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我;只有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才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一、引导学生参与,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
实践表明,多提供一些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多一点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的气氛便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独创性和聪明才智会得到较好发展。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的: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谁能说说,看了这部分内容后,你懂得了什么?碰到了一些什么困难?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几个数字加起来。
生2:为什么被6整除的数不能用这个方法?
生1:试过,但不行。
师:好的,这个问题等会儿讨论。还有问题吗?
生3:还有哪些数的整除也是数字加起来?
生4:我发现,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不一定要把数字加起来,如45638这个数,就只要看数字8就行了。
……
虽然学生表述得不够准确、全面,但从他们表达的意思中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也有些学生已经在思考知识的延伸问题等。经过课前几分钟的学生自由表达,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活的材料,这样整节课的安排可以始终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这就使教学过程变成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参与,提供自由思考的机会
提出问题是积极思维的开始,问题又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他们就会感到学习的愉快,产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多提供让学生思考的机会,必然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1.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产生疑问,是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的重要手段。如在讲解角的分类时,当学生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后,对黑板上一部分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的归类产生疑问。当时,笔者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重复叙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质疑。接着笔者故设悬念,对学生说:“你们能否课后自己讨论或思考?”第二天,有不少学生争着回答昨天提出的问题。事后统计,全班约有50%的学生参与了释疑活动。
2.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
学生的思考需要以数学材料为载体,离开数学材料与学生谈积极思考、灵活思考都是无本之木的空谈。
(1)提供模仿思维的思考材料。每一个班级,总有一些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考的节奏总要慢一些。所以,对这些学生应给予适当照顾,让他们有机会再一次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弥补不足。(2)提供逆向思維的思考材料。对一些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需要逆向思维的题目,形成正反两个角度思考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可把逆向思维的题目提供给学生:已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180,甲数是45,求乙数。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不给予指导,学生互相讨论,经过反复思考后,发现解决方法。这种体验在学生心中十分深刻。
三、引导学生参与,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肯定其优点、使之找出问题症节的有效做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并尊重他们的想法,改变完全由教师说了算的做法。
1.让学生有参与批改作业的机会
批改作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教师批改,并对错误打上符号。如学生粗心用“!”,列式问题或抄错题目用“?”等,然后根据错误的情况,写上提示,帮助学生订正错误。第二步由学生根据每天的作业的情况,自己打上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实践表明,同样给成绩,由教师打分与学生自己打分,效果大不一样。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荣誉感,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他们会格外认真地查找自己的错误,这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对待作业的习惯。
2.让学生有参与出题练习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练习题总是由教师编题或依据书本让学生练习。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开展练习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变学生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在课堂上,每教一个新内容,笔者总是让学生参与编题、开展练习。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出几道题目给大家练习,有许多学生都出了类似“■+■,■+■,1-■”的题目给大家练习。通过询问,了解到了学生喜欢出这种题目的原因是:当同分母分数相加,结果分母、分子相同时,要把结果改写成“1”,计算“l”减几分之几时,总要把“1”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减,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参与编题练习,不仅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把握住了难点,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学生的学习参与在于机会,而机会的提供又在于教师的意识。所以,只有教师有了让“学生参与”的意识,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中显示出来,课堂才能真正变成以生为本。
一、引导学生参与,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
实践表明,多提供一些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多一点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课堂教学的气氛便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独创性和聪明才智会得到较好发展。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的: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谁能说说,看了这部分内容后,你懂得了什么?碰到了一些什么困难?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几个数字加起来。
生2:为什么被6整除的数不能用这个方法?
生1:试过,但不行。
师:好的,这个问题等会儿讨论。还有问题吗?
生3:还有哪些数的整除也是数字加起来?
生4:我发现,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不一定要把数字加起来,如45638这个数,就只要看数字8就行了。
……
虽然学生表述得不够准确、全面,但从他们表达的意思中可以看出,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也有些学生已经在思考知识的延伸问题等。经过课前几分钟的学生自由表达,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活的材料,这样整节课的安排可以始终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展开,这就使教学过程变成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参与,提供自由思考的机会
提出问题是积极思维的开始,问题又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他们就会感到学习的愉快,产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多提供让学生思考的机会,必然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1.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产生疑问,是引导学生自由思考的重要手段。如在讲解角的分类时,当学生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后,对黑板上一部分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的归类产生疑问。当时,笔者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重复叙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引起全班学生的质疑。接着笔者故设悬念,对学生说:“你们能否课后自己讨论或思考?”第二天,有不少学生争着回答昨天提出的问题。事后统计,全班约有50%的学生参与了释疑活动。
2.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
学生的思考需要以数学材料为载体,离开数学材料与学生谈积极思考、灵活思考都是无本之木的空谈。
(1)提供模仿思维的思考材料。每一个班级,总有一些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思考的节奏总要慢一些。所以,对这些学生应给予适当照顾,让他们有机会再一次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弥补不足。(2)提供逆向思維的思考材料。对一些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需要逆向思维的题目,形成正反两个角度思考的能力。如学生在学习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可把逆向思维的题目提供给学生:已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5,最小公倍数是180,甲数是45,求乙数。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不给予指导,学生互相讨论,经过反复思考后,发现解决方法。这种体验在学生心中十分深刻。
三、引导学生参与,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也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肯定其优点、使之找出问题症节的有效做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并尊重他们的想法,改变完全由教师说了算的做法。
1.让学生有参与批改作业的机会
批改作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教师批改,并对错误打上符号。如学生粗心用“!”,列式问题或抄错题目用“?”等,然后根据错误的情况,写上提示,帮助学生订正错误。第二步由学生根据每天的作业的情况,自己打上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实践表明,同样给成绩,由教师打分与学生自己打分,效果大不一样。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荣誉感,为了获得好的成绩,他们会格外认真地查找自己的错误,这有助于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认真对待作业的习惯。
2.让学生有参与出题练习的机会
在传统教学中,练习题总是由教师编题或依据书本让学生练习。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开展练习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变学生被动练习为主动练习,在课堂上,每教一个新内容,笔者总是让学生参与编题、开展练习。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出几道题目给大家练习,有许多学生都出了类似“■+■,■+■,1-■”的题目给大家练习。通过询问,了解到了学生喜欢出这种题目的原因是:当同分母分数相加,结果分母、分子相同时,要把结果改写成“1”,计算“l”减几分之几时,总要把“1”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减,这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参与编题练习,不仅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把握住了难点,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学生的学习参与在于机会,而机会的提供又在于教师的意识。所以,只有教师有了让“学生参与”的意识,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中显示出来,课堂才能真正变成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