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中体验,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10~12页
  课前准备:用教材第121页的材料做一个圆柱。
  片段一:
  师:课前老师安排大家用教材121页的材料做一个圆柱,做得如何呢?请摆放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
  生摆放做好的小圆柱。
  师:漂亮。你能说说是如何做成的吗?
  (生口述做圆柱的过程)
  师:通过亲手“做”圆柱之后,你对圆柱有哪些认识?
  生1:圆柱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拼成的图形。
  生2:圆柱是立体图形,应该说圆柱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拼成的立体图形。
  生3:他说得也不完全对,圆柱是立体图形,是用“围”的方法做成的,不是“拼”成的,用拼的方法只能拼成平面图形。
  生4:我认为,完整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圆柱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非常好,做学问的味道浓。(师生对视微笑)大家的意思是,只要有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就能围成一个圆柱,是这样的吗?
  (有的学生点头,有的沉默、犹豫)
  师:那么老师发给每小组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还有剪刀、透明胶,看是否可以围成一个圆柱。
  片段二:
  (小组活动之后)
  生1:老师,圆大了,围不成。
  生2:我们用长方形的长来围,圆小了,用宽来围,圆又大了。
  师:那好办呀,把多余的部分剪掉不就行了。
  生1:难剪,总不合适,要么剪多了,要么剪少了。
  师:有解决的办法吗?
  生2:有办法,先算好再剪。
  师:说具体些。
  生1:如果圆大了,我们用长方形的长除以2π得到新的半径,用半径画圆,再把多余部分剪掉。
  生2:我们是先量出圆的半径,根据C=2πR2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求出围成圆柱的长方形的长后,根据计算结果,再把长方形长出来的部分剪掉。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又一次做圆柱,你对圆柱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1:只有当长方形的长或宽跟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围成圆柱。
  生2:我们把长方形多余部分剪掉后,发现是一个正方形,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同样可以围成一个圆柱。
  ……
  评析:
  1.“做”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法来建构知识。它强调数学学习应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在第一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课前做圆柱得出的“两个相等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可以围成一个圆柱”的结论后,一部分同学自以为是正确的,另一部分同学则不能确定。这时,教师又安排第二次“做”圆柱。在第二次做的过程中,展开探究,调动了学生“做”的兴趣。这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被引向了最佳状态。他们凭着以往的经验,对材料进行剪拼等处理,逐步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情况,将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对于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或宽与两底面圆的周长关系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只有当一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与两底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围成一个圆柱。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为后续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的。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不同,体验也就不同。通过与他人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体验与自己相左的观念,完善自己的认识体验,改变自己的认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学习中,学生由于对圆柱这种立体图形的不同理解,各自不同的观念发生碰撞,如“拼成”与“围成”,做圆柱时的不同经历,不同体验,以及对于能围成圆柱的长方形和两个相等的圆的关系的不同看法等等,无一不是不同学生不同知识观念碰撞的结果。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参与讨论,不断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再认识,对圆柱的认识逐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这样,不仅能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其他文献
近日,有幸拜读了《重新发现学校》,获知作者高峰校长,是一位从山东到北京的一所普通公办小学校长,时间才短短的一年,却因他的“用心”,从不同的视角又开始他新的发现学校之旅。阅后感触良多。  我们同为校长,差距之大不言而喻,通过通读他的著作,也受到了一些启发,最深的认识是,面对学校常态管理,我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所谓教育无小事!凡成大事者,必作于细。如何作于“细”,在我看来,必立于“常”。  一、重视
每个时代的CHANEL都曾被KARLL AGERFELD青睐的模特面孔所定义,让我们回溯一下,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有哪些灵感女郎。   Ines de la Fressange   从Karl Lagerfeld接管Chanel起,他立刻将这位贵族后代认定为时装屋的面孔。她不仅成为了所有巴黎高定时装屋的第一位代言人,当年签署的每年一百万法郎的七年独家合约更是前所未闻。从Lagerfeld于Cha
当前的学校教育管理在绩效工资与教师下乡支教、交流的新形势下变得尤为被动。学校师资的大幅波动,课时、工作量的增多与工资的“不增”成为广大教师情绪波动以及从教积极性不高的源头,学校管理显得“呼吸沉重”。如何扭转这一“乾坤”,使学校管理稳中求胜呢?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学校制度将成为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石,而保证制度执行将成为依法治校、提高管理绩效的前提。但制度既为“磐石”,必有它的“硬度”,如果管理者再予以
《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分数教学一直是高年级教学的重头戏。对一线教师而言,分数的教学有很多需要追问和深思的问题。笔者前不久聆听了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情景再现:  【案例描述】  一、情境导入——引起冲突  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帮他们分一分食品吗?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让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称为平均分。蛋糕怎样平均分
本季T台重新定义了裸妆,它依旧经典,却比上一季更显成熟、更精致。不再是只有天生丽质才能拥有的无妆感造型,让每个人都可以驾驭。   摄影:JAMES COCHRANE   一点颜色   裸妆,必须什么颜色都不能有吗?才没有这回事!这一季,重新定义的裸妆是乍看没有亮眼颜色的突袭,但是细节间却有裸色系各个颜色的相辅相成。看J.W.Anderson,模特的脸如在月光下,水嫩而闪着微弱的光泽。等一下,仔细看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知识含量极高的课程,其中地理题材的教学内容占有很大比例,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它仅仅是促使学生品德形成与获得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服务的。因此,我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地理应该是生活的地理、人文的地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到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教学“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公共通信平台应运而生,人们似乎也越来越热衷于微表达,诸如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微写作形式在网络中迅速蔓延开来。通过“微写作”即时性地描述评议,人们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诉心情,记思想,谈感受。也许因为“微写作”具有即时、短小、精练的特点,所以,更容易激发个体的写作欲望,更容易捕捉内心深处的涟漪,从而使写作变得更容易亲近。  我想,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微写
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从冠誉“江苏省实验小学”起,便一直志存高远,强毅力行,不断超越。  一、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航标  在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感到绿色教育所蕴含的“民主、平等、和谐”等元素正是学校迫切追求的办学理念:只有文化兴校,才能让学校拥有至远境界,从而高瞻远瞩,不断成长;只有文化育人,才能更好地启人心智,从而颐养心性,萌催性灵;只有文化立魂,才能让学校底蕴厚重,进而风鹏正举,极目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数形结合思想作为一种策略,必须依靠一些具体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具体说来,在解数学问题时,可以设法把条件、问题以及他们的数量关系反映在各种图或表格中,借助直观的图进行分析、推理,寻找解题途径。笔者下面的教学片段,就是借助长方形、正方形,来反映问题涉及的事物的数量关系。  师:出示算式: 。  你能用什么方法迅速得出结果?  生:通分,答案是。  师:出示算式: 。  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析与思考]  解决问题通常是从事情的开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变化的现象,推断其结束时的状态。而倒推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行动,追溯其起始状态。学生比较喜欢用第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倒过来进行思考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倒过来推想”即“倒推”。  课本主要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倒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