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及普通放疗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对临床分期为cT3N+M0或cT4N0/+M0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予以术前同期放化疗,将其中资料完整的93例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放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调强放疗组(17例)、三维适形放疗组(28例)和普通放疗组(48例)。普通放疗频率及剂量为:1次/d,5次/周,共5周,单次剂量为2.0 Gy,总剂量为50 Gy。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频率及剂量均为:1次/d,5次/周,共计23~28次,单次剂量为1.8~2.0 Gy,总剂量为45.0~50.4 Gy;化疗方案均使用卡培他滨片,按照825 mg/m2剂量,每天2次,每周5 d,放疗时同期服用。比较上述3组患者治疗效果、放化疗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3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强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接受永久造口的比率分别为29.4%(5/17)和32.1%(9/28),均低于普通放疗组患者(58.3%,2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2,P=0.030),但调强放疗组与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接受永久性造口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全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为23.7%(22/93),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39.3%(11/28),高于普通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分别为12.5%(6/48)和29.4%(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7,P=0.025),但普通放疗组患者与调强放疗组患者pCR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54,P=0.110)。3组患者均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相关标志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消化道反应以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后,调强放疗组和普通放疗组患者CD3+/CD4+细胞比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分别为(31.1±10.9)比(23.1±9.3),(33.6±7.2)比(27.4±10.7)],CD3+/CD8+细胞比率上调[两组分别为(24.8±10.9)比(36.1±15.2),(24.0±8.3)比(30.9±1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调强放疗组患者CD4+/CD8+细胞比率下降[(1.6±1.0)比(0.8±0.6),t=3.838,P=0.003],但普通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细胞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获得永久性造口比率,三维适形放疗方案能使患者获得更高的pCR率,而调强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在患者近期疗效中并未表现明显优势,反而使患者出现显著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因此,建议三维适形放疗方案可作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尤其伴随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的最佳术前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