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糖尿病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长时程增强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bbbcc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记忆学习功能的作用并探讨其内在机制。

方法

16只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糖尿病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的db/m小鼠作为对照组。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灌胃治疗,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植物油灌胃,6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电生理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VEGF、caspase-3、Aβ1-42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21.49±4.41)s,(7.00±0.60)次]相比,糖尿病组和丁苯酞组小鼠的第5天逃避潜伏期均延长[(51.69±5.45) s、(26.92±4.76)s ,t=9.21,2.35;均P<0.05 ],穿越平台次数减少[(2.34±0.27)次、(4.95±0.54)次,t=-6.56,-2.49;均P<0.05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和丁苯酞组小鼠海马区LTP水平显著下降[(255.90±54.24)%、(130.97±14.08 )%、(176.17±18.96) % ,t=-4.25,-2.38;均P<0.05 ],VEGF、caspase-3、Aβ1-42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9,8.42;7.36,3.85;3.84,2.11;均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丁苯酞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和海马区LTP显著增加(t=-7.25,4.06,3.25;均P<0.05) ,caspase-3、Aβ1-42表达显著减少,VEGF表达显著增加(t=-4.14,-2.31,3.42;均P<0.05) 。

结论

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海马区Aβ1-42沉积,上调VEGF表达,抑制凋亡,促进LTP,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认知功能。

其他文献
期刊
@@
目的考察成人依恋在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北京通州区3~6岁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共729名,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CTQ-SF)、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亲子关系量表(CPRS)分别测量父母童年期虐待经历、成人依恋、亲子关系。结果成人依恋、父母童年期虐待经历、亲子关系亲密性、亲子关系冲突性的得分分别为(105.81±24.14)分、(34.05±7.67)分、(41.99±4.
目的考察背景颜色对大学生不同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本研究采用2(背景颜色:冷色调、暖色调)×2(情绪面孔:积极、消极)的被试内试验设计,基于情绪面孔点探测范式,记录26名大学生的正确判断反应时。结果(1)相较于积极面孔[(677.31±138.66)ms],大学生对消极面孔反应时更短[(637.97±121.6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背景颜色与情绪面孔的交互作用显著(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全球房颤总人口已达到3300万以上.历经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房颤导管消融和外科消融技术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成为房颤主要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50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来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舒芬太尼后处理糖尿病大鼠组(SP-DM组),缺血再灌注糖尿病大鼠组(IR-DM组),假手术糖尿病大鼠组(sham-DM组)。另将正常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舒芬太尼后处
目的探讨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改善初级保健医生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在社区初级保健中心工作的210名医生按照1∶2随机分入巴林特活动干预小组(n=70)和无巴林特小组干预的对照组(n=140),干预组对象接受了为期一年的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自然观察。研究采用Maslash职业倦怠量表(MBI)分别于基线和一年时评估两组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结果基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MBI三个分量表评分差
2017年7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小组(USPSTF)发表了一项推荐声明:行为咨询(即健康饮食和体育活动)有助于减少那些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该推荐声明旨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