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纪之初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已历经八个春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今秋高中新课改已全面启动,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面对新课程,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040-01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受到高考指挥棒的辖制,再加上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影响,致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不到落实,“师传生授”,“师道尊严”的局面并未得到明显的改观,大量的课程内容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大量重复的练习,“满堂灌”、“一言堂”,“常考精讲多练”,通过考讲练,来训练学生解题的技巧、答题速度和思维方法,仍不失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在于语文教师要有领先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民主的教学思想,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深厚的语文素养,渊博的语文知识,客观的教学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归根到底还在于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那么面对新课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面对新课标、新课程,部分教师恐慌的原因是怕自己适应不了课改,跟不上形势,怕人说观念落后,怕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被学生接受,又怕进行了课改,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坏了自己的名声,因而陷入了两难境地。其实,面对新课程,我们不必惊慌失措,不必踌躇不决,只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开发教材资源,整合教材,学科融合,让语文生活化,让生活语文化,让教学个性化,课堂开放化,科研引领,以校为本,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相信很快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进入课改角色。
  其次,要转变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前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教育活动和选择教育内容的教育,是以能够高分通过考试为最高教育价值追求的教育,今后,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既要尊重高考在高中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体现高中教育的选拔功能,又要让高中教育回归本位,在追求高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的人文发展,两者不可偏废。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第一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方法指导。新教材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旧教材的四倍,而中学语文教学课时并未增加,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 修课程,都在“专业”上进行了强化,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注重两个方面的训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在方法上的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智慧。同时,教师要想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第二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虽然学生的学习是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但如果教师不利用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悬念,感受生活经历,学生没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想象意识,也是理解不了教师所教的内容,更别谈鉴赏与运用了。
  第三是要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艺的机会,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和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实验、演讲、操作、朗诵、演唱、表演、游戏、比赛等活动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展示才艺的机会。
  第四是淡化学习结果的评价,注重学习过程指导。语文教育是不能立竿见影的教育。实践证明,谁要是违背教育规律,急功近利,谁就会得不偿失。追求短期效应,只会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感情。会使学生讨厌语文,害怕语文。最终落得的是长期的苦恼。
  第五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民主教学,否则,师生矛盾会激化,会有害于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发展。须知,在当今社会,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都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是具有创新潜能的人,都是处于成长变化过程中的人,还用老的一套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学生,这样会把学生管死,管出怨仇,管出大问题,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宽容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合作、伙伴、互信的师生关系。
  第六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确立新型学生观。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首先是分层设置目标,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各类不同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经过努力均能实现。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和实现目标的快乐,进而乐学、好学,其次分层教学要注意因人而异,分层辅导和科学评价,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人本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人文发展。
  第七是关注校园传统文化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高中课改是为了恢复高中教育的价值,气度和尊严,课改不可能抛弃学校长期以来累积的办学经验,而打破一切传统,另起炉灶。对于学校制度化、精神化的校园文化内涵,是经长期实践检验,慢慢积淀下来的精华,饱含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课改的核心要
  求,所以高中课改也必须立足于省情和校情,在课改中学校要不断反思学校的办学行为,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方式,管理行为,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着眼于学校优良传统在新理念中的提质升华,寻找课改的着力点和抓手。语文教学更是提升校园文化的领头羊,潮头将。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用心阅读教材,参考教科书,分阶段有目的地实施教学,特别要注重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过渡衔接教学。明确语文课改的真谛:平等对待,尊重学生是教学的起点;相信学生,激发潜力是教学的根本;立足教材,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注重合作,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方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规律;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领会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提倡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使教学回归社会生活实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目标。最终将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站在课改的潮头,充当课改的中坚。
其他文献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