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我国逐步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城市社区中的公共空间,作为老年群体最主要的户外活动区域,承担着他们的娱乐、锻炼等活动。本文通过对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适老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现有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适老化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空间内老年群体的年龄活动特点,以老年群体的需求和体验为主,浅要分析对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策略。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改造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升级,在相应的养老服务产业探索过程中,在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青睐,而这也对社区的服务体系和环境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活动的主体,是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交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老年群体的公共空间,满足他们的日常娱乐等多种活动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相应的适老化设计还在不停的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我们不同探索,优化升级,真正的保证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要求。
1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的建筑住宅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升级。但城市中部分既有住宅,其社区的建筑多为70年代左右建成,当时的建筑目的主要以满足当时居民居住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大部分建筑布局多为行列式为主,设计简单,造价较低等,十分符合当时的建筑需求。但是这样的建筑布局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区域面积较小,且灵活性较低、舒适性较差,没有考虑空间适老化的需求。通过对典型的建筑群体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面积较小,且实用性差
目前,大部分城市社区中既有住宅的公共区域面积都存在较小的特点,导致空间的实用性较差,限制老人的活动。因当时建筑布局多采用行列式布局,建筑两侧用地较窄,且需要留出绿化和道路的空间,可用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区域较少,并且很多空间被不合理车辆或者不明建筑、杂物等占用,导致社区活动的公共区域更小,而这也直接影响了老人户外活动的频率和停留的时间。
1.2类型单调,环境质量较低
我国城市既有社区因受当时建筑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公共区域空间类型较为单一。对于空间内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私密空间的设计界限尚未明确,缺少各空间衔接的过渡,部分社区甚至不具备这些空间类别。此外,大部分小区的休闲服务场地和设施尚未完善,公共空间单纯为硬质铺装,并且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导致不同性格、不同喜好的老年人活动受限,体验感较低。
1.3交通组织不明确,安全性低
受当时建筑布局限制,公共区域的面积较小,且在空间上较多表现绿植和道路空间,细节上较少的考虑行车和行人的分流,导致公共区域的交通组织混乱。据统计表明,大部分老年人的健身形式多为散步,因空间的步行区域受限制,再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行动力的不变和视觉听力方面的退化等问题,组织清晰的交通组织,不仅使得空间交通路线清晰,更能保证空間内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
1.4参与性较弱,人性化设施匮乏
城市社区中,公共区域的设计多以简单绿植装饰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社区的公共区域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的针对性设计较少,方便老人活动的形式单一,再加上设施的匮乏,使得空间的安全性、可交流性较低。绿化的设置单纯以观赏性为主,社区种植、采摘等参与性活动较少、致使公共空间的活力较差,老年群体的参与感较低,互动性较少。
2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的改造策略
此次城市社区中空间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对象为老年群体。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总结对比,以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状况为标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特点,结合完全自理期、生理机能转换期、半失能及失能期老人的生理状态、社区空间环境需求、心灵状态为参考,考虑其对社区空间环境的需求,对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满足老年人群对空间的需求,探索我国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改造升级的策略,希望在未来的住区升级改造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1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公共空间面积
基于建筑建设时期的考虑,建筑通常都包含有面积不小的自行车库,而当代社会多依赖于机动车出行,自行车库的需求量降低,造成大部分空间的闲置和浪费。在改造过程中,可梳理和改造室外空间的现状问题,将未被利用的空间改造成多样的活动区域,增加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有效地考虑老年群体需求。同时也可根据社区老年人群的需求分类占比,合理的设置和改造闲置空间,改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康复室等适老化空间。
2.2功能重组,丰富空间层次和类型
老年群体的活动范围在空间分布上多呈现圈层分布特点,根据各个活动圈层的老年人特点,采取对应的设计策略。如在近距离的老年活动群体中侧重考虑身体老化程度较高或部分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的需求,合理配置适宜调节情绪的空间。对公共区域的功能分布进行动静分区,对于动态活动较多的空间要注意防滑的处理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在静态区域的空间中,结合空间活动的特点,注重对遮阳、休憩、不同天气等情况的处理。
2.3完善道路系统,增强道路便捷性、安全性
道路是链接空间各个节点的重要纽带,保障安全性和便捷性是改造的重点之一。在道路设施的改造中,要对道路结构进行分析,优化道路设施布局,最大化地做到人车分流,对占有公共空间的杂物进行清理。参考老人的活动诉求,重新优化城市社区中步行路线的设置,通过完整、方便舒适的路线,提高道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注意对道路系统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尤其保障道路与各建筑入口的衔接。
2.4增加人性化设施,提高公众参与性
针对城市社区中老年群体的需求,综合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社区中的老旧设施进行改造和优化。如在公共活动空间中防滑的处理,标识字体导视系统的处理、公共设施等空间的设置等。除了在空间的设置上做到细节优化,空间人性化的处理外,在空间中增加活动的多样性设计,增强老人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如发挥可食用性植被的作用,增加老人与环境的互动,引导老人参与,提高户外空间的可进入性。
3小结
近年来,我国对于养老化设计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整体上理论性文章占比较多,在相应适老化设计的实践上还相对滞后,对于不同建筑类型、空间类型所形成的完整的适老化改造或设计体系还未完善。对此,实际设计中更应该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不同情况的老年群体进行对应的调研,形成一定的数据体系。以适老化为指导原则,老年群体为中心,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多、更优质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营造积极的社区氛围,进而调动老年群体的情绪,力求完成健康老龄化和积极的社区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改造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升级,在相应的养老服务产业探索过程中,在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青睐,而这也对社区的服务体系和环境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活动的主体,是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交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老年群体的公共空间,满足他们的日常娱乐等多种活动需求,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相应的适老化设计还在不停的探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需要我们不同探索,优化升级,真正的保证社区公共空间的适老化要求。
1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新的建筑住宅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升级。但城市中部分既有住宅,其社区的建筑多为70年代左右建成,当时的建筑目的主要以满足当时居民居住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大部分建筑布局多为行列式为主,设计简单,造价较低等,十分符合当时的建筑需求。但是这样的建筑布局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区域面积较小,且灵活性较低、舒适性较差,没有考虑空间适老化的需求。通过对典型的建筑群体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面积较小,且实用性差
目前,大部分城市社区中既有住宅的公共区域面积都存在较小的特点,导致空间的实用性较差,限制老人的活动。因当时建筑布局多采用行列式布局,建筑两侧用地较窄,且需要留出绿化和道路的空间,可用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区域较少,并且很多空间被不合理车辆或者不明建筑、杂物等占用,导致社区活动的公共区域更小,而这也直接影响了老人户外活动的频率和停留的时间。
1.2类型单调,环境质量较低
我国城市既有社区因受当时建筑技术和环境的限制,公共区域空间类型较为单一。对于空间内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私密空间的设计界限尚未明确,缺少各空间衔接的过渡,部分社区甚至不具备这些空间类别。此外,大部分小区的休闲服务场地和设施尚未完善,公共空间单纯为硬质铺装,并且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导致不同性格、不同喜好的老年人活动受限,体验感较低。
1.3交通组织不明确,安全性低
受当时建筑布局限制,公共区域的面积较小,且在空间上较多表现绿植和道路空间,细节上较少的考虑行车和行人的分流,导致公共区域的交通组织混乱。据统计表明,大部分老年人的健身形式多为散步,因空间的步行区域受限制,再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行动力的不变和视觉听力方面的退化等问题,组织清晰的交通组织,不仅使得空间交通路线清晰,更能保证空間内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
1.4参与性较弱,人性化设施匮乏
城市社区中,公共区域的设计多以简单绿植装饰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社区的公共区域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的针对性设计较少,方便老人活动的形式单一,再加上设施的匮乏,使得空间的安全性、可交流性较低。绿化的设置单纯以观赏性为主,社区种植、采摘等参与性活动较少、致使公共空间的活力较差,老年群体的参与感较低,互动性较少。
2城市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的改造策略
此次城市社区中空间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对象为老年群体。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总结对比,以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状况为标准,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特点,结合完全自理期、生理机能转换期、半失能及失能期老人的生理状态、社区空间环境需求、心灵状态为参考,考虑其对社区空间环境的需求,对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满足老年人群对空间的需求,探索我国城市社区中公共空间改造升级的策略,希望在未来的住区升级改造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1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公共空间面积
基于建筑建设时期的考虑,建筑通常都包含有面积不小的自行车库,而当代社会多依赖于机动车出行,自行车库的需求量降低,造成大部分空间的闲置和浪费。在改造过程中,可梳理和改造室外空间的现状问题,将未被利用的空间改造成多样的活动区域,增加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有效地考虑老年群体需求。同时也可根据社区老年人群的需求分类占比,合理的设置和改造闲置空间,改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康复室等适老化空间。
2.2功能重组,丰富空间层次和类型
老年群体的活动范围在空间分布上多呈现圈层分布特点,根据各个活动圈层的老年人特点,采取对应的设计策略。如在近距离的老年活动群体中侧重考虑身体老化程度较高或部分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的需求,合理配置适宜调节情绪的空间。对公共区域的功能分布进行动静分区,对于动态活动较多的空间要注意防滑的处理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在静态区域的空间中,结合空间活动的特点,注重对遮阳、休憩、不同天气等情况的处理。
2.3完善道路系统,增强道路便捷性、安全性
道路是链接空间各个节点的重要纽带,保障安全性和便捷性是改造的重点之一。在道路设施的改造中,要对道路结构进行分析,优化道路设施布局,最大化地做到人车分流,对占有公共空间的杂物进行清理。参考老人的活动诉求,重新优化城市社区中步行路线的设置,通过完整、方便舒适的路线,提高道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此外,还要注意对道路系统中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尤其保障道路与各建筑入口的衔接。
2.4增加人性化设施,提高公众参与性
针对城市社区中老年群体的需求,综合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社区中的老旧设施进行改造和优化。如在公共活动空间中防滑的处理,标识字体导视系统的处理、公共设施等空间的设置等。除了在空间的设置上做到细节优化,空间人性化的处理外,在空间中增加活动的多样性设计,增强老人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如发挥可食用性植被的作用,增加老人与环境的互动,引导老人参与,提高户外空间的可进入性。
3小结
近年来,我国对于养老化设计方面的研究不断增加,但整体上理论性文章占比较多,在相应适老化设计的实践上还相对滞后,对于不同建筑类型、空间类型所形成的完整的适老化改造或设计体系还未完善。对此,实际设计中更应该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不同情况的老年群体进行对应的调研,形成一定的数据体系。以适老化为指导原则,老年群体为中心,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多、更优质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营造积极的社区氛围,进而调动老年群体的情绪,力求完成健康老龄化和积极的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