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正确理解二者产生的社会动因、本质特征和国务院对其的论述,对当今以"健康第一"为主流价值取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帮助。
  关键词:"增强体质";"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96
  1.引言
  "健康第一"已经成为21世纪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但是一些学者和基层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很难贯彻执行,表现出思想和行为不统一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的异同。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二者区别和联系,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区别
  2.1社会动因
  2.1.1"增强体质"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
  1961年体育教学大纲首次确立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目标体系, 1961年、1978 年、1987年和1992年体育课程目标虽然制定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体现了"增强体质"的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
  中苏关系恶化,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之间的分歧逐步恶化,新中国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962年体育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了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
  学生体质不佳是形成"增强体质"主流价值取向的原因之一。1959年至1961年,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严重不良,身高和体重远远低于各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979年扬州会议认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把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作为评定体育工作成绩的最根本的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明确了"四个为主"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增强体质为主。
  1985年确立"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的要求。学校体育在让学生掌握体育"三基"的同时,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 因此在这段时期内,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增强体质,旨在为国家体育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为竞技运动人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2"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2本质内容
  2.2.1"增强体质"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本质内容
  我国学者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适应能力、心理因素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体质的水平。美国学者认为体质从是"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个状态。","精力充沛地完成日常工作而不过度疲劳的一种体力状态。" 目前最权威的观点是指人们已具备或能获得的进行身体活动的能
  力。美国学者把体质概括为两个方面,与健康有关的体质(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都侧重于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来理解体质。
  2.3.2"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本质内容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出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总称。"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3."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联系
  对"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质是身体的质量,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健康的前提条件,健康是体质的外在状态表现,是一种身体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体质能维持一定动态平衡。所以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是良好体质的最终目标,健康包括体质。"健康第一"的"健康"的概念与"增强体质"的"体质"是大概念和小范畴的问题。
  我国学者认为体质的范畴比较大,包括了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些因素,只注重到体育的本质原理的一部分,即生物层面,忽略了心理学与社会学等方面。健康第一应该是对增强体质的补充与提高,体育课程目标不仅仅要增强体质,而要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社会适应、心理和道德方面都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国务院对"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关系的论述
  在总结2001年开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得与失的过程中,体育课程学者、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有不同的结论,一致的观点是"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但对"健康第一"和"增强体质"的理解出现各种观点。
  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始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5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健康第一是指导思想,是体育课程工作者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判断学校体育工作得与失的准则和总目标,而增强体质是众多学校体育目标中的一个,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完成了这些分目标,"健康第一"的总目标就实现了。
  5.结论
  "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两种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有不同产生的社会动因和本质特征,同时国务院对其又有不同的论述。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属性,才能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谭广,谭红,马卫平.关于健康第一基本理念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9(1):46-49
  [2]郭继敏.增强体质与健康第一[J].体育学刊,2003(3):92-93
  [3]王学锋.对"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2-13
  [4]张爱民.20世纪以来我国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了在物理靶上采用激光全息干涉技术对自由飞轴对称密度场进行定量诊断的情况,给出了M=15、Φ=12mm的球标模自由飞流场的全息干涉图和阴影照片,同时与采用计算流场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如何切实有效的推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高等学校需要
本文介绍了高温、高焓气体流动中,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应用情况;我们采用ArF准分子激光器作为激发淘汰来激励氧分子Schumann-Runge带系193.3nm附近的转动吸收谱线,用紫外光电
目的:研究脑外科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患者64例,分组为实验组32例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照组32例行芬太尼麻醉前诱导。结果:实验组术中舒张压、收
摘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关键
目的:考察超临界 CO2流体提取蛇床子中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并对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单因素考察提取压力、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物料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
摘要:随着高校相继开设了健美操课,但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生理状况和运动素质等差距较大,这就导致出现了教学统一性和学生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矛盾日益突出,从而造成差生信心不足,优生骄傲,最终都失去了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健美操教学质量,就要求在教学中选择教法时尽可能因人制宜,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音乐素养、表现力等,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制定出多种教学方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为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确诊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
通过文献整理,对附子理中汤在肿瘤化疗中增效减毒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附子理中汤对化疗的增效作用,对化疗中骨髓抑制的防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对脏器功能的保护。
本文将实时移Mach-Zehnder干涉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图象处理技术完成对Naclo晶体的实时诊断,实现观测了Naclo晶体溶解和结晶过程.得到了该过程的溶解条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