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ianbing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困生自然也包含其中,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G633.6
  数学的“学困生”是普遍中学数学教师最“头疼”的一部分学生,其转化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待解决的难题。那么,数学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进行转化呢?
  一、成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困难,思维水平、学业成绩及智力发展相对落后的一部分学生,数学学困生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进行转化的。笔者在涟源某初级中学担任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工作,现对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做如下分析:
  家庭方面
  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将子女留在乡下老家交与爷爷奶奶老一辈们照顾,自己很少回家,有的甚至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父母远在外地,孩子遇上困难也因父母不在身边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由于隔代抚养,老人们多数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加之自身的文化素质有限,很难在学习上对孩子有较高要求,对孩子的作业辅导与检查也是望尘莫及。这就使得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不高,渐渐成为了学困生。
  学校方面
  由于受到升学考试压力,农村中学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成为了单纯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无,加之教师对待学困生有些着急,对学困生抱过高期望,无形中加大了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学困生由于努力未达到要求,挫败感油然而生,加之教师也没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困生越来越差。
  学科方面
  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与思维性严谨的一门科学,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知识也逐渐由具体变得抽象,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也上了一个层次,这使得一些思维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产生了学习困难。
  自身方面
  初中学生本身认知结构还不是很完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学习动机也不强,自控力薄弱。一般学困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缺少学习方法,对自身为何学习、为谁学习也不清楚,学习极为被动,此外,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易出现对抗性行为,如逃课、不服管等。
  二、转化策略
  针对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有一定的帮助。
  1.给予数学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
  教师在对待学困生方面,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上时时关注学困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帮助,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温暖。同时,教师还应多与学困生家庭进行联系,掌握学生在家里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此外,教师可以在班中选取一些学优生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辅导,让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互助与班集体的温暖,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2.培养数学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
  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往往就是因为对数学学科本身兴趣不高,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当他们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更多耐心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同时逐渐培养他们的抗挫心理。平时,多多关注学困生,培养他们专心听课、积极思考、学会质疑、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给予数学学困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数学学困生在如何高效学习方面本身就比较欠缺,方法不得当会使得事倍功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数学学困生合理学习方法的引导,数学学困生,本身数学基础知识就比较薄弱,课前预习尤为重要,在了解了学生和钻研了教材后,给学困生布置合理科学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只要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就对他们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在后阶段渐渐提高预习要求,实现学困生由指导预习到自主预习的过渡;把握课堂45分钟是高效学习的关键,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数学课堂上一定要鼓励学困生多动脑、多动笔、积极发言,跟着教师的步子走,对有疑惑的问题课后一定要及时解决弄懂;课后的作业保质保量的认真完成,注重错题的归因与反思,建立数学错题本,平时多多翻阅;教师还可帮助数学学困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循循渐进,让学困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对每位学困生的学习计划要进行长期跟踪与关注,不断给予他们鼓励与指导。
  4.引导数学学困生进行合理的失败归因
  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难与失败,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进步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导学生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找到解决方案,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适當融入一些数学家在探究数学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事例的数学史料,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是经过多数数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与完善才形成的,让学困生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养成质疑、探究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5.因材施教,實现分层教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具体体现在,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设置不同层次的例题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对待数学学困生应更加关注他们数学课堂上的表现,通过提问等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作业布置上也要精研课标注意分层设计,精选适合学困生的作业习题,不要让作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认真进行批阅,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给予学生辅导,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与兴趣,逐渐实现学困的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还需教师持以恒心、积极探究、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帮助他们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1世纪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导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也發生着非常大的改变。由以往的单一教学以试卷分数为教学水平判断的题海战术教学模式,改变为如今的任务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所学知识全面理解,并且逐步提高。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教学成果获得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任务设计  G633.41  任务教学并不是一味的任务布置,任务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现实环境,根据
摘要:最近学校组织督导听课,发现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安排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环节,这符合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小组讨论,可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探究的问题能达到相互补充、促使观点统一、理解全面的目的。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讨论的流程是这样的: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几分钟后,老师说停,教室顿时鸦雀无声,这时老师要求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学生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总结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发的激烈,而技术学校中的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一部分,对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况且钳工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种,在技术学校教育中占着很重要的领域,而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钳工这门技术,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接下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技术学校钳工实训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技术学校;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G712;TG9-
摘要:故事会是幼儿园大班经常组织的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和提高幼儿语言倾听和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发展。本文针对班级故事会组织质量不高的状况,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多样的组织策略,让故事会真正成为了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舞台。  关键字:故事会;组织策略  G633.51  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此,班级小小故事会就成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锻炼和提高幼
摘要:中职英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只侧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水平以及注意力等,忽略了情感价值观、意志力和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实际上,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效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将中职英语教学和情感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念和主动性。本文论述了情感教学模式的内涵,并且对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性进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