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储存;而所谓记忆力,就是识记再现的能力。记忆的技巧,的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不记则思不起”;亚里士多德也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这都说明了记忆是思维的基础。
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力图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愉快。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学生有个误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反对“死记硬背”,以为只要学会在需要用知识时能查找到它们就行了,不必花很大力气去记忆很多知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客观上也助长了这种误解。因此,记忆力的培养被很多人忽视了。说某人很有学问,实际上就是因为他记住了很多东西。说某人很聪明,是因为他记住的东西很多,而且能用记住的东西去解决很多问题。说某人“笨”,“什么都不懂”,有时并不是他脑子有毛病,而是因为他记住的东西太少,或不会运用记住的东西。因此,记忆力的强弱是人的智力开发程度的主要标志。
当前,人类正处在信息时代,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学的全部知识都进行记忆,但是,对于正在培养各方面素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培养记忆力的最好时期,而记忆力的强弱又是决定他们学业优劣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有责任教学生各种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那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
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讲究地理教学艺术,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一,抓住中学生的好奇心。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或每一节课的头几分钟就使他们产生兴趣。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天吹南风,冬天吹北风吗?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发生火山和地震?……”对这些问题,学生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这么一问,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二,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现象,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例如讲地震或地形、气候时,可联系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情、避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因地形、气候造成的救援困难等等。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第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根据中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逐渐走向从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中学生的意义记忆为主的过渡阶段;既还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又要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讲到我国陆上邻国时发现几个国家名称都有“斯坦”两个字,我国的一些省级行政中心都有“州”字等等。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例如人口的分布与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历史等之间的密切联系。
3. 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地理学科是一门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初中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而课时有限,离散性较强,这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教师应对散在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形成系统或某种联系,使其意义化。如将日本、英国在气候、位置、经济等方面进行对比,将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四国面积的大小进行排序等,都能起到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系统,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脉络,把零散的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起到对地理知识理解进而记忆的作用。
4. 及时强化。及时强化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及时强化则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增强学生记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
中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科学的记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条件,也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力图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愉快。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学生有个误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反对“死记硬背”,以为只要学会在需要用知识时能查找到它们就行了,不必花很大力气去记忆很多知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客观上也助长了这种误解。因此,记忆力的培养被很多人忽视了。说某人很有学问,实际上就是因为他记住了很多东西。说某人很聪明,是因为他记住的东西很多,而且能用记住的东西去解决很多问题。说某人“笨”,“什么都不懂”,有时并不是他脑子有毛病,而是因为他记住的东西太少,或不会运用记住的东西。因此,记忆力的强弱是人的智力开发程度的主要标志。
当前,人类正处在信息时代,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学的全部知识都进行记忆,但是,对于正在培养各方面素质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培养记忆力的最好时期,而记忆力的强弱又是决定他们学业优劣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有责任教学生各种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那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
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讲究地理教学艺术,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可从这几个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一,抓住中学生的好奇心。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中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或每一节课的头几分钟就使他们产生兴趣。例如,在讲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夏天吹南风,冬天吹北风吗?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些地方会发生火山和地震?……”对这些问题,学生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这么一问,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二,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现象,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例如讲地震或地形、气候时,可联系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情、避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因地形、气候造成的救援困难等等。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第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根据中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逐渐走向从小学生的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中学生的意义记忆为主的过渡阶段;既还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又要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如讲到我国陆上邻国时发现几个国家名称都有“斯坦”两个字,我国的一些省级行政中心都有“州”字等等。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例如人口的分布与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历史等之间的密切联系。
3. 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地理学科是一门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初中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而课时有限,离散性较强,这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教师应对散在的知识进行归纳重组,形成系统或某种联系,使其意义化。如将日本、英国在气候、位置、经济等方面进行对比,将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四国面积的大小进行排序等,都能起到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系统,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脉络,把零散的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起到对地理知识理解进而记忆的作用。
4. 及时强化。及时强化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及时强化则需要加强练习和复习。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增强学生记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
中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科学的记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条件,也是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