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贫血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检查、血液分析资料,对贫血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贫血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肾性贫血程度与肾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即肌酐、尿素含量越高,贫血程度就越严重;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居多。结论:对肾性贫血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并对贫血类型进行分型可为贫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肾性贫血;血液检验;贫血类型;肾脏损害程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85-02
肾性贫血指的是,所有肾脏疾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时所发生的贫血,贫血类型以红细胞生成减少肾性贫血较常见[1]。临床研究证实,疾病等原因致使肾脏所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或血浆中毒素抑制红细胞的代谢及生成,使患者出现唇甲苍白无光泽、眼结膜苍白、面色萎黄等诸多贫血临床表现。肾性贫血多与慢性肾功能的减退相关,并且发病程度也与肾功能的减退程度有关。肾性贫血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易造成临床漏诊及误诊,一般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方可确诊,常因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检查、血液分析资料,对贫血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贫血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为尿毒症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8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XT4000I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对血Br微球蛋白、肌酐、血清尿素氮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调
2 结果
2.1 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与血?一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浓度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见:32例肾性贫血患者中重度贫血患者5例,中度贫血患者18例,中、重度贫血患者站患者总数的71.9%,这说明贫血程度越严重的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越严重。轻、中、重度贫血患者血?一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浓度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具体见表2:
表2 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
由表2可见: 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分别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正细胞正色素性、大细胞性,其中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患者常见,共27例,占患者总数的84.4%。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CRF(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贫血可能与机体铁代谢失衡及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相关,肾性贫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主要为:(1)红细胞的破坏增多: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约为50d左右,尿毒症中的分子物质可使红系祖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2)红细胞的生成减少:EPO(红细胞生成素) 相对或绝对不足。(3)失血:CRF患者因血小板功能异常及数量减少致使出血倾向出现,频繁抽血化验检查和反复血液透析会使患者的贫血程度加重,所以,肾性贫血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肾性贫血以正色素性贫血多见,但仍有部分患者体内因缺乏铁导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继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另外,有部分患者因缺乏营养物质及叶酸,导致大细胞性贫血的出现[3]。本次研究的32例肾性贫血患者中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常见,共27例,占患者总数的84.4%,这一结论与国内外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组资料还可显示32例贫血患者贫血程度和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肌酐、尿素氮浓度随肾功能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贫血程度随之加重。
终上所述,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查和血液分析对观察病情病程、辅助临床诊断、指导用药等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参考文献:
[1]刘晓娟.网织红细胞水平测定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3,26(4):335.
[2]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48-249.
[3]王宁.肾性贫血64例血液检验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73.
[4]程欣.肾性贫血5O例血液检验分析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89-990.
【关键词】肾性贫血;血液检验;贫血类型;肾脏损害程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85-02
肾性贫血指的是,所有肾脏疾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时所发生的贫血,贫血类型以红细胞生成减少肾性贫血较常见[1]。临床研究证实,疾病等原因致使肾脏所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或血浆中毒素抑制红细胞的代谢及生成,使患者出现唇甲苍白无光泽、眼结膜苍白、面色萎黄等诸多贫血临床表现。肾性贫血多与慢性肾功能的减退相关,并且发病程度也与肾功能的减退程度有关。肾性贫血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易造成临床漏诊及误诊,一般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方可确诊,常因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肾功能检查、血液分析资料,对贫血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贫血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慢性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为尿毒症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8岁。
1.2 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XT4000I血液细胞分析仪对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日本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对血Br微球蛋白、肌酐、血清尿素氮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调
2 结果
2.1 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程度与血?一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浓度的关系见表1:
由表1可见:32例肾性贫血患者中重度贫血患者5例,中度贫血患者18例,中、重度贫血患者站患者总数的71.9%,这说明贫血程度越严重的患者肾功能受损的程度越严重。轻、中、重度贫血患者血?一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浓度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具体见表2:
表2 本组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
由表2可见: 32例肾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分别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正细胞正色素性、大细胞性,其中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患者常见,共27例,占患者总数的84.4%。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CRF(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贫血可能与机体铁代谢失衡及存在的慢性炎症状态相关,肾性贫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主要为:(1)红细胞的破坏增多: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约为50d左右,尿毒症中的分子物质可使红系祖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2)红细胞的生成减少:EPO(红细胞生成素) 相对或绝对不足。(3)失血:CRF患者因血小板功能异常及数量减少致使出血倾向出现,频繁抽血化验检查和反复血液透析会使患者的贫血程度加重,所以,肾性贫血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肾性贫血以正色素性贫血多见,但仍有部分患者体内因缺乏铁导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继而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另外,有部分患者因缺乏营养物质及叶酸,导致大细胞性贫血的出现[3]。本次研究的32例肾性贫血患者中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常见,共27例,占患者总数的84.4%,这一结论与国内外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组资料还可显示32例贫血患者贫血程度和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关,肌酐、尿素氮浓度随肾功能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贫血程度随之加重。
终上所述,对肾性贫血患者进行肾功能检查和血液分析对观察病情病程、辅助临床诊断、指导用药等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参考文献:
[1]刘晓娟.网织红细胞水平测定在肾性贫血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3,26(4):335.
[2]卢秀霞.肾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叶酸检测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248-249.
[3]王宁.肾性贫血64例血液检验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73.
[4]程欣.肾性贫血5O例血液检验分析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8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