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所谓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学生将来要想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日常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按照课程标准严格指导自己的教学方向。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重视阅读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全国特级教师赵景瑞在《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中说:“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所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情感思想的教育。所以,我认为要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甚至是背诵精彩段落等,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重视阅读之后的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即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我经常鼓励学生在电影院等候的时候,不妨读读海报内容,如电影主要情节的介绍,影视方面的最新消息。又如,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我国航空方面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国情,同时可使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另外,我会创造各种情景,达到让学生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来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不仅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三、培养语感
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除了靠多读和教师的引导外,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首先,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课堂上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既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其次,在班内定期举办歇后语大全、成语接龙、笑话集锦等活动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当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思想主线与编故事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时也常常没有章法,层次混乱,甚至词不达意。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做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四、指导运用
儿童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运用语言,即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时,采取了以下做法。
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我在专题训练中,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在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渗透口头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创设交际情境。我还在班内举办有针对性的队会内容,如网络的利与弊、祖国文化知多少等专题内容,话题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記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在考试前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我还让学生把在家帮妈妈做家务的过程记录下来,从而达到让学生乐写善说的目的,逐步提高了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老人与海鸥》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回忆起曾经饲养过的小动物时,眼睛里都含着泪花。有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自己饲养的一只猫,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和动物在生活中的趣事。这位学生说道:“真没想到,动物也和人一样有自己的好恶,有着人类的情感,只要我们真心对待它们,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学生在习作之中,运用精准的语言,吐露真情,乐在其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责编 张翼翔)
一、重视阅读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全国特级教师赵景瑞在《探索语文教学的真谛》中说:“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所以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情感思想的教育。所以,我认为要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甚至是背诵精彩段落等,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重视阅读之后的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即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我经常鼓励学生在电影院等候的时候,不妨读读海报内容,如电影主要情节的介绍,影视方面的最新消息。又如,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我国航空方面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国情,同时可使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另外,我会创造各种情景,达到让学生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来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不仅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三、培养语感
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除了靠多读和教师的引导外,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首先,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课堂上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既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其次,在班内定期举办歇后语大全、成语接龙、笑话集锦等活动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当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思想主线与编故事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时也常常没有章法,层次混乱,甚至词不达意。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做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四、指导运用
儿童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运用语言,即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时,采取了以下做法。
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我在专题训练中,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在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渗透口头表达;在生活实践中,创设交际情境。我还在班内举办有针对性的队会内容,如网络的利与弊、祖国文化知多少等专题内容,话题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記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在考试前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记录下来。我还让学生把在家帮妈妈做家务的过程记录下来,从而达到让学生乐写善说的目的,逐步提高了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老人与海鸥》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回忆起曾经饲养过的小动物时,眼睛里都含着泪花。有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自己饲养的一只猫,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和动物在生活中的趣事。这位学生说道:“真没想到,动物也和人一样有自己的好恶,有着人类的情感,只要我们真心对待它们,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学生在习作之中,运用精准的语言,吐露真情,乐在其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当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会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改革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