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的秋意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世间尽染秋天或金黄或红艳的色彩,天空中呈现出或湛蓝或雪白或蓝白相间等各种颜色组合时,位于崇左市天等县的秋天之美便拉开了序幕。
  “立秋三场雨,遍地是黄金”。有时候,我真的搞不明白,是秋天的雨迎来了秋天的金黄,还是秋天的金黄迎来了秋天的雨。但我知道,几场秋雨过后,大地一片金黄。比起城市的喧嚣,比起城市的繁华,比起城市高高的楼群,乡村的秋天愈加温柔如水,秋色更加多愁善感。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山上的各色树木,那些树木平日里郁郁葱葱,现在被秋点缀得更加妖娆,几场秋雨过后,树叶逐渐枯黄,随风而舞,随风飘落。
  乡间各色的芒草,在秋的掌心里开始变得摇曳生姿。芒草是山里随处可见的秋天的植物,在秋日的阳光下随风摇摆,一丛丛一簇簇地生长在山间,在小路旁,在田埂边——只要有泥土的地方,都会长出一株株或高或矮的芒草。芒草扬花的时节,山里的妇女们来到山里,拿出磨得发亮的镰刀,将芒草从根部割下,一捆一捆地用绳子绑好,拿回家里,剪掉多余的叶子,扎成扫把。母亲最喜欢把山里的芒草铺晒在秋阳里,晒在太阳底下。母亲说,芒草枝被太阳晒得半干,扎成扫把时才不会松动。我家一年四季都不缺扫把,在芒草扫把的清扫下,我的家一直干净整洁。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数电影《太平轮》里的芒草。电影中的那一大片芒草,取景于台湾阳明山。阳明山还有个很朴实的名字——草山。草山这个名字来源于大片波浪般起伏的白背芒草。白背芒草九月抽穗,十月泛白,进入十二月,山前山后,飘着雪白的花絮,仿佛一片“雪花海”。那些随风而舞的芒草,在电影镜头里如油画般唯美浪漫。
  在天等种植水稻的地方很多,每年的秋天都会演绎一场又一场秋色盛宴。天等县都康乡逐龙村一带,每年晚稻成熟的季节,摄影爱好者们慕名而来,登山取景的路途上可谓一步一景,每一次回头,山下的稻田在延伸的视野里变得豁然开朗,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田园画卷徐徐展开。金黄色的稻田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民舍,洁白的是民房,金黄的是稻田。一条名叫“寿”的河,如玉带,如游蛇,蜿蜒穿过大片大片的稻田,带着山里人的希望,向着远方的群山间缓缓流去。在稻田里劳作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割稻的“嚓嚓”声,漩出一首首乡间民乐。

  2010年,有一位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下都康田园风光之美,获得全区摄影大赛一等奖,从此,天等都康田园名声大振,被广西摄影家协会誉为“广西最美田园”。
  在天等,秋天还是各色果实成熟的季节。每个有柿子树的村子,柿子都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在树上,为静寂的山村增添几分灵动的色彩。柿子的红,热烈而又安静,像小孩子红通通的脸庞,又像一团一团火。红得发亮的柿子或翘首枝头,惊奇地探望湛蓝如洗的天空;或傲立树梢,沐浴着暖暖的阳光;或三五成群地在枝头窃窃私语……
  除了柿子,还有柚子、橙子、葡萄……秋天之所以能够有收获,是人们在秋天之前,付出過辛苦的劳动,付出了汗水。
  如今,已步入中年的我,对秋的感受日益加深。
  站在秋日的晴空下,我想写一首有关天等秋天的诗,因为生命,因为人生。
  我的前半生,就这样被岁月遗落在红尘之中,我依然两手空空。我知道我无法左右过去,更不能预知和改变我的将来。在这个秋天,所有的生命的轨迹似乎早已经被时间预设好了,我只能跟着秋天的风奔跑着,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在深秋的黄昏,面对着遥远的秋夜,让我变得透明,纯洁如梦。
  作者简介:陆林虎,广西天等县人。作品散见于《左江日报》《崇左文艺》《天等文艺》《今日天等》等。
其他文献
蕉山古村落位于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北部偏东,全村95%以上人口为瑶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农村。目前,村内还保存有神亭、祠堂、民居等明清朝代的古建筑40多座,古建筑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多为上座、中座、下座多厢房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观音河从村前流过,蕉山源垒、水源垒、大源垒、康江垒等小溪汇集观音河,再流至茶江。玉笔山、犀牛山、对门岭等群山环抱,四面环山。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红薯、辣椒、芋头
期刊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村头、村尾及水滨小学的课堂上,时常有一位“特殊老师”拿着一把笙或一只鼓为孩子们认真授课。“孩子们,莫小看这把笙,它可是大有学问,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竹管里面,装有薄纸一样的铜片,吸和吹的时候都有曲调,你们试试……”  这位老人就是蒋礼发,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恭城瑶族吹笙挞鼓舞”传承人。说到“特殊”,不单是因为他70多岁的年纪,更因为他在水滨小学是一位众所周知、不领工
期刊
人生七十古来稀。70年,虽然记不清参加亲戚朋友及其子女结婚请酒有几次,但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  从记事起,大凡结婚请酒的菜谱大致相同。肉类有鸡肉、鸭肉、排骨、猪脚、扣肉、叉烧等,饭类有干饭、稀饭(粥),汤类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白汤、七八十年代的青菜汤、90年代的冬瓜汤,到21世纪初的冬瓜骨头汤,再到近10年来的香菇骨头汤。这些足以证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那两次婚宴,吃的并不是山
期刊
上山得见牛甘果,下岭得见甜菠萝;  有情相见心欢喜,两手相勾几快乐。  出门遇见开宝马,口干得见龙凤茶;  金玉良缘两相遇,芙蓉得伴牡丹花。  锦鸡飞到树上站,盼望抓回笼里关;  新买琵琶安金线,天天对着鸟笼弹。  金鸡拿到笼里放,画眉放到笼里藏;  大伙都是笼中鸟,打开笼门滚一场。  丹桂八角对山望,開花结果一样香;  既然都有这份意,九冬十月得见霜。  正月种藕九月莲,有情盼望这种天;  月老
期刊
在野外行走,总有一些东西在某个瞬间让我怦然心动。细数起来,那面目模糊的古旧渡口,庶几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  南方多山,一出门便是翻山,气喘吁吁。南方亦多河,行不到三五里便要涉水,险象环生。  山易翻。山再陡,憋一口气便可逾越。水难渡。河再窄,无船则望水兴叹。莽莽群山是横在眼前的一道道门槛,需要人们高高地抬脚跨越。淼淼河水是拦住去路的一缕缕蛛丝,需要人们挥臂拨开。  山没有路,人们便用双脚踏碎一块块
期刊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江街东北一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瑶族村落,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本源峡谷涌出,缓缓穿过一片肥沃略平的土地,在河两岸山坡上居住着800多名瑶族群众,这个村落就是石口村。  石口村是瑶族从湖南千家峒迁徙出来后,异地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家峒原型文化地,拥有自己独特的会期、语言、风俗等,每年全村最大的集体活动是正月十四会期,俗称“赶石口会期”。以抢花炮为主线,有跑梅山、跳羊角和打长鼓等
期刊
中国的名山太多了,三山五岳、四大道教名山、五大佛教名山、昆侖山、终南山、喜马拉雅山……随便一数,掰完手指脚趾;全国出名的“西山”,起码有7座;叫“凤凰山”的,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一时难以计数。  那么,大瑶山是座什么山?能排第几?还有没有发展前途?  桂林往南约100公里,就是大瑶山。  抗日战争期间,桂林成为全国文化名人的避难所,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将他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来。期间,他研
期刊
周末闲时翻翻书,偶然看到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之所以将目光停留在这首诗,是有原因的,我从小就喜欢荷花,现在还种了一亩的荷池。  在农村,离家门近的田往往不大受欢迎。原因很简单,村里放养的土鸡土鸭(能飞起来的那种),会经常闯入田里,寻找害虫的同时,顺便吃庄稼。靠近房子的田,鼠害也特别严重。所以,谁家门前有田地的,那块
期刊
你是一众星宿,落向凡间  自此大地怀了生息  群峰如驯服的雄狮,俯身托举轩辕  初祖让一方水土,衔住体温  宛若天空让一只鹰,衔住猎场  巨榕当关,扼不住古鎮文明入口  青石琢玉,控诉骚客数度流连  说起黄姚豆豉,黄精酒,豆腐花……  请准我背离弱水三千  做个滤干鸿鹄、拥老时光的岭南俗人  多少旧梦,陪你溯回千载以前  前路如沼,归途如虹  这条寻亲之路,我一走就是四十余年  就像那个宋提刑,试
期刊
砍柴人面对着山  喊了一嗓子  扑棱扑棱地 从他的口中  放飞了一大群鸟  砍柴人的喊声  撞击着山谷  让山对面的妹子凝望了 那么久  這么一喊 春天提前来到  山醒了 水笑了  满坡的花朵 骑着树枝赶路  明天黎明之前  它们必须赶到砍柴人居住的村庄苦 麻 菜  苦麻菜在乡下活得很好  苦麻菜在山里长得很壮  苦麻菜很苦  那是生活的原汁原味  苦麻菜很粗  那是山里人的本来面目  苦麻菜拒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