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全国各地都大搞课堂教学改革,大走“生本”之路,新课程改革目标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参照课改一些成功的例子,结合我校实际,推行全国闻名的“讲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讲学稿;小组合作;活动单;导引课堂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自我校推行“讲学稿”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在试行之初发现学生未能真正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所在,普遍表现在:①课堂上在“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老师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新知,学生讨论交流都煞有其事,但讨论后不会展示问题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不具备统一化归的能力,数学问题等老师提出,数学结论等老师总结,很多数学定理法则还是要老师灌给学生,学生的自主能力没能体现出来,课堂改革还是走回老路上去。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我们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那些学习好的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多,他们早早做完未等其它成员做完就已经急于展示问题成果,而其他学生要么静静的旁听,要么游离于讨论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没有出来,更没有小组内以先进带动后进,争取全员互动式发展的理想境界。时间久了,使得某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所造成的差距有时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二、现存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解读
首先,讲学稿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载体,是基于教材又凌驾于教材之上,其导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其基本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新知探究——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设计讲学稿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有趣的课后思考,实践课题,写学习后记等。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主体活动的合作和展示,就是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活动、积极探索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该基本模式的基本流程有四个环节:一是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二是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三是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四是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事实上,无论是讲学稿还是“小组合作学习”,都侧重于还课堂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对新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今我校已经创设了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以讲学稿为载体,课堂学习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存在的价值是有大量的试行成功之例且有大量课改理论为依据的。
但是,试行过程中有本文“问题背景”所述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不断总结反思,发现课堂改革强调的是解放學生还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起的导引作用则被淡化,主要体现在讲学稿中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编写大多是复制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和习题照搬上讲学稿里,另加几条课堂测试的习题就完事,学生即使课前做好讲学稿中的“课前准备”预习了课本的内容,但课堂上拿着讲学稿也没有积极动起来,如何把学生引入归途,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有效课堂,我认为以讲学稿的编写要导引课堂行为,有梯度,有步骤地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动”起来。而要编写有效课堂的讲学稿,以“活动单”形式去编写就是一种有效的讲学稿。
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1.“活动单”导学,灌引小组合作走向高效课堂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活动单”的编写,强调“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而在我的实际教学中,编写讲学稿时整合“活动单”,讲学稿中单一复制教材的“课堂新知探究”这一环节用“活动单”取代了。
2.“活动单”导趣,激发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载体是“活动单”,它是由教师设计、学生拥有的学习、合作资料,教师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活动单导学”的“导”字上。而要体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很重要,所以在讲学稿上,活动单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导“趣”。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将生动的画面、或者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再现某一生活场面,或者让学生直接进入生活,进行现实体验,所以在活动单的设计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把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味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只提供了学生学数学的材料,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把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料整合一下,借助师生共用讲学稿中的“活动单”平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按照“活动单”中所布置的活动内容,逐一进行活动。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互评、公开辩论、自我完善,最后教师对活动内容进行点评与提升。这样,学生们就学习了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显得有序且有效了。 3.活动单导“行”,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引领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进行小组内学习讨论时,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会出现冷场,以及与主题,毫不相干的闲谈讨论会流于形式。所以,“活动单”必须导“行” ,这时,教师应在提出任务的同时,要明确交流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把活动单安排得缜密细致,环环紧扣,引导每一位学生都主动执行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学期《平行》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活动单”的。
[学习目标] 会画平行线,并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活动方案]
活动一:用你熟悉的方法画平行线
(1)你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线吗?
如图1:已知直线a,直线外一点M,
求作:过点M作直线MN∥a
(2)小组讨论一下画平行线的具体做法:
①放 ②靠 ③推 ④画
(3)在图2画出a的平行线c, b的平行线d。
(4)在图3中过P画直线PQ∥AB。
(5)请你的小组其它成员在图3中再画一画。
(6)你们小组可以画几条过点P平行于AB的直线?
(7)小组交流展示问题成果。
我们小组发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这直线
活动二:再画平行线,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在图4中,①过点C画CE∥AB;
②过点D画DF∥AB
(2)通过画图,你发现什么?CE∥DF吗?
(3)小组交流,展示问题成果。
我们小组发现:如果兩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直线互相_____
(5)你们小组还有其它说法吗?
(或者说: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例如:a∥b , b∥c 问a∥c吗?
解:∵ a∥b , b∥c
∴_____∥____
4.活动单导“思”,保证学生全面动脑动手
教学中,即要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思考的机会,还要给予一定的表达指导,富于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其次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引发有效思考,理清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的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
“活动单”中可以选择开放材料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材料的选择可以是现成的,可以是书上习题的改编,也可以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策略及时做正面的评价,适时点拨,提高思考的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要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的潜能,而“活动单”寄居在讲学稿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其“导”引作用就像挖渠引水,灌引不同水平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课堂,完成有效课堂的学习。
作者简介:
李桂红(1979. 5~)女,数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讲学稿;小组合作;活动单;导引课堂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自我校推行“讲学稿”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在试行之初发现学生未能真正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所在,普遍表现在:①课堂上在“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老师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新知,学生讨论交流都煞有其事,但讨论后不会展示问题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不具备统一化归的能力,数学问题等老师提出,数学结论等老师总结,很多数学定理法则还是要老师灌给学生,学生的自主能力没能体现出来,课堂改革还是走回老路上去。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我们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那些学习好的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多,他们早早做完未等其它成员做完就已经急于展示问题成果,而其他学生要么静静的旁听,要么游离于讨论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没有出来,更没有小组内以先进带动后进,争取全员互动式发展的理想境界。时间久了,使得某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所造成的差距有时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二、现存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解读
首先,讲学稿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载体,是基于教材又凌驾于教材之上,其导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其基本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新知探究——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设计讲学稿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有趣的课后思考,实践课题,写学习后记等。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主体活动的合作和展示,就是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活动、积极探索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该基本模式的基本流程有四个环节:一是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二是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三是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四是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事实上,无论是讲学稿还是“小组合作学习”,都侧重于还课堂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对新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今我校已经创设了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以讲学稿为载体,课堂学习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存在的价值是有大量的试行成功之例且有大量课改理论为依据的。
但是,试行过程中有本文“问题背景”所述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不断总结反思,发现课堂改革强调的是解放學生还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起的导引作用则被淡化,主要体现在讲学稿中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编写大多是复制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和习题照搬上讲学稿里,另加几条课堂测试的习题就完事,学生即使课前做好讲学稿中的“课前准备”预习了课本的内容,但课堂上拿着讲学稿也没有积极动起来,如何把学生引入归途,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有效课堂,我认为以讲学稿的编写要导引课堂行为,有梯度,有步骤地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动”起来。而要编写有效课堂的讲学稿,以“活动单”形式去编写就是一种有效的讲学稿。
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1.“活动单”导学,灌引小组合作走向高效课堂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活动单”的编写,强调“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而在我的实际教学中,编写讲学稿时整合“活动单”,讲学稿中单一复制教材的“课堂新知探究”这一环节用“活动单”取代了。
2.“活动单”导趣,激发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载体是“活动单”,它是由教师设计、学生拥有的学习、合作资料,教师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活动单导学”的“导”字上。而要体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很重要,所以在讲学稿上,活动单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导“趣”。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将生动的画面、或者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再现某一生活场面,或者让学生直接进入生活,进行现实体验,所以在活动单的设计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把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味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只提供了学生学数学的材料,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把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料整合一下,借助师生共用讲学稿中的“活动单”平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按照“活动单”中所布置的活动内容,逐一进行活动。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互评、公开辩论、自我完善,最后教师对活动内容进行点评与提升。这样,学生们就学习了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显得有序且有效了。 3.活动单导“行”,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引领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进行小组内学习讨论时,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会出现冷场,以及与主题,毫不相干的闲谈讨论会流于形式。所以,“活动单”必须导“行” ,这时,教师应在提出任务的同时,要明确交流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把活动单安排得缜密细致,环环紧扣,引导每一位学生都主动执行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学期《平行》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活动单”的。
[学习目标] 会画平行线,并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活动方案]
活动一:用你熟悉的方法画平行线
(1)你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线吗?
如图1:已知直线a,直线外一点M,
求作:过点M作直线MN∥a
(2)小组讨论一下画平行线的具体做法:
①放 ②靠 ③推 ④画
(3)在图2画出a的平行线c, b的平行线d。
(4)在图3中过P画直线PQ∥AB。
(5)请你的小组其它成员在图3中再画一画。
(6)你们小组可以画几条过点P平行于AB的直线?
(7)小组交流展示问题成果。
我们小组发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这直线
活动二:再画平行线,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在图4中,①过点C画CE∥AB;
②过点D画DF∥AB
(2)通过画图,你发现什么?CE∥DF吗?
(3)小组交流,展示问题成果。
我们小组发现:如果兩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直线互相_____
(5)你们小组还有其它说法吗?
(或者说: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例如:a∥b , b∥c 问a∥c吗?
解:∵ a∥b , b∥c
∴_____∥____
4.活动单导“思”,保证学生全面动脑动手
教学中,即要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思考的机会,还要给予一定的表达指导,富于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其次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引发有效思考,理清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的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
“活动单”中可以选择开放材料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材料的选择可以是现成的,可以是书上习题的改编,也可以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策略及时做正面的评价,适时点拨,提高思考的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要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的潜能,而“活动单”寄居在讲学稿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其“导”引作用就像挖渠引水,灌引不同水平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课堂,完成有效课堂的学习。
作者简介:
李桂红(1979. 5~)女,数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