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有色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让每一幅图片都有意义,让每一个声音都有魅力,让每一个动作都有内涵。”这句话是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直觉得它说得有道理,但是实际备课、授课时候又没有真正用上,其实自己还是没有深入研究所以体会不够深刻。
  直到最近在准备一次公开课的时候才真正了解其中的内涵。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自己也查阅了不少资料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让同仁们听听看看有什么问题,他们都觉得知识方面没什么大问题,一致认为是对历史事件缺乏描述,所以课堂缺乏活跃。比如,图片《历史性的握手》是极其具有内涵意义的,而在课堂上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两人的手握了一分钟;还有图片《乔的笑》本身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很有意思的场景,但在课堂上仍然是一带而过,描绘的不够,所以课堂的生动形象就大打折扣了。
  于是我继续查阅资料,查找了这两张图片背后的很多处细节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先说《历史性的握手》这张图片 我在第二次讲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白宫》这张图片学生马上说出白宫,我就问:“现在的主人是谁?”学生:“奥巴马”那么1972年的主人是谁呢?学生想了想说:“尼克松”。1972年1月份前后,尼克松身边的人们发现他经常在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拿着筷子练习夹乒乓球等小东西;翻阅关于中国风俗习惯的书籍;时不时地喝点茅台酒,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为访华做精心的准备。1976年2月21日在空军一号上,总统的顾问们忙着查看有关中国的资料,尼克松先后六次对顾问们说,一会下飞机的时候你们不要紧跟着我,我要让全世界都看到和周恩来的握手。另外图中总统夫人的红色大衣格外显眼,这也是精心安排的,红色散发出一种热情和友好的气氛。从这些细节可知尼克松是多么地重视这次见面。飞机按预定时间上午十一点三十分准时到达中国大地,刚一着地尼克松夫妇率先走出机舱,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尼克松就早早地把手伸出去,周恩来赶紧迎上去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足足一分钟之久。离开机场时候,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尼克松后來回忆这次握手说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样一描绘课堂明显深动了许多。
  《乔的笑》图片的背后依然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以央视的大型益智类节目上就讨论过这个题目为导入,当时问题是《乔的笑》所记录的乔冠华这仰天一笑具体发生在什么情形下?A、 是当记者采访其心情的时刻 B、当大会正式宣布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当其他成员国向中国致欢迎词时刻.然后这样讲述,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打电话给中国的外交部长姬鹏飞说:“联合国恢复了你们的合法席位,希望中国派代表去参加。”毛泽东说一定要去,因为这是非洲的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去的。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去了以后,坐在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上,这时里三层外三层的记者围着乔冠华,有记者就采访他说:“乔团长你此刻的心情怎样?”他一句话没有说,就是仰天大笑,他用他的爽朗的开怀的仰天大笑向世人宣告:这世界我来了。这一幕被记者们抓拍下来,被定格为永远的中国面孔。当时联合国询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名称是用PR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还是全称people Republic of china,还是就是简单的China?乔冠华很有气魄,坚决地回答:“China就是中国,这个很好”意味着这个中国以后将在联合国可以永远存在下去。这样将PPT中的图片和历史事件用深动具体的语言动作描绘出来,课堂增加了几分色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课堂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活跃,学生爱听,自己越上越有劲。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自己备课的重心是知识方面,担心是不是遗漏了知识点,是不是讲错知识点等,例如,为什么有的教参说这件事的原因是三点,有的教参说的是四点,最后自己会想办法深刻理解之后,把这些知识点整合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到了现在我在做扎实了课堂的基本功之后,要再继续思考怎么样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生动,能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这个时候,“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生命,让每一幅图片都有意义,让每一个声音都有魅力,让每一个动作都有内涵。”这句话让我触动很深,再加上这次的公开课更加深了我的理解,真的是感到教学无止境,学习无止境。
其他文献
一、中华传统文化文明之认知必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前,大河文明悄然崛起,百家争鸣蓬勃发展,汇集成中华文明独有的魅力。传统文化几千年屹立不倒,多方面的变动让中华文化以各民族的风俗文化,观念行为等得以延续,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按刘歆的分法共有十家: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其中儒墨道法对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大家融合了爱国,爱民
期刊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目前,学生对手机、电脑特感兴趣,而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薄。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好的培養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基础,事实表明教师对学生了解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友好相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都相继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六七十年代都没有统一教材,也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也更谈不上学校还有什么音乐器材之类的东西了,那时候的音乐课是随便指定一个教师上都行,教师可以自由安排,想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音乐课做的基本上是无效性活动,基本上没有音乐课的效果,当然也没有人过问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进步,音乐教学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推行实施以后,我国教育形
期刊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领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艰难生存的生命及其真正意义,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我”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
期刊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总体工作的开展。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中,培养建立平安和谐的班集体,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建立和谐班级集体 的基础  班级管理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教育的主体,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  首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過去的“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将
期刊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对于处于人格塑造最佳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是最主要的三点。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引导学生未来方向,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也是未来绝大部分社会工作的
期刊
知识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了解课文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咏絮之才;  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能力目标:  在对比课文、注释、译文中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预习步骤。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能复述故事,能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句子。  情感目标:  在温馨中体会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学习中敢于想象并进行创作。培养高尚文雅的生活情趣和关注文化的传承。  教
期刊
一、“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積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一年级抓起。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期刊
作文,从本质上认识是一种情思流。写作就是开情思之源,导情思之流。作文教學则是引导学生开“源”导“流”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被动、静止、孤立、封闭的现状,我认为应实行“动态”作文教学。“动态”作文的基本特征是随机、开放、沟通、合作、教师参与和学生自评等。它的基本原理主要有四点: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绝对差异与发展的相互依赖;二是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关于“乐学”的教学思想;三是系统自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