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单位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事故责任者查出来了,并进行了严肃处理。处理了相关责任人,按说事故有了结论,应该画上一个句号。但是,笔者认为结论不是结果,也不是“句号”,而应该是反思的开始,是“问号”。比起处理结果来,人们更关心的还是事故的成因。
  认真分析近年来发生在煤矿的各类安全事故,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故很大部分是责任事故,归于一点,就是“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甚至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也好,安全管理松懈也好,安全投入不足也好,千隐患万隐患,思想上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
  这些问题是一朝一夕的积聚吗?是一井一面的偶然吗?不是。它恰恰是由于当事人一点一滴地应付,一次一次地漠视,而致聚少成多、积重难返,终于像瓦斯一样,累积到临界值时,一触即发。
  很多人说国有煤矿之所以受损严重,是因其矿井规模大、职工人数多、井下管理复杂,事实上这也从反面告诫我们:人命关天,你的一点麻痹就是一条“祸根”,很可能就把自己甚至大家当作了牺牲品。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在此笔者提醒各位安全工作者,尤其是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思想千万不可麻痹,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在你眼中不起眼的小问题,会影响全矿区的安全生产的整体思路和布局,由此带来的后果可能就会不可估量,代价也极其惨重。
  由此看来,我们在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之后,要把找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作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的首要任务来看待。安全管理滑坡、“安全第一”意识淡薄,不仅在发生事故的单位存在,而且有相当多的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也存在。如果我们不及时剖析,痛下决心纠正,那么,今天发生在这个矿的事故悲剧,明天就可能在另一个煤矿重演。
  为了对矿工的生命负责,为了矿区的稳定和发展,让我们人人都把住安全关,清除并杜绝思想意识上的“最大隐患”!
其他文献
强对流天气是浙江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浙江省2011年梅雨期2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9日强对流,主要表现为冰雹和雷雨大风;6月18日强对流,主要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上,前者为西风槽型,后者为大陆高压型,2次过程都对应一支西南急流,显然后者的强度更大.探空和对流指数上,前者上干下湿,不稳定条件和对流指数优于后者.雷达回波图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头一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也是福建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做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
迪木那里克铁矿位于阿尔金大断裂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曼塔格群浅变质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部分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综合研究发现,可利用矿区地层、构造、岩石蚀变情况、航磁异常等作为矿区和区域找矿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
对MBBR工艺原理、工艺特点以及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对烟草行业的污水来源及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就运用MBBR工艺及设备处理卷烟厂的污水工艺流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烟草
植物排放甲烷(CH4)的来源尚存很大争议,而光照和紫外辐射胁迫可能是植物排放CH4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常见树种米槠、木荷、浙江桂、罗浮栲、杉木、马尾松和柑橘7种树木为研究对象,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光照和增强紫外辐射对树木叶片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树木叶片的平均CH4排放速率在光照条件下(21.176 ng.CH4.g-1DW.h-1)是在黑暗条件下(9.699 ng.CH4.g
细根在城市绿地地下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采用土芯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软件对福建省福州市区内城市绿地的细根现存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片林的细根生物量在1.15~2.60 t/hm2之间,低于草坪的细根生物量(1.34~4.45 t/hm2),总体上也低于多数亚热带天然森林的细根生物量.2)细根垂直分布总体规律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城市草坪上层细根生物量与下层细根生物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