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我们给五年级学生制定了课前自主学习导学单,通过上课前及时反馈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预习问题的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避免了教师可能在难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抓住课堂的契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其次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分享、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五年级可以推荐《唐诗三百首》、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系列书籍,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课外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诵祖国经典,书爱国情怀”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国学经典、革命题材等方面的书籍。
3.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上课前三分钟分享精彩的故事情节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收集相同题材的文章,如在学习了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后,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进行阅读,还在班里举行民间故事比赛,把收集到的民间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利用全息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本的做法更显得可行了。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后,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等各种古典名著让学生尝试阅读,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古典小说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课外阅读,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总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动机激发入手,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机制,多途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罗杰斯,儿童与青少年治疗手册,美国教育出版社1993年。
西南大学-遵义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专项资助”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我们给五年级学生制定了课前自主学习导学单,通过上课前及时反馈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预习问题的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避免了教师可能在难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抓住课堂的契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其次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分享、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五年级可以推荐《唐诗三百首》、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系列书籍,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课外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诵祖国经典,书爱国情怀”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国学经典、革命题材等方面的书籍。
3.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上课前三分钟分享精彩的故事情节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收集相同题材的文章,如在学习了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后,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进行阅读,还在班里举行民间故事比赛,把收集到的民间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利用全息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本的做法更显得可行了。如教《草船借箭》一课后,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等各种古典名著让学生尝试阅读,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古典小说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课外阅读,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总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动机激发入手,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机制,多途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罗杰斯,儿童与青少年治疗手册,美国教育出版社1993年。
西南大学-遵义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专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