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目标提倡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收,学习兴趣不高,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真实性学习;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角度,构建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高级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多诺万、布兰斯福德和佩莱格里诺将真实学习定义为:允许学生在涉及真实世界的、与学习者关联的问题和项目的情境脉络中进行探索、讨论和有意义地建构概念和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即“五步教学法”)当中也提到“安排真实的情境”,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回归于实践。
何谓“真实性学习”?华中师范大学的梅萍教授认为:在教育中,真实性学习是允许学生围绕着与己相关的真实性世界中的问题和项目进行探索、讨论和意义建构的指导性方法。真实性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通过自我调查研究、自我解决问题、自我批判性思考、自我对真实世界的反思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强、具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在真实性环境下学习,意义更大,笔者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为例,开展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
一、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选择较恰当的方法。《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章节中,出现了较多的专业性非常强的名词,如交换机、路由器、OSI模型等等,这些专业知识对没有网络基础的高中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师按照标准的定义讲授学生理解困难。故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精心建构真实性学习的情境,采用讲解法,完成教学内容。
真实性学习情境1:甲、乙两名高中同学,分别在A、B两地的大学读书,甲要快寄一个包裹给乙同学,同学们知道这包裹传递的过程吗?
学生会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一条包裹传递的路线:甲同学包裹经过A快寄公司分检后交于负责物流的工作人员,此工作人员根据路况选择一条恰当的路線送到B所在的大学的宿舍传达室,宿舍传达室工作人员会根据乙同学所住的宿舍号送达到乙同学手中。
学生通过这一简单的模拟情境,了解包裹传递过程后,笔者指出,负责物流的工作人员,相当于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路由器,宿舍传达室工作人员相当于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交换机。学生有了紧密贴近生活的例子,结合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定义,立刻理解了并记忆持久。
真实性学习情境2:通过快寄系统日常工作为例,帮助学生理解OSI系统模型,以及TCP/IP概念层的知识体系,如下图:
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通过两个真实性学习情境下的讲解,达到专业知识形象化理解的目的,最终再给出标准的概念,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对一些比较复杂、专业性强、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容易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向专业知识学习的迁移,记忆长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我调查研究、自我解决问题及反思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讲授《网络技术应用》第五章《动态网页制作》时,首先要讲解HTML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能够读懂HTML语言的代码,才能继续学习“Javacsript”、“css”等客户端脚本语言,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动态网页制作的基础。笔者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此节知识点的特点,构建一个真实性学习的“研究题目”,通过任务引导法,学生以研究员的身份在Frontpage2003软件下,两人一组完成一个研究调查表,并且分享之研究成果。
这种真实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研究者”,学习的方式从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组员之间的讨论和研究结果的相互验证,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分享研究成果阶段,学生积极发言,仿佛每个人都是“专家”,说明学生通过研究树立了自信,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知识点掌握熟练。所以,基于真实性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的培养,并且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知道、领会、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学生学习知识的前三级,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向问题学习时,理清知识的层次关系,能够迁移、创造出一定的抽象关系的模型,并且对其概念和方法价值做出判断。这种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超越传统学习后的简单记忆,转向更加复杂的思维方式,使其学习意义和影响更深。
笔者在讲授《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三节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时,采用实践法的教学方法,建构真实性环境下的网络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分组,自行完成未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实验。
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所以,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非常高。学生通过对上表诸项的观察、分析、研究、综合,解决了许多问题的同时,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趋于清晰,并且能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迁移以及创新。如计算机接入因特网需要哪些设备和软件;IP地址不可重复,并不能出现大于255的数字,而且必须与网关处于同一段;子网掩码必须与IP地的分类相同;网关不可更改;DNS设置错误将会出现网页无法链接等等。更有几个同学在深入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后,提出如何利用子网掩码控制同一网段计算机数量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一种创新。
学生有了此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域名和IP地址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知识点的碎片化,未能形成知识点之间的体系化。学生通过上述真实性学习环境下的实验,能够进一步巩固前面的知识,理清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创造出网络数据传输的模型。这种通过学生自主的观察、分析、综合、创造形成的知识体系,要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强灌进去的知识来的更强。所以,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构建真实性环境下的学习,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对于教师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真实学习:意义、特征、挑战与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1,(2):89-94
[2]梅萍.真实性学习与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1)
【关键词】信息技术;真实性学习;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角度,构建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高级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多诺万、布兰斯福德和佩莱格里诺将真实学习定义为:允许学生在涉及真实世界的、与学习者关联的问题和项目的情境脉络中进行探索、讨论和有意义地建构概念和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即“五步教学法”)当中也提到“安排真实的情境”,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回归于实践。
何谓“真实性学习”?华中师范大学的梅萍教授认为:在教育中,真实性学习是允许学生围绕着与己相关的真实性世界中的问题和项目进行探索、讨论和意义建构的指导性方法。真实性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通过自我调查研究、自我解决问题、自我批判性思考、自我对真实世界的反思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强、具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在真实性环境下学习,意义更大,笔者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为例,开展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实践。
一、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选择较恰当的方法。《网络技术应用》第三章《网络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章节中,出现了较多的专业性非常强的名词,如交换机、路由器、OSI模型等等,这些专业知识对没有网络基础的高中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知识,教师按照标准的定义讲授学生理解困难。故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精心建构真实性学习的情境,采用讲解法,完成教学内容。
真实性学习情境1:甲、乙两名高中同学,分别在A、B两地的大学读书,甲要快寄一个包裹给乙同学,同学们知道这包裹传递的过程吗?
学生会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一条包裹传递的路线:甲同学包裹经过A快寄公司分检后交于负责物流的工作人员,此工作人员根据路况选择一条恰当的路線送到B所在的大学的宿舍传达室,宿舍传达室工作人员会根据乙同学所住的宿舍号送达到乙同学手中。
学生通过这一简单的模拟情境,了解包裹传递过程后,笔者指出,负责物流的工作人员,相当于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路由器,宿舍传达室工作人员相当于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交换机。学生有了紧密贴近生活的例子,结合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定义,立刻理解了并记忆持久。
真实性学习情境2:通过快寄系统日常工作为例,帮助学生理解OSI系统模型,以及TCP/IP概念层的知识体系,如下图:
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通过两个真实性学习情境下的讲解,达到专业知识形象化理解的目的,最终再给出标准的概念,完成教学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学习,对一些比较复杂、专业性强、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容易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向专业知识学习的迁移,记忆长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教学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我调查研究、自我解决问题及反思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讲授《网络技术应用》第五章《动态网页制作》时,首先要讲解HTML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能够读懂HTML语言的代码,才能继续学习“Javacsript”、“css”等客户端脚本语言,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动态网页制作的基础。笔者在组织教学时,根据此节知识点的特点,构建一个真实性学习的“研究题目”,通过任务引导法,学生以研究员的身份在Frontpage2003软件下,两人一组完成一个研究调查表,并且分享之研究成果。
这种真实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研究者”,学习的方式从被动接收变成了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组员之间的讨论和研究结果的相互验证,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分享研究成果阶段,学生积极发言,仿佛每个人都是“专家”,说明学生通过研究树立了自信,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知识点掌握熟练。所以,基于真实性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的培养,并且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知道、领会、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学生学习知识的前三级,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向问题学习时,理清知识的层次关系,能够迁移、创造出一定的抽象关系的模型,并且对其概念和方法价值做出判断。这种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超越传统学习后的简单记忆,转向更加复杂的思维方式,使其学习意义和影响更深。
笔者在讲授《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三节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时,采用实践法的教学方法,建构真实性环境下的网络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分组,自行完成未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实验。
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所以,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非常高。学生通过对上表诸项的观察、分析、研究、综合,解决了许多问题的同时,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趋于清晰,并且能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迁移以及创新。如计算机接入因特网需要哪些设备和软件;IP地址不可重复,并不能出现大于255的数字,而且必须与网关处于同一段;子网掩码必须与IP地的分类相同;网关不可更改;DNS设置错误将会出现网页无法链接等等。更有几个同学在深入了解子网掩码的作用后,提出如何利用子网掩码控制同一网段计算机数量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一种创新。
学生有了此章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域名和IP地址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只是知识点的碎片化,未能形成知识点之间的体系化。学生通过上述真实性学习环境下的实验,能够进一步巩固前面的知识,理清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创造出网络数据传输的模型。这种通过学生自主的观察、分析、综合、创造形成的知识体系,要比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强灌进去的知识来的更强。所以,基于真实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构建真实性环境下的学习,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对于教师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真实学习:意义、特征、挑战与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1,(2):89-94
[2]梅萍.真实性学习与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思[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苏州市第三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