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引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升级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41805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任何意义上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之最的风能,近年来以迅猛的速度抢占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
  丹麦可再生能源咨询机构BTM在其全球风能报告中指出,风能占到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50%,大约一半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来自风能,这足以看出风电受青睐的程度。
  
  风能资源丰富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中获悉:我国陆上离地面50米高度达到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23.8亿千瓦;我国5~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蒙东和蒙西、新疆哈密、甘肃酒泉、河北坝上、吉林西部和江苏近海等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仅这些地区的陆上50米高度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就达18.5亿千瓦。
  由此可见,我国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是巨大的。
  BTM机构分析指出,目前来看,中国成为风电最成功的市场,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3750兆瓦,也是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与之相比美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近10000兆瓦,欧洲为10738兆瓦。
  
  中小风电行业需规模化发展
  
  能源的优势必然带动风电设备行业的发展。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在这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仅有76万千瓦的装机量,2009年则可能达到2000万千瓦装机。競争格局也在短短几年被改写。2006年,外资风机新增市场份额为55%以上,到了2008年,主角就变成了国内企业及合资公司,高达76%。
  近年来,随着“绿色照明”、“节能减排”政策出台,以及广大偏远地区及农村能源清洁发展的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的情况下,中小型风电进入众多业内人士的视野,而中小型风电的发展也被列入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成为风电行业的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电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介绍,我国的中小型风电产业是根据国内用户需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国内技术力量,从70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型能源产业,产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100%。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要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用电问题的号召,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在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供电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能批量生产100W 到50 kW 的中小型风电机组。近年来,由于我国小型风力机在风光互补路系统、通讯基站和油田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已开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
  
  风电企业抓住形势欲乘东风
  
  市场人士都承认,风电设备行业的惊人增势,无不与相关政策的扶持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专项财政资金、发电费用分摊制度、大型风场采购时要选择“70%国产化率风电设备”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的推波助澜,使得中国风机制造的第一团队——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湘电、浙江运达等中资公司攻占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迅速击退那些在全球风机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的外商企业。
  与此同时,记者从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中了解到,该公司将要进行大功率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项目的建设,该项目包括购置主控仿真系统、变流系统全功率实验室设备、生产设备、应用软件以及技术合作、生产办公场地的扩建等。建成达产后可年产2.5MW及以上风电机组控制系统200套、1.5MW及以上变流器200套。
  据该公司相关资料介绍,这项总投资为10,057万元的大功率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项目,建设期为2年,达产后正常年均可实现净利润约为2,982.0万元,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约为23.24%。
  以此公司为例,风电企业的产业升级大多都是在现有风电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市场、技术、生产、人才等优势,提升公司风电控制系统等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来适应国家风电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的实施对于拓展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企业能够在2005年到2009年期间发展如此之快,会不会因为风电整机的产能过剩而使得风电发展受限呢?
  对于“过剩”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却是另一种看法:“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5%。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要实现它,我们认为风电的装机要达到1.2亿到1.5亿千瓦。如果到2020年达到1.2亿千瓦,今后10年每年的新增装机量至少要有1000万千瓦。”可见,现在谈“过剩”还为时过早,我国内的风电市场潜力还是巨大的。
其他文献
■编者按  4月10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3月份中国外贸出现72.4亿美元的逆差,结束了中国连续五年贸易高额顺差时代。对此,我们不能简单根据一次逆差的出现,或者甚至今后几次逆差的出现来衡量当前中国的外贸出口。其实后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大背景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地恢复,无凝将对当前中国的外贸出口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长期依赖外
期刊
从任何迹象来看,“谈新色变”或将成为过去式了。  4月13日三只中小板新股(黑牛食品、新亚制程、南洋科技)登陆中小板,这表明今年以来,共有100只新股在深沪交易所上市,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上市总量99只(09年7月IPO重启)。  《中国联合商报》从沪深两市公开信息中统计分析:这100家上市公司中,其中10家登陆沪市,有61家入驻深市中小板,29家登陆创业板。从上市速度来看,平均每月有30家公司上市,
期刊
过去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传统资源税的理解是要调整级差收入,现阶段就不能从这一个角度来理解了。  对资源税的定位是关键性的问题,如果对它的定位出现偏差,依然沿用过去对资源税的理解,定位在调解级差收益上面,那么这个改革可能就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其实资源税过去调解级差收益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当时的情况是所有的矿产都是国有企业,有富矿,有贫矿,而且矿产的价格都是由政府决定的,所以那个时
期刊
■编者按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在日常日活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食用调和油市场发展迅速,在超市采购时,琳琅满目,且时不时的促销广告,让人心动。  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标准,食用调和油市场也是乱象丛生,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谋求利润最大化,甚至还使用廉价的棕榈油,因为掺多掺少只有企业标准,这些显然大大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人的发明,食用调和油却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
期刊
现在看来,它不再是“一无是处”了。  一个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也是地球上唯一总量在不断增长的资源。  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垃圾中的含“金”量也就越高,巨大的“垃圾财富”还有待进一步地掘挖。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与回收再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其垃圾处理市场格局也存在空白,如能将巨大的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其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处理能力低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产生活垃圾为200多万吨
期刊
修订后的《可再生能源法》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相比于2005年2月的版本,新《可再生能源法》有两个地方的改动最值得关注,一是国家财政设立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二是国家明确即将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由于与《新可再生能源》相配套的细则还在制定当中,如何具体的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基金的来源将一部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电价
期刊
食用调和油成为今年“3·15消费权益保护日”的曝光对象,因为“挂羊头卖狗肉”已成为业内公开的潜规则。有媒体报道称,市场上以“橄榄油”命名的食用调和油大多名不符实。由于棕榈油比大豆油、菜籽油(资讯,行情)等国内主要油种要便宜很多,所以大量掺兑棕榈油做成调和油,但使用橄榄油和菜籽油为招牌促销,成为国内多数食用油企业涉嫌“欺诈”的手段。据第一财经日报)   食用油质量事关民生,何以油品生产企业会集体陷入
期刊
4月初,青岛一些市民因食用韭菜而中毒,再次将蔬菜农药残留这个话题引爆。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只有807项,而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有3000多项,欧盟更是达到数万项,两者还存在较大差距。”日前,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咨询时如此表示。  这些差距有望缩小,4月12日,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在京成立,成立会上释放一个信息让消费者振奋,那就是农药残留标准3年内有望达到700
期刊
进入2010年,中国在其名片上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世界第一汽车产销量大国。而这一头衔也将一个旧的问题重新炒热了起来,那就是如何解决汽车尾气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是问题,就总归有答案的。  虽然长久以来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众多,但现在有了一个更加完美的答案,那就是用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的用油汽车。  伴随着国家电动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各地的充电站大规模的建设,中国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也不失时机地相继推出了各
期刊
看过好莱坞大片《2012》,想必都会对人类未来的“诺亚方舟”充满憧憬。而现实中的2012年,对于碳交易来说,将是更加值得期待——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走向的关键之年。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为实现这一目标,发达国家通过市场手段,以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方式,在没有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环保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