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夕阳

来源 :大地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苦舟被儿子远志接进了大城市,住进了二十八层的高楼。
  儿子是亲自开了辆黑亮黑亮的小车回到家里,接老子进城去住。这可轰动了鄱阳湖边上的小渔村。这些以捕鱼为生的渔村人,祖祖辈辈都是过着朝撒一网青山、暮捞一网晚霞的水上游牧生活,哪个见过大城市,更别说奢望住进大城市。
  苦舟盼这一天盼了整整三十年!那是从远志他娘去世那天算起。那时的日子过得苦啊,因为没钱,他娘硬是被血吸虫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苦舟望着含泪站在夕阳里楚楚可怜的小远志,心象刀割一样疼。苦舟指湖立誓,决不给小远志娶后娘,决不让远志再做湖上游民!
  苦舟从此断绝了与女人的来往,拼命挣钱供儿子上学。一条破船,风里来,浪里去;一张破网,网骄阳,网月亮。
  远志上了小学上中学,上了中学上大学,象寒冬鄱阳湖草洲上的丹顶鹤,一飞冲天。
  儿子终于进城了,却立志不混出个样不回家。儿子虽然常有书信来,苦舟却只能回个片言只语,他只上过三年私塾,心里的苦闷和想念无法写到纸上,那个想啊,常常只能独自一人坐在湖边破渔船上,对着夕阳,望眼欲穿。
  终于熬过来了,儿子风风光光开车进了小渔村。苦舟带着儿子挨家挨户行跪拜大礼,叫儿子莫忘叔伯们照顾大恩,又把自己一亩菜园地付给了村里,把那条破渔船送给了家境艰难的水生,把两间破瓦房送给了人口多房子少的顺生。
  “还是苦舟叔自己留着吧,我帮着照看。”顺生说。
  “现在我要回来,也是住个三、五天,象做客一样,一切都用不上了。”苦舟乐呵呵地说。
  苦舟毫不犹豫地走出了小渔村,离开了洒满自己泪水和汗水的鄱阳湖。
  瞧,这房子多高,比家里的尖山还要高得多。东边房里能看日出,西边房里能看日落。听儿子说叫复式楼。不就是二层吗,乡下人做三层、四层的也不希奇,还是单门独院。不过这房子装修得比乡下的房子强多了,儿子说一共花了二百万,苦舟不信,可心里美滋滋的。
  苦舟从儿媳美丽口里知道,远志算是这座城里的高级白领。啥意思,不知道,大概不会比乡里的书记、乡长小!
  在这半天云里睡懒觉真是安静,一点也听不到城里的喧闹。苦舟自从儿子出息了,自己也失去了目标,开始睡懒觉了。
  苦舟起床后,这么大的房子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孙子是来的时候见了一面,叫了声“爷爷。”说是在学校全托,一星期才能见一面,儿子、儿媳都要上班。
  餐桌上,美丽放好了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二块面包,已经凉了。苦舟吃完后觉得上当,这哪有自己熬的粥好吃。吃完早餐,苦舟打开墙壁上大屏幕电视,这感觉让他忘了吃早餐时的一丝不快。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了半年,苦舟开始对这种舒坦的鸟笼生活感到孤寂。一天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电视,看电视累了,苦舟就坐在自己住的西边房窗下呆呆地看夕阳。
  “这楼上楼下都住了谁呀?带爹串串门,你们不在,我也能找人说说话。” 苦舟晚上趁疲惫不堪的儿子准备洗澡的功夫拉住儿子说。
  “鬼晓得是谁,这可不象乡下,都忙得很。”儿子笑着走进了浴室。
  “你把大门钥匙给我,你们不在,我上街转转。” 苦舟守着儿子洗完澡出来又说。
  “爹,我和远志早商量了,不是不给,钥匙掉了,换锁是小事,怕你在街上走失了,到哪里去找你呀。”美丽从房里走出来接过了远志的话头。
  美丽说话了,苦舟便不再言语。
  “把我当小孩了。”苦舟背着手进了自己的房间,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
  苦舟自从在儿子、儿媳那碰了软钉子后,便很少主动和他们说话。苦舟开始想鄱阳湖那边的家了,这种想,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愈加强烈。唉!尽管想,现在也没脸回去呀!来时自己把什么都送人了,没留一点退路。再说,突然回去,渔村的人还认为儿子、儿媳嫌弃自己,在城里呆不住了,这个面子丢不起呀!
  苦舟慢慢地对大屏幕电视不感兴趣,从整天看,到看一、二个小时,最后都懒得打开。
  苦舟一天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夕阳西下时一定会坐在窗前,盼儿子、儿媳、孙子回家,盼那一家欢乐。他们到家了,又相对无言,他们不会有国事、家事、天下事和他谈论。
  苦舟在乡下是个话痨,说话幽默风趣,他到哪,哪里便是欢声笑语。可是,进城后,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再也找不到他熟悉的话题。有时赶上儿子和朋友在闲聊,他爱凑近听,抓住了自己熟悉的话题便抢着插话。苦舟特别喜欢讲远志小时候如何刻苦,如何机灵,他在儿子每个人生转折点上又是表现得如何大智大勇。儿子的朋友不知是听不懂他的方言,还是嫌他唠叨,依旧只和远志谈笑风生。他慢慢地不再凑这热闹了。
  日子一天一天在寂寞中过去,苦舟依然只能以夕阳为伴。
  城里的夕阳浑浊,像是蒙上了烟尘,夕阳下面是黑沉沉的,让人窒息。鄱阳湖上的夕阳鲜亮,夕阳下是墨绿的湖水,象一张大床,夕阳在湖光山色中慢慢安睡,几只水鸥在湖面掠过,留下的是更深人静的安详。
  苦舟在夕阳里想他过去苦中求乐的往事,常常是美丽喊他吃晚饭,才恍如梦中惊醒。
  苦舟曾当过渔业队的队长,他指挥船队在烟波浩淼的湖里捕鱼总是镇静自若,他能观水色知鱼群,下网百发百中。他也曾参加过县里的四级干部会,当过县劳模,披红挂彩。最让他骄傲的是他能说传,什么《三侠五义》、《隋唐演义》《薛仁贵征西》是他的拿手活。捕鱼船队停靠港湾的时候,他就来上一段;鄱阳湖枯水季节,小渔村的男女老少吃完晚饭就早早地钻进他的破瓦房,几个伶俐的小媳妇抢着帮他洗碗、洗衣服,又帮他冲好一杯茶,然后,拉的拉,推的推,把他请到八仙桌前,渔村的欢乐之夜,就这样开始了。那惊呼,那欢笑,常常吵得渔村半夜鸡叫。那是一段穷开心的日子!
  想起这些往事时,苦舟脸上才有一丝笑容。
  苦舟一直在琢磨,自己前半生,虽然吃了不少苦,但很快乐,儿子的出息是他最大的荣耀。现在进城了,什么也不用多想了,吃的住的穿的,只要自己开口,远志变着法也要弄来,为啥快乐不起来?是少个女人吗?他娘死得早,追自己的女人也不少,南塘里的邵寡妇把被褥都搬进了自己的破瓦房,高岸边的黄花闺女帮自己做了三个月饭,都是自己硬着心肠拒绝了。老都老了,还会想女人?苦舟真的想不清楚。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梦让苦舟做出了他一生中又一个重大决定:逃离这个家。
  苦舟梦中回到渔村,村口早搭好了戏台,一村人在等着他去说书。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让他心花怒放!笑醒后,觉得可笑,渔村人早已不听他说书,他说的远没有电视里演的精彩。对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城里的冷漠会让自己闷死。
  清晨,苦舟留了一张“我回草窝了”的字条,逃也似的回了鄱阳湖老家。
  “苦舟叔,一去就是一年啊!回来准备住多久?”
  苦舟刚进村就遇到水生,脸上有些发烧,但心里坦然:“再也不走了!”
  村里的男女老少闻讯围了上来,小渔村热闹起来。
  苦舟跨进自己的破瓦房,突然惊愕了,远志和美丽跪在堂前,美丽眼角还有泪痕。
  “爹,都是我惹您生气了,没有您指湖立誓,哪有儿子的今天!”远志的哭声感染了渔村人。“跟我们回去吧,让我怎么见人!”
  美丽拿出配好的大门钥匙举过头顶,一双祈盼的泪眼也是那么美丽。
  “苦舟叔,原谅他们吧!”渔村人几乎是异口同声。
  “起来吧。”苦舟含泪微笑着,一手拉起儿子,一手拉起儿媳。“我没有生气,是真想回家。我偷跑回来,是想试探你们,因为我有话要当村里人面对你们说!”
  “您说,您说。”美丽破涕为笑。
  “我要你们也指湖立誓,常回家看看,好好照看村里人!不让一个人再过苦日子。” 苦舟一脸严肃。“小家融不进大家,我孤寂。我就由村里人照顾。”
  “我愿尽我所能,保全村人平安幸福!”远志和美丽手拉手来到湖边跪下,同声立誓。
  小渔村响起一片欢声笑语。湖上的夕阳照得每个人脸上都红扑扑的……
其他文献
去年的确是个暖冬,一冬天没有下过一场像样子的雪,无雪的冬天便缺少了精彩,缺少了气魄,缺少了情趣,也缺少了诗意,似乎不是真正的冬天。春节的鞭炮刚刚响过不久,转眼间,那路边的柳树枝条儿,便悄无声息地绽开了淡淡的鹅黄,偶尔枝头传来几声鸟儿欢快悦耳的歌韵,在撩拨着我那沉寂的心弦儿……  知道吗?在我居住的楼房前,是一栋半新半旧的只有三层高的小楼,因为这座楼的结构有点特别,对着我家窗户的侧面,有几根贴着码赛
期刊
太阳和月亮,一个是活力四射、俊朗阳刚的男儿,一个是温婉静雅、清纯秀丽的女子。他们一直以守望的姿态相互爱慕、不离不弃。终于有一天,他们想要穿越宇宙间神秘、诡奇的阻隔,相拥相吻。他们在天幕上的激情表演,让见证他们情爱的地球人在震撼和惊艳之余,更为那份相守的执著与相会的缠绵深深感动。  2009年7月22日,太阳和月亮约定相聚的日子到来了。这一次,他们选择了让中国广阔的长江流域的人民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人
期刊
歪门邪道    宋县长晚上秘密把懂风水的王先生请到会议室,消息不胫而走,所有的副县长不约而同地来到会议室,俨然是开县长办公会议。  传说王先生是他娘与一游方道人的私生子,道人临别赠一红包给他娘,叮嘱三十年后方能打开,准保她和儿子荣华富贵,他娘等不到三十年后的荣华就忧郁而终。王先生穷困潦倒之时想起娘临终遗言,不正是三十年么?打开红包是一本算命看风水的老书,或许是遗传基因的作用,王先生无师自通。这几年
期刊
到西安北广济街买羊肝、牛骨头后,春游余兴未尽,我和妻子特意向东逛了一下西羊市街。  转眼三十年了,而今的西羊市街今非昔比。那富于民族特色的街道,让我一眼看到就心花怒放,激动不已。门面林立,装饰华丽,古香古色。那品种多样的清真食品,令人垂涎欲滴。多么熟悉的街道,多么熟悉的人流!徜徉在西羊市街,真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突然向南一瞧,那垃圾台,那简陋的水泥垃圾台还存在!简直不可想象,城市化进程到现在
期刊
我有个朋友,他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处在海边的房子,因为可以喂马、劈柴、发呆、坐在房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请等一等,这话听着如此耳熟?想起来了,它曾经出现在海子的一首诗里,他说: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我要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些年,他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着,直至他相中了离北京不算太远的大连海边的一座小楼,也攒足了足够的钱,于是联
期刊
未到栖霞之前,并不知有这么个牙山,且一听牙山的名字也有些泄气。这看来更似村俗俚语的乳名,还能让人存有什么非分的联想?九九登高,倒是沾了节气的光儿,赶上霜秋初上,白露司时,凑个热闹倒也无妨:呼啦啦一行三十来人向着陌生的牙山前进。  空气就散漫了一层薄雾,虽说没有影响行程,却也因此减缓了车速。一路自是些晚秋的景象,秋行无迹,却又急急匆匆,随处可见。连绵的果园,弯翘的枝头,成堆上垛的苹果。如一堆果虫儿,
期刊
[时间:说不清楚  [地点:搞不明白    [大幕外四名俊男靓女上,且歌且舞。声可裂帛不限调,舞演魔态尽妖娆。]     (宾白:)  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生旦净末丑,一齐来亮相。  (歌:)   他说儿女情长 ,你看世态沧桑;  了却心头之愿 ,不管他人评讲;  何必分乎场次, 任其自由流淌;  穿越时空隧道, 到处任我翱翔;  尽可自在八卦 ,放声胡言乱讲;  民族美声通俗 ,随我高兴就唱
期刊
黄灿灿的金  展现在我们眼前!  “招远”:一个盛产黄金的城市  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  每当我看到黄灿灿的……  黄灿灿的金色时,  都会触动我对黄金的感受  “想起中国金都招远”。    “黄金”:  黄灿灿的……  它常让我感受到如此美妙、如此诱人  不知从何时起  它被人们公认为最有价值的  我想:它一定融合了世界共知的价值观  拥有它的人一生一定  一定是非常幸运、极其幸福的!  此刻,想
期刊
马儿跃过了呼玛山  歌儿飞过了呼玛河  静静的呼玛河哟……    随着家乡的临近,一曲传唱多年的呼玛河之歌,在我的记忆中流淌开来。  2009年7月份,应同学之约,我前往呼玛参加母校呼玛中学十级二班毕业四十周年联谊会,我接到电话后,马不停蹄、日夜兼程,没想到从深圳回来的凌仁和、从哈尔滨回来的陈秀华、张宝芝已早我两天就到了呼玛。黑河的刘云凤、塔河的董国卿、承德的吴淑芬、济南的张立珍、加区的杨建华、依
期刊
这是一口我常惦记的石水缸。  此缸至今存放在我老家的一间黑木屋里。其凿制何年,恐无人晓。但我大抵明白它始之年代——至少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早吧。因为我母亲的爷爷修建这座我称之为“老家”的院子时,正值大清光绪二年(即公元1864年)。而此数据,则是我从我们院后(我母亲家族)的祖墓墓志上读到的。  这是一口乡间少见的巨形石水缸。缸体高大壁底厚实,容量乃普通石缸之二三倍,且由整块巨石凿成。一般的石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