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读:
整合教学是指把两篇或多篇有关联性的文本结合起来,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对各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取舍、重组而进行的教学。比较阅读是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阅读,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的阅读方法,将其运用在整合教学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比较意境,达成教学目标
师:“壮”和“大”的联系好像是很自然的,那“忧”和“大”呢?现在咱们说说王湾的“大”。同学们可以从比较《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入手。
生1:相同点是写的都是游子思乡,但一幅画面很明丽,一幅画面很苍凉。
生2:一幅很明快,一幅给人的感觉很凝滞。
生3:一幅很阳光,一幅很晦暗。
师:大家的感受和表达都很独特,“明快、阳光”就是因为诗人在景物描写的时候从“大”入手,你发现了吗?
生1:最“大”的是第二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看,宽阔的水面,浩荡的春风,很大。
师:这是空间的“大”。
生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写了白天和夜晚的更替,还有季节的变换,给人的感觉也很大。
师:可以说这是时间的“大”。
生3:还有第一句中的“青山”和“绿水”也会让人产生春光无限的美妙联想,境界也很阔大。
生4: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候“行舟”,给人的感觉速度很快。
生1:“归雁”和“瘦马”相比,也是轻盈的、快速的。
师:对了,诗人写作对象的选择和场景的选择赋予了这首诗开阔豁达的忧思之美,这当然是一种大美。看来,哪怕是人类的灰色情绪,我们同样可以用“大”的方式来表达。因为“大美”,更容易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说《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伤的话,那么《次北固山下》则让我们产生更加珍爱生活、珍爱岁月的豪情了。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王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比较《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从而体会王湾的“憂”和“大”的联系。学生先从整体印象入手,说出了同样写游子思乡,《次北固山下》给人的感觉是“明丽”“明快”“阳光”,而《天净沙·秋思》给人的感觉是“苍凉”“凝滞”“晦暗”。 接下来,老师告诉学生,《次北固山下》之所以给人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诗人在景物描写的时候从‘大’入手”,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读诗句,体会诗句中景物描写所呈现的时间和空间之“大”。
正是运用了比较阅读,学生对《天净沙·秋思》意境的“小”和《次北固山下》意境的“大”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了游子乡愁的不同境界:《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伤,《次北固山下》“则让我们产生更加珍爱生活、珍爱岁月的豪情”。学生对 “大美为美”这样抽象深奥的美学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的印象。如果只是直接讲述,没有运用比较阅读,面对七年级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因此,比较阅读是达成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二、比较情感,落实语言品析
师:你觉得两首词(温庭筠《望江南》和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女子哪个更愁?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因为她愁得“肠断白萍洲”了啊,还有什么愁比肠子都愁断了更愁呢?
生2:我不同意,李清照的愁连船都载不动了,这才是最重的愁。
生3:不能这样比吧,这两个句子都是诗人用大胆的想象写成的,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这样比的话不客观。
师:有道理。大家能够关注到对愁的形象描绘,这很好,但最能证明你的观点的还应该是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
生2:李清照最愁。《望江南》中的女子还“梳洗罢”,可李清照却“倦梳头”,一个女子连梳妆打扮都不想了,那她一定非常愁闷了。
生1:我还是觉得《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你看她“独倚望江楼”,一个人在那里等啊等啊,看了一帆又一帆,从早上直等到“斜晖脉脉”的傍晚,等了整整一天啊,可最后还是失望了,你难道能说她的愁不深重吗?
师:你这个分析很到位。但“倚”字品得还不够,哪个同学帮帮她的忙?
生3:“倚”是“靠”的意思,她靠在望江楼上,很孤苦无依的样子。
生4:“倚”还显得这个女子很柔弱,没有力气。
生5:她一定是望得太久了,所以浑身酸软,就只能“倚”着了。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们的看法。《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愁,但是她毕竟还有事情可干。可是李清照呢,她却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她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她干什么都索然无味了,我认为这样的愁才是真的愁。
生3:我有同感。她不仅不想梳头,就连去双溪泛舟也提不起兴趣呢!
生5:确实李清照是已经绝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我认为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生鼓掌)
生4:《望江南》中的女子稀里糊涂经受的是希望的煎熬,而李清照已经是心如死灰,我认为这比前一种煎熬更痛苦。
师:对了,同学们。人的情感是一个难解之谜,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人生存下去的本质力量是靠希望,哪怕这种希望很小,它也可能成为一种生存的信念。而最残酷的人生境遇是没有希望,也就是绝望。绝望这种痛,是人生最大的痛。
【赏析】古代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一个字,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意蕴。一句诗足以使一首诗熠熠生辉,所以语言品析一直是古代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在诗词整合教学中,比较阅读是落实语言品析的有效方法。
王君老师采用整合教学,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词人所抒发的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的愁。这个整合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以品“愁”带动对语言的品析。比较阅读的运用,使学生的语言品析纵横勾连、前后印证,有深度,有余味。
王君老师让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个更愁,要求“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印证自己的想法”“最能证明你的观点的还应该是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这就明确要求学生,比较两个女子的愁要紧扣词句,即通过品析语言,体会蕴含在语言里的不同的愁。
学生先比较了“肠断白萍洲”和“载不动许多愁”,通过比较这两句词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学生感受到了两者的愁都很深重,但难分谁更愁。接着品析了《望江南》中的女子“梳洗罢”和李清照“倦梳头”,通过比较两个女子对待梳洗打扮的不同态度,得出李清照更愁,这是对细节描写的比较分析,是比较阅读绽放的思维火花。接下来品析“独倚望江楼”的“倚”字,学生透过“倚”字,看到了女子的“孤苦无依”“柔弱”“酸软”的望夫之愁;又有学生把望江女“倚”之愁与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绝望之愁作比较,得出了“李清照是已经绝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学生对两首词的语言品析有理有据、有情有味,充分感受到了诗词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对两个女子的愁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这样的教学效果,主要得益于比较阅读方法的恰当运用。
在古诗词整合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感情,欣赏艺术效果,提升思维品质,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和文化熏陶。比较阅读,的确是诗词整合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email protected]
整合教学是指把两篇或多篇有关联性的文本结合起来,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对各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取舍、重组而进行的教学。比较阅读是运用比较思维进行阅读,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的阅读方法,将其运用在整合教学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比较意境,达成教学目标
师:“壮”和“大”的联系好像是很自然的,那“忧”和“大”呢?现在咱们说说王湾的“大”。同学们可以从比较《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入手。
生1:相同点是写的都是游子思乡,但一幅画面很明丽,一幅画面很苍凉。
生2:一幅很明快,一幅给人的感觉很凝滞。
生3:一幅很阳光,一幅很晦暗。
师:大家的感受和表达都很独特,“明快、阳光”就是因为诗人在景物描写的时候从“大”入手,你发现了吗?
生1:最“大”的是第二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看,宽阔的水面,浩荡的春风,很大。
师:这是空间的“大”。
生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写了白天和夜晚的更替,还有季节的变换,给人的感觉也很大。
师:可以说这是时间的“大”。
生3:还有第一句中的“青山”和“绿水”也会让人产生春光无限的美妙联想,境界也很阔大。
生4: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候“行舟”,给人的感觉速度很快。
生1:“归雁”和“瘦马”相比,也是轻盈的、快速的。
师:对了,诗人写作对象的选择和场景的选择赋予了这首诗开阔豁达的忧思之美,这当然是一种大美。看来,哪怕是人类的灰色情绪,我们同样可以用“大”的方式来表达。因为“大美”,更容易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说《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伤的话,那么《次北固山下》则让我们产生更加珍爱生活、珍爱岁月的豪情了。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王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比较《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从而体会王湾的“憂”和“大”的联系。学生先从整体印象入手,说出了同样写游子思乡,《次北固山下》给人的感觉是“明丽”“明快”“阳光”,而《天净沙·秋思》给人的感觉是“苍凉”“凝滞”“晦暗”。 接下来,老师告诉学生,《次北固山下》之所以给人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诗人在景物描写的时候从‘大’入手”,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读诗句,体会诗句中景物描写所呈现的时间和空间之“大”。
正是运用了比较阅读,学生对《天净沙·秋思》意境的“小”和《次北固山下》意境的“大”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了游子乡愁的不同境界:《天净沙·秋思》让我们感伤,《次北固山下》“则让我们产生更加珍爱生活、珍爱岁月的豪情”。学生对 “大美为美”这样抽象深奥的美学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的印象。如果只是直接讲述,没有运用比较阅读,面对七年级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因此,比较阅读是达成古代诗词整合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二、比较情感,落实语言品析
师:你觉得两首词(温庭筠《望江南》和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女子哪个更愁?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因为她愁得“肠断白萍洲”了啊,还有什么愁比肠子都愁断了更愁呢?
生2:我不同意,李清照的愁连船都载不动了,这才是最重的愁。
生3:不能这样比吧,这两个句子都是诗人用大胆的想象写成的,是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这样比的话不客观。
师:有道理。大家能够关注到对愁的形象描绘,这很好,但最能证明你的观点的还应该是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
生2:李清照最愁。《望江南》中的女子还“梳洗罢”,可李清照却“倦梳头”,一个女子连梳妆打扮都不想了,那她一定非常愁闷了。
生1:我还是觉得《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你看她“独倚望江楼”,一个人在那里等啊等啊,看了一帆又一帆,从早上直等到“斜晖脉脉”的傍晚,等了整整一天啊,可最后还是失望了,你难道能说她的愁不深重吗?
师:你这个分析很到位。但“倚”字品得还不够,哪个同学帮帮她的忙?
生3:“倚”是“靠”的意思,她靠在望江楼上,很孤苦无依的样子。
生4:“倚”还显得这个女子很柔弱,没有力气。
生5:她一定是望得太久了,所以浑身酸软,就只能“倚”着了。
生2:我不同意刚才同学们的看法。《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愁,但是她毕竟还有事情可干。可是李清照呢,她却觉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她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她干什么都索然无味了,我认为这样的愁才是真的愁。
生3:我有同感。她不仅不想梳头,就连去双溪泛舟也提不起兴趣呢!
生5:确实李清照是已经绝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我认为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生鼓掌)
生4:《望江南》中的女子稀里糊涂经受的是希望的煎熬,而李清照已经是心如死灰,我认为这比前一种煎熬更痛苦。
师:对了,同学们。人的情感是一个难解之谜,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人生存下去的本质力量是靠希望,哪怕这种希望很小,它也可能成为一种生存的信念。而最残酷的人生境遇是没有希望,也就是绝望。绝望这种痛,是人生最大的痛。
【赏析】古代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一个字,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意蕴。一句诗足以使一首诗熠熠生辉,所以语言品析一直是古代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在诗词整合教学中,比较阅读是落实语言品析的有效方法。
王君老师采用整合教学,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词人所抒发的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的愁。这个整合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以品“愁”带动对语言的品析。比较阅读的运用,使学生的语言品析纵横勾连、前后印证,有深度,有余味。
王君老师让学生比较两首词中的女子哪个更愁,要求“大家一定要紧扣原词中的关键词句来印证自己的想法”“最能证明你的观点的还应该是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这就明确要求学生,比较两个女子的愁要紧扣词句,即通过品析语言,体会蕴含在语言里的不同的愁。
学生先比较了“肠断白萍洲”和“载不动许多愁”,通过比较这两句词化抽象为形象的写法,学生感受到了两者的愁都很深重,但难分谁更愁。接着品析了《望江南》中的女子“梳洗罢”和李清照“倦梳头”,通过比较两个女子对待梳洗打扮的不同态度,得出李清照更愁,这是对细节描写的比较分析,是比较阅读绽放的思维火花。接下来品析“独倚望江楼”的“倚”字,学生透过“倚”字,看到了女子的“孤苦无依”“柔弱”“酸软”的望夫之愁;又有学生把望江女“倚”之愁与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绝望之愁作比较,得出了“李清照是已经绝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绝望,已经绝望比正在绝望更愁”。学生对两首词的语言品析有理有据、有情有味,充分感受到了诗词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对两个女子的愁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这样的教学效果,主要得益于比较阅读方法的恰当运用。
在古诗词整合教学中,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感情,欣赏艺术效果,提升思维品质,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和文化熏陶。比较阅读,的确是诗词整合教学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