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年我学习感悟“人生”,去年学习感悟“养生”。我现在承认自己不只是“人生盲”,还是“养生盲”——对健康养生知之甚少。我写此短文,就是希望企业界朋友们重视健康养生,而且还要用行动去改变生活方式,实现健康愉快人生。
“养生”不能等老
“养生”之重,可从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引述的数字中得到警示:
1.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50岁,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之所以会提前“走”,都是因为活得不科学。
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健康排行榜显示:中国人均寿命71.8岁,世界排名第81位,且最后10年多在病痛中度过;我们的邻居日本排第一,男性年龄79岁,女性年龄86岁。两国人均年龄差10岁之多。
3.中国的在职人员特别是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健康尤其堪忧:死亡年龄在40-60岁间者达八成,平均死亡年龄只有45.7岁;而活着的,也八成都是亚健康或病患者。于是,人们调侃中年人的现状不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是“三十而栗,四十不活”!
养生无道带来的损失,罄竹难书。诚如大家都明白的:健康是“1”,其他都是“0”。“1”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
养生,重在心与食
我觉得养生的准则在于“和谐平衡”。如:心理与生理、工作与生活、防病与治病、知识与习惯、营养与运动、肉食与素食、主食与副食等等,都需要“以我为主”,“有主有从”,“和谐共生”。
第一,要相信心平、愉快在决定自己的福寿。
中国人素来追求“福、禄、寿”。实际上,位高财盈者未必幸福,更未必长寿。人生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我相信可口可乐老总的“五球理论”(见上期),人们玩五球,其运行风险极大,压力极大。因此我们在世,就应该“通过让大家愉快幸福,自己也愉快幸福”。
很多老总会问:如何保持平静心态?我觉得洪昭光说得好:“春风得意时助人为乐;比上不足时知足常乐;身处逆境时自得其乐”。“小事不计较,糊涂一点;大事风格高,潇洒一点”。同时要学会控制情绪,郁闷生气是健康的最大杀手。
“生态引导心态,心态决定健康”是养生真理。荀子曰:“乐易者常长寿,忧险者常夭折。”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说:“乐观,是养生第一要诀。”话说到家了。
第二,“人死于无知”,“知难行更难”。
据调查,100人中重视健康的只有50人,但真去做的不到10人。所以说,养生之大敌是“无知”,更是知、信、行的分离。我几位同学都因无知或知却不行,而离别人世。
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人养生之归宿。但它需要时间投入,更要在克“懒”上下功夫,重在坚持实践。科学发现:人的健康,遗传占15%,环境占17%,心态占25%,医疗更只占8%,生活习惯却占60%!而养成好习惯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比如:每天抽一小时锻炼身体和坚守八分饱,都知道,但多数人做不到。
第三,深悟“病从口入”。
它不只是力求洁净,更在于很多“美味”都是健康大敌。最近,一本畅销书《病是自家生》里,竟然有90%的篇幅在讲“吃”。因为病多是“吃”出来的。日本人甚至把食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为“四育”,订立《食育基本法》,在全社会开展“食育运动”。“吃”是保健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最近学习中获益最多的。
如何吃好?洪昭光建议:1袋牛奶或豆浆;5-8两主食;3份蛋白食物;另有四句话: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每顿坚持八分饱;特别是蔬果生吃,非常重要。
进而,我们要唱好“八字歌”:日行8000步(运动),睡好8小时(休息),吃限八分饱(有余),日饮8杯水(流通)。
最后结论:以我为主,健康九成责任归个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新年悄然而至,祝愿企业界朋友,健康养生百岁,愉快幸福每天!
“养生”不能等老
“养生”之重,可从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引述的数字中得到警示:
1.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150岁,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之所以会提前“走”,都是因为活得不科学。
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健康排行榜显示:中国人均寿命71.8岁,世界排名第81位,且最后10年多在病痛中度过;我们的邻居日本排第一,男性年龄79岁,女性年龄86岁。两国人均年龄差10岁之多。
3.中国的在职人员特别是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健康尤其堪忧:死亡年龄在40-60岁间者达八成,平均死亡年龄只有45.7岁;而活着的,也八成都是亚健康或病患者。于是,人们调侃中年人的现状不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是“三十而栗,四十不活”!
养生无道带来的损失,罄竹难书。诚如大家都明白的:健康是“1”,其他都是“0”。“1”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
养生,重在心与食
我觉得养生的准则在于“和谐平衡”。如:心理与生理、工作与生活、防病与治病、知识与习惯、营养与运动、肉食与素食、主食与副食等等,都需要“以我为主”,“有主有从”,“和谐共生”。
第一,要相信心平、愉快在决定自己的福寿。
中国人素来追求“福、禄、寿”。实际上,位高财盈者未必幸福,更未必长寿。人生与养生是不可分割的,我相信可口可乐老总的“五球理论”(见上期),人们玩五球,其运行风险极大,压力极大。因此我们在世,就应该“通过让大家愉快幸福,自己也愉快幸福”。
很多老总会问:如何保持平静心态?我觉得洪昭光说得好:“春风得意时助人为乐;比上不足时知足常乐;身处逆境时自得其乐”。“小事不计较,糊涂一点;大事风格高,潇洒一点”。同时要学会控制情绪,郁闷生气是健康的最大杀手。
“生态引导心态,心态决定健康”是养生真理。荀子曰:“乐易者常长寿,忧险者常夭折。”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说:“乐观,是养生第一要诀。”话说到家了。
第二,“人死于无知”,“知难行更难”。
据调查,100人中重视健康的只有50人,但真去做的不到10人。所以说,养生之大敌是“无知”,更是知、信、行的分离。我几位同学都因无知或知却不行,而离别人世。
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人养生之归宿。但它需要时间投入,更要在克“懒”上下功夫,重在坚持实践。科学发现:人的健康,遗传占15%,环境占17%,心态占25%,医疗更只占8%,生活习惯却占60%!而养成好习惯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比如:每天抽一小时锻炼身体和坚守八分饱,都知道,但多数人做不到。
第三,深悟“病从口入”。
它不只是力求洁净,更在于很多“美味”都是健康大敌。最近,一本畅销书《病是自家生》里,竟然有90%的篇幅在讲“吃”。因为病多是“吃”出来的。日本人甚至把食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为“四育”,订立《食育基本法》,在全社会开展“食育运动”。“吃”是保健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最近学习中获益最多的。
如何吃好?洪昭光建议:1袋牛奶或豆浆;5-8两主食;3份蛋白食物;另有四句话: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每顿坚持八分饱;特别是蔬果生吃,非常重要。
进而,我们要唱好“八字歌”:日行8000步(运动),睡好8小时(休息),吃限八分饱(有余),日饮8杯水(流通)。
最后结论:以我为主,健康九成责任归个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新年悄然而至,祝愿企业界朋友,健康养生百岁,愉快幸福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