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多,本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创建乡村健身秧歌队的想法,并从自己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以及对这一建议的具体实施过程的规划两方面来阐释其可实践性。并希望通过这一方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
关键词:组织 乡村健身秧歌队 原因 规划
一、引言
改革开放和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逐步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也都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盲目骄傲,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等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我国农村人民对娱乐、文化等精神生活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每天仅仅重复着“吃饭-下地-回家-吃饭-下地”的生活模式。很多人都自娱自乐的找了很多消遣的方式,比如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牌等。作为乡镇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呆在农村的,所以对农民朋友这种心理的变化有着很深的体会。为了丰富农民朋友的业余时间,当然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我觉得组织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提出笔者对创建这支乡村健身秧歌队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想到更多不仅丰富业余时间而且又娱乐身心的比较好的乡村文化活动。
二、原因
为什么,就是说为什么笔者会提出创建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的想法。当然了,这和我在村里看到一些妇女扭秧歌不无关系,但是这绝不是一个一时冲动的说辞,而是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来的我认为比较成熟的想法。
第一、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途径、新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我认为,起源于中国唐代的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的,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安全性的健身方式,其活动的运动方式、强度很适合青、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它作为一种珍贵的有着广泛这会影响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地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所以说,组织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不仅仅是娱乐大众,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第二、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首先,健身秧歌可以促进人的身体的健康。它延续着传统秧歌中的“扭、摆、走”等一些基本的动律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元素。以腰部的扭动带动双臂的摆动,与步伐配合,膝部屈伸并合,节奏缓急结合,随着音乐的节奏感而作出时缓时急的动作,充满着欢快喜庆的气息。其次,健身秧歌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的健康。它可以调节练习者的情绪,让练习者精神充分放松地回到运动的忘我状态,从而缓解各种压力给练习者造成的紧张的心理状态。最后,由于其在动作上不拘泥于传统秧歌,但又具有传统秧歌那种古老的韵味,所以成为一种蕴含着原始特色的新型秧歌舞蹈,能比较晚上地表现出新时期现代人独有的精神风貌。
第三、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和谐。
健身秧歌融娱乐与运动之中,使人在调剂身心之余,锻炼了意志、耐力和能力,并从运动中获得深刻的生活感悟,从而实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从低级到高级,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健身秧歌对社会成员进行塑造、陶冶、凝聚人心,使社会成员最终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群体间的一种认同、协调和凝聚,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效整合,巩固乡村的和谐建设。
第四、有效的将乡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
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有了更多的剩余、闲暇时间,也就形成了人口压力,但是如果创建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就可以有效地将这些闲散人员组织起来,教会他们健身秧歌,也算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一种文艺人才资源。还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增进邻里乡亲之间的感情。
三、规划
任何一项活动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的,现笔者将自己对建立这支乡村秧歌队的一点自己的想法列举出来以供参考。
(一)宣传我们要在各个村、镇传达当的十六大精神,并宣传政府决定成立乡村健身秧歌队的决策。重要的,更重要的,我们的健身秧歌队的成员要经过层层选拔,并且在过节的时候会举行全镇各个村的健身秧歌队大比拼,评出季度优秀队和年度最佳队,还会挑选出优秀个人组成镇代表队向大型的文艺晚会等进军。这样一来,一定会调动各个村组建健身秧歌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个人加入秧歌队的情绪。另外,我们的宣传人员也要注重调动中、青年男性加入我们的健身秧歌队伍中来。中青年男性一般情况下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平时很少参加健身活动,闲暇时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节目。健身秧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补充方式,其生动活泼的动作,优美的舞姿不受场地、经费、时间限制,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体活动规律。有他们在,也可以活跃现场的气氛。
(二)形式健身秧歌队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各个村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想象力来创建自己的健身秧歌队。
(三)师资方面一方面,如果村里面没有合适的教师来教授大家怎样学健身秧歌的话,政府可以为大家提供免费的教师。这样一来,不仅增强大家的积极性,还未大家解决了实质性的难题。树立了政府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的形象。增强了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鱼水情。另一方面,政府在选择教师的时候,要保证教师的素质和涵养,还有交际能力,以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
(四)政府部门要制定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完善这一活动、引导这一活动向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好的方面发展。还可以在各个村设置相关的宣传点,来进行全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以加强全民健身潮的持久性,也让群众的这一热潮可以持续和发展下去。
(五)适时地举行一些各个层次的比赛。但是一定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比较规则,保证比赛在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可以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激发队员们团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潜在的,还可以促进队员们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以真正达到健身、娱乐等我们预期的一系列的目的。
(六)设备提倡有统一的服装,因为有了统一的服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秧歌队。我们要求各个村的健身秧歌队统一定制自己认为可以凸显自己本村特色的健身秧歌队的队服。还有就是村里自己组织拉拉队,自己去发现和挖掘乐器等人才来为自己的秧歌队增彩。经费问题可以有各个村的负责人做一个详细的清单由政府报销,要求有特色、实用,但不奢华。
(七)创新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就要做一个勇于和敢于创新的时代人。对于健身秧歌这种民间文艺来说,创新的是什么?就是技艺。我们提倡和鼓励我们的健身秧歌队员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在和兄弟队的斗妙争能中能够各出新招,尽情展现我们艺术的美,也使得我们的秧歌这一民间艺术能够推尘脱俗,世代相传。
四、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健身秧歌队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创建是在当前形势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广大参与的农民朋友娱乐身心,还可以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还会加深我们的党民关系。让人们真正相信,政府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参考文献:
[1]牛凤荣.繁荣“凤秧歌”民间艺术 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J].今日山西.2004(02).
[2]杨军.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J].时代文学(上).2010(03).
[3]李伟伟.汉族秧歌舞蹈 现代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变化[J].邢台学院学报.2006(02).
[4]张芳芳.弘扬民族文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展东北大秧歌艺术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22).
[5]邵月.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
关键词:组织 乡村健身秧歌队 原因 规划
一、引言
改革开放和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逐步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也都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盲目骄傲,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我国的“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等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我国农村人民对娱乐、文化等精神生活的需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每天仅仅重复着“吃饭-下地-回家-吃饭-下地”的生活模式。很多人都自娱自乐的找了很多消遣的方式,比如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牌等。作为乡镇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呆在农村的,所以对农民朋友这种心理的变化有着很深的体会。为了丰富农民朋友的业余时间,当然也是我的职责所在,我觉得组织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提出笔者对创建这支乡村健身秧歌队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想到更多不仅丰富业余时间而且又娱乐身心的比较好的乡村文化活动。
二、原因
为什么,就是说为什么笔者会提出创建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的想法。当然了,这和我在村里看到一些妇女扭秧歌不无关系,但是这绝不是一个一时冲动的说辞,而是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来的我认为比较成熟的想法。
第一、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途径、新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我认为,起源于中国唐代的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的,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安全性的健身方式,其活动的运动方式、强度很适合青、中、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它作为一种珍贵的有着广泛这会影响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地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所以说,组织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不仅仅是娱乐大众,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第二、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首先,健身秧歌可以促进人的身体的健康。它延续着传统秧歌中的“扭、摆、走”等一些基本的动律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元素。以腰部的扭动带动双臂的摆动,与步伐配合,膝部屈伸并合,节奏缓急结合,随着音乐的节奏感而作出时缓时急的动作,充满着欢快喜庆的气息。其次,健身秧歌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的健康。它可以调节练习者的情绪,让练习者精神充分放松地回到运动的忘我状态,从而缓解各种压力给练习者造成的紧张的心理状态。最后,由于其在动作上不拘泥于传统秧歌,但又具有传统秧歌那种古老的韵味,所以成为一种蕴含着原始特色的新型秧歌舞蹈,能比较晚上地表现出新时期现代人独有的精神风貌。
第三、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和谐。
健身秧歌融娱乐与运动之中,使人在调剂身心之余,锻炼了意志、耐力和能力,并从运动中获得深刻的生活感悟,从而实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从低级到高级,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健身秧歌对社会成员进行塑造、陶冶、凝聚人心,使社会成员最终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群体间的一种认同、协调和凝聚,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有效整合,巩固乡村的和谐建设。
第四、有效的将乡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资源。
随着现代化机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土地的束缚,有了更多的剩余、闲暇时间,也就形成了人口压力,但是如果创建一支乡村健身秧歌队,就可以有效地将这些闲散人员组织起来,教会他们健身秧歌,也算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一种文艺人才资源。还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增进邻里乡亲之间的感情。
三、规划
任何一项活动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的,现笔者将自己对建立这支乡村秧歌队的一点自己的想法列举出来以供参考。
(一)宣传我们要在各个村、镇传达当的十六大精神,并宣传政府决定成立乡村健身秧歌队的决策。重要的,更重要的,我们的健身秧歌队的成员要经过层层选拔,并且在过节的时候会举行全镇各个村的健身秧歌队大比拼,评出季度优秀队和年度最佳队,还会挑选出优秀个人组成镇代表队向大型的文艺晚会等进军。这样一来,一定会调动各个村组建健身秧歌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个人加入秧歌队的情绪。另外,我们的宣传人员也要注重调动中、青年男性加入我们的健身秧歌队伍中来。中青年男性一般情况下是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平时很少参加健身活动,闲暇时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节目。健身秧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补充方式,其生动活泼的动作,优美的舞姿不受场地、经费、时间限制,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体活动规律。有他们在,也可以活跃现场的气氛。
(二)形式健身秧歌队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各个村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想象力来创建自己的健身秧歌队。
(三)师资方面一方面,如果村里面没有合适的教师来教授大家怎样学健身秧歌的话,政府可以为大家提供免费的教师。这样一来,不仅增强大家的积极性,还未大家解决了实质性的难题。树立了政府实实在在为人民办事的形象。增强了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鱼水情。另一方面,政府在选择教师的时候,要保证教师的素质和涵养,还有交际能力,以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
(四)政府部门要制定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完善这一活动、引导这一活动向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好的方面发展。还可以在各个村设置相关的宣传点,来进行全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以加强全民健身潮的持久性,也让群众的这一热潮可以持续和发展下去。
(五)适时地举行一些各个层次的比赛。但是一定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比较规则,保证比赛在一个公开公平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可以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还可以激发队员们团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潜在的,还可以促进队员们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以真正达到健身、娱乐等我们预期的一系列的目的。
(六)设备提倡有统一的服装,因为有了统一的服装,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秧歌队。我们要求各个村的健身秧歌队统一定制自己认为可以凸显自己本村特色的健身秧歌队的队服。还有就是村里自己组织拉拉队,自己去发现和挖掘乐器等人才来为自己的秧歌队增彩。经费问题可以有各个村的负责人做一个详细的清单由政府报销,要求有特色、实用,但不奢华。
(七)创新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就要做一个勇于和敢于创新的时代人。对于健身秧歌这种民间文艺来说,创新的是什么?就是技艺。我们提倡和鼓励我们的健身秧歌队员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在和兄弟队的斗妙争能中能够各出新招,尽情展现我们艺术的美,也使得我们的秧歌这一民间艺术能够推尘脱俗,世代相传。
四、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健身秧歌队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创建是在当前形势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广大参与的农民朋友娱乐身心,还可以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还会加深我们的党民关系。让人们真正相信,政府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参考文献:
[1]牛凤荣.繁荣“凤秧歌”民间艺术 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J].今日山西.2004(02).
[2]杨军.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与艺术特色[J].时代文学(上).2010(03).
[3]李伟伟.汉族秧歌舞蹈 现代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变化[J].邢台学院学报.2006(02).
[4]张芳芳.弘扬民族文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展东北大秧歌艺术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9(22).
[5]邵月.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