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片《超脱》中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超脱》中亨利·巴赫特是一个有着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英语老师,但是他却选择了埋藏这种天赋。为了避免和学生或者是自己的同事产生什么"情感交流",他选择了做一个临时的代课老师,在每个学校都只呆很短的时间,然后就离开。
  一次,有人推荐他到一间落魄的公立学校任教。这里的学生由于长期无人管教、目中无人,教学工作极难开展。在此期间,他耐心与叛逆学生交流,在不突破自己底线的前提下,善用方法,尊重、了解、帮助学生,渐渐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和自己的同事、学生以及他从街上救回来的少女之间产生情感连接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最终,亨利在这个看上去冷酷无情的世界里重新看到了生活的美好。
  一、关于罗森塔尔效应
  1.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随意写出来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事实上所“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是从学生名单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专家的“权威性”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暗示传染给了学生,使其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从而变得自信、自强,进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产生罗森塔尔效应的主要原因
  期待效应首先取决于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二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三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反馈——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有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或强度大小。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与教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一般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班级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一方面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能够传道授业,是学生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握有奖惩权利,可通过批评和表扬来影响和控制学生的行为。研究表明,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决定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德森(Anderson,1945)将教师领导方式区分为统合接触型(integrative contacts)和专制接触型(dominative contacts)两种,前者采用同意、赞赏、接纳与辅助的方式引导学生,后者采用命令、威吓与责罚,结果发现统合型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能自动解决问题,并发挥团队精神,而专制型教师领导的学生较为顺从,但学习困扰多。影片开头,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老师。一个是乱哄哄的教室,吵杂的笑骂声,一个男教师不停的命令学生:“所有人都坐下,闭嘴,别让我点名。”但是学生明显已经适应了,没有人听他的话,甚至还有学生大胆的向他投掷纸团。反观另一位教师公亨利·巴赫特,从容冷静地走进教室,用很简单的话语做了自我介绍,并陈述了自己的上课要求。面对学生的挑衅,用一种最圆滑也是最宽容的方法做了回应:请他出去。因为他不仅侮辱了老师也侮辱了他的同班同学,亨利·巴赫特的这个举动,赢得了班里部分学生的好感,尤其是胖女孩。这两个片段,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师风格,其一是专制型教师,通过命令和威吓来控制学生,却适得其反;而另一种是宽容型教师,顺着学生的意思并不失自己的原则,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另一方面,课堂气氛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同时也影响教师的行为。克莱因(klein,1971)研究发现,当学生行为多是积极的(如点头,注意、微笑)时,教师会表现出正面的行为,当学生行为多是消极的(如不关心、不注意。表情冷漠)时,则教师会更多地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叛逆女孩进教导主任办公室的一幕,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教导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叛逆女孩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幼稚却又固执的白日梦彻底击碎了教导主任的耐心和教养。她被愤怒冲昏头脑,对学生破口大骂,然后又深深的陷入了自责之中。课堂气氛虽不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却对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起着动力、催化、维持与定向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得潜在能力得以实现;一个班级即为一个群体,群体是有一致性的,在亨利·巴赫特受到学生挑衅时,胖女孩勇敢地站出来为老师说话,却受到了辱骂,并且伴着全班同学的哄笑,一个原来正义的行为却在学生们眼中变成了可笑的代名词,随即胖女孩红了脸,深深的低下了头。可见,当群体的意见高度一致时,学生个体会感到巨大压力,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唯一的或少数的异类分子,个体倾向于服从集体,如果集体的压力始终存在,个体又必须遵从,那么心理上的调整将使个体趋向于改变自身的态度,与集体取得一致。
  2.教师的情绪管理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成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等词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榜样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学校担任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他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是学生父母的化身,他是课堂纪律的管理员,他是传递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准则的榜样。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个体的素质分成先天素质,习得的素质和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先天的素质是不能改变的,如工作记忆容量;习得的素质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而发展中素质则是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   在影片中,学校老师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公然对教师挑衅;家长对学校教育期望又过高,甚至达到苛刻,明明是自己孩子犯的错误,家长却责备老师;房地产商人希望通过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从而达到房价上升的目的,这些都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业厌倦,对学校产生逆反心理:在主人公的第一节课,当亨利·巴赫特布置课堂任务,考察学生们的文学功底时,一位黑人学生屡屡打断他的讲话,并且走上讲台,把他的皮包狠狠地砸到墙上,面对这样的挑衅,亨利面无表情:“听着,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它是空的,你伤害不了我,我明白你为什么生气,但是现在愿意帮助你的人不多了,我是其中一个。”听了这一番话,拿到纸和笔后,黑人学生若有所思,平息了自己的愤怒,缓缓地走下了讲台。叛逆的学生试图激怒教师,这种氛围从深层次来看会让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受到打击,教师可能因为在这样的学生面前无计可施而感到自己无能,脸上没光,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反省职业荣誉感的现实性了,亨利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观念和构想,控制住了情绪并且很好地引导了学生。而影片中一位年龄较大的老师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没有合理地控制和调节情绪,使自己陷入了消极状态。这位老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并没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依靠药物的迷幻作用逃避现实,缓解压力,这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反而通过这种不恰当的言行会使学生产生更极端的心理反应,为学生带来更坏的影响。
  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正确的引导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轨迹有着重要影响。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本片中,亨利·巴赫特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别致的上课方式一点点影响着学生,起了榜样作用,他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并鼓励学生去阅读文学作品。在影片中,他告诉学生“我们必须去学会阅读,必须用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哪怕是基于梦想甚至是虚假的文学作品来发现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对自我的保护机制,建立一种对自我的价值进行肯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随时随地被他人有意无意的伤害,但是我们有理由告诉我们自己,我们是有价值的人,我们的人格尊严和作为个体人的存在感必须得到尊重,我们必须学会自我保护,这就是我要求你们学会去阅读的根本目的”。这看法迎来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每一个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有情感需要,都有特殊存在价值,都一样渴望、需要被教师认可。因此,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予他们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他将要离开这个学校进行最后一堂课时,原本叛逆的学生竟然对他产生了不舍,这与开头那个混乱吵杂的课堂完全不同。亨利用事实证明了罗森塔尔效应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老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待,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因此,积极的呵护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教育期望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深切关怀。
  《超脱》是一部关于反应教师心理压力的电影,它用平静的语调讲述了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全社会和学校以及教师个人都应当对改善教师心理素质做出努力和贡献。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外,还必须在社区、学校、和个人层面采取各种措施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标准及测评体系研究”研究成果(编号:11JZD044)]
其他文献
[摘要] 电视剧《闪婚》、《裸婚时代》等展示了80后一代人的爱恋行为,他们遭遇了和《伤逝》中同样的爱情婚姻困境。但相比于《伤逝》,主体在生存环境面前却有了更强或更自主的应对姿态,表现的情绪整体趋向于自尊、自嘲与怀旧。  [关键词] 《伤逝》 80后婚恋题材 困境 情绪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15  80后婚恋题材的爱恋行为与《伤逝》: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一位深刻影响了好莱坞电影发展的著名导演,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同被列为新好莱坞运动第二梯队的主力干将。他接受过正规的电影艺术教育,加州洛杉矶分校导演系科班出身,深受学院派影响,因而不算是美国导演界的异类。然而,在学院派的理论基础上,他突破好莱坞的经典创作模式,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1]著名作品有《现代启示录》《教父》三部曲和《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等。作为名噪
[摘要]作为艺术,光和影是电影非常重要的元素。《碧罗雪山》中的光和影的处理使影片的生命、情绪、造型和风格得以完整展现。  [关键词]《碧罗雪山》 光影    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无论它的表现有多么真实。  《碧罗雪山》正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原生態的演员表演和全部同期录音的少数民族语言对白,都不能掩盖它是一部很美的艺术片的实质。在这部平实而细腻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语言的美,例如“光”。“我们看
《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是许鞍华在“后新浪潮”时代向现实主义回归的代表之作。影片在真实记录的具体影像上消解了宏观背景,情感等软性因素更加突出,无论镜头技巧还是题材内容上的审美都更具有现实性、平民化色彩。同时,在现实主义的表象之下又蕴藏着其一贯秉承的诗意氛围。这种氛围不同于日本式诗意影片整体充斥的浪漫色彩或是如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写意,许鞍华所追寻的,是世俗生活中朴素的平民美学。  一、主题意蕴:平
【作者简介】  朱茂青,女,四川康定人,四川民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影视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厅面上项目:乡土文学现代转型研究(编号:11SB118)之阶段性成果。  2013年中国首部原创彝族微电影《彝剧》以彝剧诞生过程为主线,采用大电影的拍摄方式,实景实录,原生态地展示了彝族民间艺术家为弘扬民族文化所作的不懈努力。彝剧,是50年代的云南楚雄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具有
[摘要] 台湾导演侯孝贤,缘起于八十年代台湾艺术电影的中坚力量。他的《恋恋风尘》中运用长镜头表现了一种至真至纯的“乡土”情结,始终以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精神真诚地关注普通个体在社会历史政治变迁中的命运。其独特的对电影美学的解构方式,于朴素平淡中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影响下的诗性情怀。  [关键词] 侯孝贤 《恋恋风尘》 长镜头 电影美学 乡土情结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的电影创作走入低谷,
摘要 电影《小孩不笨2》深入探讨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彼此缺乏沟通而产生的代沟、反映家长管教子女时所面对的困难的主题,该片渗透出来的教育理念,令人深思。因此,加强沟通,运用赏识教育,宽容是消除代沟、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孩不笨2》 教育理念 宽容 赏识教育 代沟    一    新加坡导演梁智强2002年执导了《小孩不笨1》(内地上映时改名为《憨仔鬼精灵》,深受观众好评。根据该片改编
[摘要]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性的视角对“文革”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进行了重构与再现,颠覆了大多数人的历史文化记忆,并进而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表意系统 人性 重构    姜文执导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下为了表述的方便简称为《阳光》)曾荣获1995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影片奖。该片不仅包孕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意蕴,而且还隐含着独特而精巧的艺术内涵与商业资质,是一部实
【作者简介】 李丽霞,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所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研究。  由华谊兄弟出品,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一九四二》于2012年底公映,获得良好的票房,一时间各种评论纷起,其中以褒扬居多。本片宣传海报定在阐释“人”的主题——灾民手握裂痕斑斑的碗,一只蚂蚱停驻在碗上。以老东家(张国立饰演)为代表的灾民群体,与以蒋介石(陈道明
[摘要]李安的电影之所以备受青睐,很大情况下得益于他影片的叙事手法。李安在自己的影片中,既遵循了传统电影的一些叙事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自己的创新,他把传统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关键词] 边缘化叙事者 断点 景深镜头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05    众所周知,李安电影中的“风景”颇多,《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