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 但决定你上限的不是出身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激烈的讨论,哈佛在校报上公布了一组新生调查数据:29.3%的新生,至少有一位亲戚或父母曾是哈佛校友;这些学生中,46%来自富裕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美元(约人民币336万);35.9%的新生很少用推特;56.4%的新生没有推特账号;85.9%的新生将学术列为第一优先选项;83.9%的新生压力来自自我期望。
  很大一部分网友说:“生下来起点就不一样了”“出生早已决定了人生大部分的规矩,只要不走大弯路,下限也会比一般人上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长成更大的巨人,站在小矮人的肩膀上即使付出更多努力也很难长成巨人……”有人说,人必须要依靠一些东西去意识到另一些东西,看完沸沸扬扬的评论区,我倒是意识到了以下三点:
  别轻易给自己设上限,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高晓松曾经在《晓说》中讲到,哈佛大学的校友给学校捐款或者成立基金的话,这样家庭的子女必然更容易被录取。这让我想起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很现实:“在大城市,有关系有势力,就会比别人更公平。”
  以前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后来才知道,世间本无公平可言。事实上就是这样,无论你在评论区多么义愤填膺地指责富人侵占了多少优质资源,到头来只会被验证一件事,那就是:如果你轻易给自己设定上限,年纪越大,便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我很认同古龙的观点:“每个人站着的地方,本来都是平等的,只看你肯不肯往上爬。你若站在那里乘凉,看着别人爬得满头大汗,等别人爬上去之后,再说这世界不平等、不公平,那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我曾看过一个新闻,陕西的一对农民夫妇,5个孩子全都考上了大学,其中4人考上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当地政府奖励了这个家庭30万元。你看,谁说寒门难出贵子,只要你肯往上爬,一样可以把公平握在手里。普通家庭出身,通过后天的努力,比上一辈多迈出一步,就总有从金字塔底不断爬到上一层的机会。学霸不是资本和偶然叠加的结果,有的人只看到哈佛一半学生是富二代,却忽视了另一半来自普通家庭。
  没有谁生来就拥有一切,不要光嫉妒、仇视别人拥有的一切,自己想要有,就得用力踮脚去够。王尔德说得多好,在我年轻的时候,曾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确如此。别给自己设限,出身只能决定你的下限,但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上限。遇到落差的时候,最不该想的就是公不公平,有空计较公不公平,还不如多赚点钱,努力成为别人口中的不公平。
  我们唯一能拼的,就是对自己再“狠”一点
  35.9%的新生很少用推特;56.4%的新生没有推特账号。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一出生就在罗马的人,却比你懂得自律的可贵。知乎上关于“不自律是一种什么体验?”里,有个高赞回答特别扎心:“在踌躇满志和后悔遗憾之间,反复切换。”
  回想大多数年轻人,又是如何对待每一天的呢?每天在迟到的闹铃中挣扎着起床,匆忙洗漱,跟无数同样睁不开眼的陌生人一起见缝插针挤进地铁,一边回复工作邮件,一边开始叹今天的第一口气。8小时的工作一边应付一边上网摸鱼,以至于事情没有完成,只好熬夜加班。为了弥补一天的劳累,回到家之后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一眨眼什么都没干,就到了凌晨1点。洗漱完爬上床,却想起今天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已经深夜2点了,只能充满愧疚地入睡,第二天又继续恶性的循环。
  不自律的人生,时间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毁掉你。
  村上春树30岁开始写作,到现在已经有40年了。他每天只写4000字,400字一页的纸,写到10页就停下来。然后拿出1小时跑步,40年如一日。正是这种高度的自律,才让他有时间和精力能够持续几十年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你生活的高度。别人在看书的时候,你在抖音上刷得不亦乐乎;别人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时候,你在饭桌上大快朵颐;当别人利用周末学习充电提高自己时,你却睡到了中午12点……我们总是抱怨每天工作太多,劳累过度,休息不好,心情糟糕,抱怨各种不公平……苦衷太多,都是时代不好,总是怪时代不好,明明就是自己不行。
  有人说:“我努力的最大的动力是恐慌,我不能接受一个停滞的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拼不过别人,我们唯一能拼的就是对自己再“狠”一点。
  你需要做的,是让生活的直径变大一点
  我很喜欢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主人公弗兰西出生在美国纽约的“贫民窟”布鲁克林。她从小就被迫面对艰辛的生活,母亲偏爱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贫寒,一日三餐以霉面包为主,只能靠捡垃圾挣来的钱才能换到糖果吃,她在学校遭受鄙视,爱的人也背叛她……但面对如此卑微的生活和糟糕的人生,弗兰西却不愿妥协,她知道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受穷,于是她一直性格坚韧,不懈的努力去争取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和工作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社会底层,走出了那个给了她贫苦生命的“贫民窟”。白岩松在一次采访时说:“改革開放后恢复高考,就这一件事,深深地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是生活在海拉尔这个中国最北方的人,邓小平去世的时候,我是在中国几乎最南方的广州。如此大的跨度,也就是说生命的直径变大了。难道不就是因为高考吗?”
  生活中有很多人,等到20来岁的时候就会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再让我重来,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前工作不努力,现在知道要努力也已经晚了,恨不得回去打醒自己。”
  85.9%的哈佛新生将学术列为第一优先选项;83.9%的新生压力来自自我期望。他们的人生直径已经足够大了,但他们还要更大。
  很多时候,那些在大城市与小县城来回奔走的人,只是为了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地方,成为更好的自己罢了。对更多出身没那么好的人来说,他们无法躲开所有现实生活带来的困顿,只能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动,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离不开北上广的原因,想着抓紧青春那几年出去闯荡,感受大城市的生活,拥抱更大的世界。
  《围炉夜话》有一言,“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如果没有出生在罗马,就自己赚钱走过去;如果没有从小含着金钥匙,就自己打一把,不要心安理得地把生活的锅甩给“穷”和出身,也去为了拓展生活的直径付出努力吧。读书、进修、努力工作、寻找工作之外的新突破……都是让生命出走的直径变大一点的方式。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爬上金字塔的顶端,也许我们永远是无名之辈,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不停行走的每一步,写下一个曲折但曼妙的人生。
其他文献
七岁那年,与父亲一起看租来的影碟。一袭红衣的少年泼水而出,仰头饮酒,脸上带笑,七分疏狂,三分寂寥,如一道明明灭灭的火焰,长长久久地停留于记忆之中——  再也没有那样的少年了。  后来,我看了金庸先生的许多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抑或是《天龙八部》,讲的俱是江湖恢弘,少年子弟的故事,可是不管怎么读,我最爱的,仍是七岁那年见到的《笑傲江湖》,是那次惊鸿一瞥的红衣少年。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期刊
一個科学家终于研究出了克隆人的方法,外人根本无法辨别真人跟克隆人的区别。一天,科学家听说死亡天使到人间要来找他。他很害怕,就复制了12个无懈可击的克隆人。死亡天使看到13个一模一样的人,无功而返。  死神听完他的汇报,轻轻一笑说:“你对人类的天性还不了解,我教你一个判别的方法……”得了上司的密传,死亡天使信心十足地回到地球,对13个“科学家”说:“先生,您能做出这么逼真的克隆人真可谓天才。不过,我
期刊
有一個旅行者,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了一个婆婆,正在为渡水而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的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结果过河之后,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旅行者很懊悔,他觉得,似乎很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因为他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哪知道,几小时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难行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年轻人说,谢谢你帮了我的祖母,祖母嘱咐我带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说完,年轻人拿出了干粮,并把胯下
期刊
年少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在知了没有蜕皮之前,将它们捉了来,放入罐头瓶子里,在夏日夜晚的灯下,大人们都睡熟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看那个瓶中的小虫,怎样静静地趴伏在光滑的玻璃上,开始它一生中最重要的蜕变。  这样的蜕变,常常是从它们的脊背开始的,那条长长的缝隙,裂开的时候,我几乎能够感觉到它们的外壳与肌肉之间撕扯般的疼痛,它们整个的肉身在壳中剧烈地颤抖,挣扎,但却没有声息,我只听得见老式钟表在墙上发
期刊
好多同学,到了高三的紧张时刻,常常苦恼于语文成绩上不去,然后用盛行的刷题方式,试图让自己的语文成绩好看一点儿。我不否认刷题的重要性,但做的题目不够多,真的是所有问题症结所在吗?不,不是的!对于语文,我们需要独辟蹊径,真正与之互动,而不是单纯用一个套路死磕到底,两眼一闭低头走到黑。否则,最后也只能看着可怜的分数暗自神伤。  我是去年的全国I卷考生,语文考了125分,虽然算不上多出色,但对于我而言已经
期刊
小编叨叨叨:因为没上过名校,所以看到那些考进名校的小蝴蝶在朋友圈分享他们的日常——去泰国交流支教、拿全额奖学金留学、参与综艺节目录制、申请创业基金……真的着实羡慕,斌斌还刺激我说要跟着导师去考察名人故居做研究课题,忽然很想考研究生,我是不是被这篇文章洗脑了?  ——林木木  我本科在一所18线的“双非”学校读书。平时和舍友们打牌、玩网游、追韩剧、逛街……“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我想改变这种混日子
期刊
中考成绩出来后,我感觉天都要塌了。本以为我会顺利考上市重点,命运却与我开了个巨大的玩笑,那年生源爆满,分数线上调,我以0.5分与一高失之交臂。无奈之下我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三高。  高一的生活平淡无奇,经历了中考的打击,对学习也没有以前热忱,上课总是漫不经心。好在之前的基础还算可以,成绩基本上排在班里前二十,没有一落千丈。  那时的我看见别人埋頭学习时总是不以为意,觉得高考离我太远,认为高一就应该潇洒
期刊
舟舟刚入校时,就和同龄的女生不同。她绑着一对飘顺的吊高辫,没有厚厚遮挡的齐刘海,给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美,清秀外表下盛放着一颗放荡不羁的心。  学校举办新生艺术节,从每班进行选拔。舟舟在班级参加初选,第一次抛开手机里那张始终保持微笑模样的京巴犬,站在巨大的讲台中央,面对我们唱了起来。她显然比平时面对小狗唱歌多了份扭捏,不过由于常常练习唱歌的因素,还是很轻松地过五關斩六将,从班级脱颖而出晋级校决赛
期刊
素材运用:夏夜里的哭声又岂止是树、大地这些传来的,河湾里的水、水中的小鱼也在频频啜泣,我哭又岂止是爱得深沉,也是无能为力的呐喊,救救故乡,别再让他流泪了。  我在夏夜里听到过各样的哭声。  那哭声,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缠绵,有时悱恻;有时孤绝,有时冷寂;有时如流星划过天幕,有时如蚊虫嗡鸣耳畔;有时似夜风摇撼大树,有时似月光照临池面;有时像乡村基督徒唱诵的赞美诗,有时像吃斋信佛者念诵的经文……  这
期刊
许知远的《十三邀》请到47岁的亚洲偶像木村拓哉。  许知远问木村:“你有没有特别想扮演的角色?”  木村回答:“那是一个专业团队无数人的努力,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文艺青年关心自己的喜欢,职业人士关注他人的付出。  《十三邀》李诞那一期,李诞问许知远为什么要做访谈节目,许知远说没办法啊,我得挣钱(养书店)。你瞧,有时候连文艺青年许老师,也知道有些事情,不喜欢,但必须做。  最近我们团队招聘,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