械的理解与认知,降低畏惧感。如采用模拟演示方式来进行诊疗。另外,在诊疗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注意力转移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卡通故事、儿童音乐、小故事的讲解,增强儿童视听觉刺激,提升儿童配合程度。快速脱敏方法作为基于行为的治疗技术,借助于学习理论,从触发刺激与不引起恐惧心理的行为进行匹配,来降低儿童的畏惧感。如“刺激-放松”疗法的运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增强儿童的合作率。
2.2 药物干预技术
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疼痛,而降低疼痛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药物麻醉、镇静方式。如水合氯醛衍生物、笑气/氧气混合物,以及其他抗焦虑药物等。在这些镇静药物中,笑气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如起效快、药物副作用低,能够获得最佳的镇静效果。欧美国家在儿童牙科诊疗中对笑气的使用较广。我国一些医院在药物使用上,也常将笑气与其他一些麻醉药物综合使用,特别是在龋病填充治疗、拔牙治疗、牙髓炎治疗中,利用常规麻醉药物,辅以笑气来降低儿童的疼痛感。在缓解儿童牙科疼痛控制措施上,选择麻醉方案较广。如在一些上颌牙病诊疗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法,在下颌牙病诊疗中,多选择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利用药物注射来对牙周组织进行麻醉,降低疼痛。当然,注射麻醉法本身也具有疼痛性,特别是在注射过程中,如果压力控制不当,对疼痛感的产生带来较大影响。由于儿童对疼痛感的刺激较为敏感,在进行局部麻醉时,往往采用表面麻醉2-5min后实施局部麻醉,以改善儿童对口腔诊疗的畏惧感。另外,还有全身麻醉法,由于儿童可能因疼痛而产生牙科诊疗对抗情绪,干扰正常手术,也可以根据儿童制定全身麻醉方案。在实施全身麻醉时,要对儿童进行系统检查,特别是有无麻醉禁忌,由专业麻醉师进行处理,并提供技术支持。当然,全身麻醉会增加治疗成本,也可能引发毒副作用。因此在选择全身麻醉方案时,需要就医患双方进行全面沟通。
2.3 其他干预方法
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改善,以新技术为特征口腔诊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牙科诊疗可能带来的不适。如在治疗龋病时采用空气喷磨法、激光去龋法,非创伤修复技术等,来提升儿童的配合度。另外,对于化学机械法,能够减少震动、噪音而带来的恐惧感,且在低龄儿童龋病防治上具有良好的诊疗效果。侵袭疗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约束方式,主要对完全不配合的儿童、以及极度恐惧、抗拒治疗的儿童。由于该法容易加重儿童的负面心理压力,导致不愉快的就诊体验,临床上较少使用。
3 结语
儿童牙科畏惧症作为一种常见心理障碍疾病,对于不同儿童的心理恐惧及表现,可以从多种评估方法中来归结恐惧成因,并进行专门性优化诊治方案,提升患儿配合度。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系统干预,由于在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评估方法及优化程序还不够完善,对于儿童的心理干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广大口腔医护人员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来提升儿童牙科畏惧症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王婧姣.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应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
[2] 王晖,严加林,吕敏.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05).
【关键词】 牙科 儿童畏惧症 评估方法 预防干预
儿童因自身心理应激因素影响,对牙科诊疗易产生畏惧,从而带来心理、生理上的影响。如紧张、忧虑、害怕等。牙科畏惧症从病症起因来看,与牙科诊疗创伤史、牙科不适有关,还有对牙科诊疗环境的恐惧而激发潜在的畏惧心理。从牙科临床诊疗来看,儿童牙科畏惧症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给患儿带来影响,特别是对于诊疗意外事件的发生,可能因幼儿的反抗、挣扎而带来心理阴影。因此,正确的识别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根源,从改善儿童合作行为上来处理好恐惧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儿童牙科畏惧症采用评估方法
针对儿童阶段出现的牙科畏惧心理问题,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心理发育有关,另一方面与牙科诊疗行为可能带来的儿童心理、情绪状态的变化。因此,科学的评估儿童牙科畏惧症,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通过行为观察法来评估。对于儿童在面临恐惧时,往往通过非语言行为来反映,如哭喊、躲避、手心出汗、肢体僵硬、皱眉等。这些行为反映了儿童心理可能出现的焦虑与紧张。二是生理测试评估法。通过对儿童生理要素的测试来获得其畏惧症表现。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短促、肌肉紧张、体表直流电阻抗变化等。可以利用生理记录仪、皮肤传导仪器来获得儿童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的变化。当然,在牙科诊疗中,也可以通过血液测定来分析儿茶酚胺及代谢物水平来衡量。另外,在测定儿童牙科畏惧症时,还可以通过投射法。如利用图片测试法,根据故事讲述等方式来评估儿童的畏惧水平。
2 改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干预措施
由于儿童心智成长还不成熟,造成牙科畏惧症的因素也存在多样性,在应对策略上,需要结合不同的诱因进行针对性干预。常用的方法有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其他新型技术综合干预方法等。
2.1 心理干预措施
通常发生牙科畏惧症的儿童,诱因来源于心理,而心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实效性和推广性。现有的研究发现,口腔诊疗前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儿童的恐惧感,增进护患关系;同时,心理干预在缓解儿童疼痛行为上,能够更好的提升儿童接受诊疗的配合行为。在基础心理干预法中,主要通过对口腔诊疗环境的营造,从色调上、墙壁布置上融入儿童喜爱的色彩,如浅蓝色、粉红色墙面,配以儿童趣味性挂饰,降低儿童对诊疗环境的抵触情绪;在医师诊疗态度上,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多以鼓励、关注、尊重儿童的方式来交谈,赢得儿童的配合,确保诊疗工作有序进行;在诊疗方案选择上,降低诊疗疼痛,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要从诊疗方案上减轻不适,尽量缩短诊疗时间。如选择准、快、轻、稳等方式,做好镇痛防范措施,特别是操作工具要提前进行准备,必要时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当然,在与儿童进行交流过程中,多采用儿童化语言,向儿童介绍不同诊疗器械的特点与用途,增进儿童对器械的理解与认知,降低畏惧感。如采用模拟演示方式来进行诊疗。另外,在诊疗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注意力转移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卡通故事、儿童音乐、小故事的讲解,增强儿童视听觉刺激,提升儿童配合程度。快速脱敏方法作为基于行为的治疗技术,借助于学习理论,从触发刺激与不引起恐惧心理的行为进行匹配,来降低儿童的畏惧感。如“刺激-放松”疗法的运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增强儿童的合作率。
2.2 药物干预技术
对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疼痛,而降低疼痛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药物麻醉、镇静方式。如水合氯醛衍生物、笑气/氧气混合物,以及其他抗焦虑药物等。在这些镇静药物中,笑气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如起效快、药物副作用低,能够获得最佳的镇静效果。欧美国家在儿童牙科诊疗中对笑气的使用较广。我国一些医院在药物使用上,也常将笑气与其他一些麻醉药物综合使用,特别是在龋病填充治疗、拔牙治疗、牙髓炎治疗中,利用常规麻醉药物,辅以笑气来降低儿童的疼痛感。在缓解儿童牙科疼痛控制措施上,选择麻醉方案较广。如在一些上颌牙病诊疗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法,在下颌牙病诊疗中,多选择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法,利用药物注射来对牙周组织进行麻醉,降低疼痛。当然,注射麻醉法本身也具有疼痛性,特别是在注射过程中,如果压力控制不当,对疼痛感的产生带来较大影响。由于儿童对疼痛感的刺激较为敏感,在进行局部麻醉时,往往采用表面麻醉2-5min后实施局部麻醉,以改善儿童对口腔诊疗的畏惧感。另外,还有全身麻醉法,由于儿童可能因疼痛而产生牙科诊疗对抗情绪,干扰正常手术,也可以根据儿童制定全身麻醉方案。在实施全身麻醉时,要对儿童进行系统检查,特别是有无麻醉禁忌,由专业麻醉师进行处理,并提供技术支持。当然,全身麻醉会增加治疗成本,也可能引发毒副作用。因此在选择全身麻醉方案时,需要就医患双方进行全面沟通。
2.3 其他干预方法
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改善,以新技术为特征口腔诊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儿童牙科诊疗可能带来的不适。如在治疗龋病时采用空气喷磨法、激光去龋法,非创伤修复技术等,来提升儿童的配合度。另外,对于化学机械法,能够减少震动、噪音而带来的恐惧感,且在低龄儿童龋病防治上具有良好的诊疗效果。侵袭疗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约束方式,主要对完全不配合的儿童、以及极度恐惧、抗拒治疗的儿童。由于该法容易加重儿童的负面心理压力,导致不愉快的就诊体验,临床上较少使用。
3 结语
儿童牙科畏惧症作为一种常见心理障碍疾病,对于不同儿童的心理恐惧及表现,可以从多种评估方法中来归结恐惧成因,并进行专门性优化诊治方案,提升患儿配合度。针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系统干预,由于在我国的研究相对滞后,评估方法及优化程序还不够完善,对于儿童的心理干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广大口腔医护人员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来提升儿童牙科畏惧症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王婧姣.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应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10).
[2] 王晖,严加林,吕敏.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