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隐喻在英语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在英语翻译中对隐喻有更好的理解就会达到一个很好的翻译效果。文中对隐喻进行了解读,同时对隐喻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地避免翻译失真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 隐喻;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29-01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们很早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文化交流中,它具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忠于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又能让人很好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 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 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 隐喻的定义
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法》中给隐喻的实质就是一种借代。理查兹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种事物思考和感受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模式。
2. 隐喻的分类
2.1 修辞隐喻。
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定义隐喻,那么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隱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2.2 认知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
2.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由Haliday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外一种语法手段,其产生的基础是范畴转换。他将语法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隐喻理论不仅是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了隐喻化与人类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3. 隐喻的翻译策略
隐喻是语言的一大特征,深深扎根于文化,它承载并反映着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隐喻就具有了差异性和多样性。隐喻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对不同社会文化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隐喻的本质,准确的翻译出原文的内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3.1对等法。
虽然世界上各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里所获得的经验有很多一部分是相似的,反映在认知理解上也有很大的相似,因而必然会出现源语向目标语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这类隐喻就被称为完全对等隐喻。这类隐喻的翻译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直译法,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言语形式,包括词语、句和语言表现手段;二是将隐喻转译成明喻,可以将一些隐喻转译成明喻,这样做既符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保留了源语的比喻。
3.2 转换法。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隐喻是少数存在的,大多数的隐喻其实是相关联的。关联法就是将译出语大意表达出来,不强调词语词、句与句之间的对应的一致性,在翻译这类隐喻时,就要在汉语中寻找恰当的相应隐喻加以转换,这种策略叫做转换策略,不是直接进行翻译,是通过意译来表达原文的涵义。
3.3注释法。
在英语中,有一部分隐喻涉及到了历史事件、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在翻译时要采取异化翻译的策略,异化翻译就是译者要以源语或原文为归宿,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从而丰富目的语文化,促进文化相互交流。例如:I don’t like your gift,it’s Pandora’s box.我不喜欢你的礼物。(潘多拉的魔盒)
隐喻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和语言交际中,对隐喻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其翻译策略的探讨都 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地域、认知、思维和文化的制约,隐喻的翻译中无可避免出现一定的难题。 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隐喻时,应考虑到文化、语境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灵活选用恰当的、传神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文既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同时又能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做到形神兼顾,有效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2]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魏继东.篇章隐喻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徐莉娜.隐喻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9(4)
关键词: 隐喻;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029-01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们很早地对其进行了研究,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文化交流中,它具有很强的语言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同时,隐喻的翻译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要想忠于原文的思想和风格,又能让人很好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讲究一定的策略。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 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 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 隐喻的定义
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法》中给隐喻的实质就是一种借代。理查兹认为,隐喻是人们借助一种事物思考和感受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一种认知模式。
2. 隐喻的分类
2.1 修辞隐喻。
如果从修辞角度来定义隐喻,那么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隱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2.2 认知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
2.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由Haliday提出,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外一种语法手段,其产生的基础是范畴转换。他将语法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隐喻理论不仅是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了隐喻化与人类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3. 隐喻的翻译策略
隐喻是语言的一大特征,深深扎根于文化,它承载并反映着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隐喻就具有了差异性和多样性。隐喻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对不同社会文化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隐喻的本质,准确的翻译出原文的内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翻译策略。
3.1对等法。
虽然世界上各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里所获得的经验有很多一部分是相似的,反映在认知理解上也有很大的相似,因而必然会出现源语向目标语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这类隐喻就被称为完全对等隐喻。这类隐喻的翻译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直译法,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言语形式,包括词语、句和语言表现手段;二是将隐喻转译成明喻,可以将一些隐喻转译成明喻,这样做既符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保留了源语的比喻。
3.2 转换法。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隐喻是少数存在的,大多数的隐喻其实是相关联的。关联法就是将译出语大意表达出来,不强调词语词、句与句之间的对应的一致性,在翻译这类隐喻时,就要在汉语中寻找恰当的相应隐喻加以转换,这种策略叫做转换策略,不是直接进行翻译,是通过意译来表达原文的涵义。
3.3注释法。
在英语中,有一部分隐喻涉及到了历史事件、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在翻译时要采取异化翻译的策略,异化翻译就是译者要以源语或原文为归宿,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从而丰富目的语文化,促进文化相互交流。例如:I don’t like your gift,it’s Pandora’s box.我不喜欢你的礼物。(潘多拉的魔盒)
隐喻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和语言交际中,对隐喻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其翻译策略的探讨都 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地域、认知、思维和文化的制约,隐喻的翻译中无可避免出现一定的难题。 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隐喻时,应考虑到文化、语境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灵活选用恰当的、传神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文既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同时又能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做到形神兼顾,有效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2]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魏继东.篇章隐喻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徐莉娜.隐喻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