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面包树之外的马达加斯加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其拉贝(Antsirabe)是马达加斯加海拔最高的城市,街上穿梭着色彩艳丽的人力车“pousse-pousse”,车夫的背影是风景的一部分,坐上车子,短短十几分钟里,你会觉得好像了解了这个城市很多很多……
  我们的马达加斯加之旅从岛上的第三大城市安其拉贝开始。在当地炽烈的阳光下,市中心的街区如同欧洲小镇般宁静优雅。随处可见20世纪风格的法式建筑:旅馆、邮局、教堂或者是市政办公厅,这些略显陈旧的殖民建筑物仿佛仍留在时光深处,无论是残损或者保存完好,都展现着殖民时代对这个国家的深远影响。
  路边青春靓丽的啤酒推销女郎流露着地道的法式风情;街角的那家“花宫”旅馆更让人想到巴黎左岸著名的“花神”咖啡店。马达加斯加自1896年沦为法属殖民地,到1960年独立;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法国文化在这个非洲最大岛国留下了无所不在的印记。无论是社会制度、教育体系、语言,还是建筑与艺术,西方文化的输入,令包括安其拉贝在内的很多城市开始了全然不同以往的生活,也改变了马岛的风貌。
  我住的温泉酒店Hotel des Thermes也是个老古董了,于1896年建成使用,在法国殖民时期曾一度成为执政官的行宫,也是当年法国殖民者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几十年前冠盖云集的聚会情景已成追忆,今天只留下这栋气势不凡的建筑。
  漫步在街头,街上人不多,我注意到没有一辆公车,原来这座城市竟然没有公共交通,而在大街上穿梭最多的是一种类似黄包车的人力车辆,车身一如马岛建筑般艳丽,法文名“pousse-pousse”,英文就是“push-push”,中文翻译过来倒也形象:推推。甚至还有骑马者,经过我身边时问是否需要。我微笑着摆摆手,坐上了人力车,看着法式阁楼和尖顶教堂从身边一一掠过,细细品味这座法式风情与本土气息并重的城市。车夫们脚步轻快,不管坐不坐他的车子,都会冲你友好地微笑。因这一笑,本应很辛苦的拉车生涯,倒显得不那么沉重了。这或许就是当地人乐观的天性。
  周日,正好是人们前往教堂做礼拜的日子。当地人对大地和宇宙的敬畏,不是以单一方式呈现的。今天的马达加斯加,52%的民众信仰本土宗教,另有41%的人信奉基督教。然而现实则要复杂得多,许多家庭里既有基督徒,也有万物有灵论者。接近中午,人们结束礼拜,从教堂中鱼贯而出,坐上“pousse-pousse”离去,街道上顿时喧哗起来。此时的纷乱嘈杂正暗示着当地本土信仰的根深蒂固,而这种隐藏着的文明暗流,是走马观花的外来者所无从觉察的。
  这里也是著名的手工艺品中心。安其拉贝以盛产宝石闻名,除了常见的各种水晶外,产量多品相好的还包括碧玺、刚玉等,只是加工过于粗糙,好好的石头只能做成圆形或者椭圆形,五颜六色地堆在那里,未免有些可惜。
  安其拉贝出产宝石,和这里的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自古以来,火山喷发的地质运动形成湖泊与巍峨的山脉,给这个地区带来宝贵的财富,也带来了众多的温泉资源和富含矿物质的优质水源。我听说这附近就有座美丽的Andraikiba湖,那里一直是安其拉贝人休闲度假的日常去处。这个地区还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规定:比如住在湖周边的人家不得食用猪肉,也不可以在湖边洗衣。据说守护这个湖的精灵是一位怀孕的漂亮女子,很多年前在这里投湖自尽,她的灵魂便萦绕在湖边,黄昏时分还会在湖畔附近出没、闲坐。

MADAGASCAR


  在这里,宗教信仰指导行为准则变得普遍,虔诚的人们反而会释放积极向上的情绪,于是再艰辛的生活也变得简单而幸福起来。

原生态风情画


  马达加斯加的旅行,除了在国家公园探寻野生动物的秘密外,镜头下出现最多的景色便是马岛乡村了。这个国家85%的人口为农业人口,具有传统农耕社会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特色。
  通往安其拉贝的7号国家公路基本都是盘山路,转了两个小时,我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搅动了起来,于是请司机在路边停车。本想下车透透气,没想到走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旁,背倚着一座雄伟的石头山,景色和东部热带雨林完全不同,中部的高原气候也干燥炙热得多。“这些是旱稻,”向导罗杰走过来,指着那些农作物,“马岛各地因为气候不同,种植的作物也有很大差别,这个地区是马岛主要的农作物产区,当地人的生活算是不错的了。”
  1500年前,人类在马岛的历史从掠夺自然资源开始了。刀耕火种,毁林造田,毁林放牧,最终彻底改变了岛屿的面貌。中部高地的变化最大,山地稻米几乎成为这里根深蒂固的粮食作物,也正是为了种植它,大多数山坡地都被烧荒,狐猴和变色龙失去了原有的家园。据说在法国殖民者统治马达加斯加时,他们曾为了减少土地和森林的损失而寻找过控制大火燃烧的方法;为了摆脱对山地稻米的依赖,当地政府还定期引入更多作物。
  我注意到山谷的颜色除了绿色,还夹杂着很多刺眼的红色土壤,而这正是人类的野蛮耕作带给自然的伤痕:除了国家控制的几个大的粮食生产区域拥有一些现代机械外,农户完全靠人力生产。由于中部高原的土壤酸性较强,并不适合耕种,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当地人仍沿用传统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长期焚烧,加上气候干燥,导致植被退化,原先绿葱葱的森林完全被整片整片的荒山所取代,偶尔在山谷沟底残存的一小片茂密树林,像是为原始森林留下的最后见证。   我们在沿途不断看到色彩鲜艳的土地,山脉连绵的轮廓线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醒目;但那些正在燃烧的土地,那些焚烧过后的黑色伤疤,那些由于水土流失、山体滑坡而裸露出来的红色沟壑,却如同一道一道正在流淌着鲜血的伤口,为这美景背后无奈而艰难的生活增加了几分悲凉的气氛。

MADAGASCAR


  马岛的财富就是这里独特的物种和原生态环境,纯净的空气,还有淳朴简单的生活方式,然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始终是马岛一个让人堪忧的问题。

“牛背上的国家”


  “要让马人知道保护狐猴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方式是告诉他们,外国人花了五十头牛的价格坐飞机到这里,就是为了看一眼狐猴。”罗杰告诉我他的经验,真是妙得很。用牛做计价单位比讲什么大道理都管用。在这个“牛背上的国家”,有牛就有一切。
  马岛特有一种温顺而强壮的瘤牛(Zebu),背上生有高而肥大的双峰,这是旅行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事物之一了。
  伊萨鲁国家公园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地;我们远远望去,两个女人头上顶着装满木薯根的竹筐,微微伸开双臂保持着平衡。“想去看看她的家吗?”我不是一个单纯的风光摄影师,在我看来无论多么美的自然景色,没有了人终究会少点味道;罗杰了解我的这种偏好,于是带着我走进山脚下唯一一户人家。没想到这还是当地部落村长的家,主人不在,迎接我的是一群从三四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马达加斯加盛行一夫多妻制,听说村长娶了四个老婆,刚才我们在田间就遇到了一位。几间看起来还像点样子的土屋,院子里的地上晒着稻谷,女人们很害羞,都躲在了屋中,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成了我最好的模特儿。
  能够养活这样一大家子人,自然需要很多钱,不过这里富裕的标志是“牛”,像这个村长,少说也得有上百头牛的“资产”。牛的多少决定着主人的地位,如果需要购买生活用品,便会赶一头牛去集市换钱。当地人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狂热的崇拜:牛像孩子一样要接受洗礼,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男婚女嫁,老人殉葬时,也都要杀牛摆宴招待宾客,有些地方亲人去世,家人在死者坟前立一个牛头模型,展现死者生前的荣耀,保佑其死后灵魂得到超度,最后还要把属于他的牛分吃掉。一位当地做生意的华人告诉我,他的一个工人父亲去世,请假回家奔丧,竟然请了两个月,问为什么这么久,他说因为父亲生前很富有,有两百多头牛,大家伙儿要吃上两个月才能吃完。我听后不禁目瞪口呆。
  深知当地人对于财富的理解,罗杰在推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也很有意思。马岛文盲率高达70%,在这里宣讲环保的大道理如同对牛弹琴,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打个比喻:欧洲人花了五十头牛的价钱坐飞机到这里,就是为了看一眼狐猴,这样一来,当地人立刻就明白狐猴的价值了。
  第二天清早,我们离开伊萨鲁国家公园。经过一座村子时,我们看到田野上两个男孩子驾着牛车从树下经过,扬起微微尘土,再消失在视野之外——马岛乡村孩子的童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吧。我拿着相机走进村庄,正好一个放牛人赶着几十头牛回来,这些牛都非常强壮,罗杰特地提醒我小心领头的公牛:“那几个家伙很顽皮的,最好躲远一点。”我靠边站,看着它们慢吞吞走过,这里,牛是当仁不让的老大。
  村子里除了十几间铺着稻秸顶的草棚,还有一个大牛圈,只是大部分牛都放出去吃草了,里面只有一头待产的母牛和小牛犊。这个村子算比较富裕的,家家都有几十头牛,大一点的孩子在套牛车,小小年纪已经很熟练了,年纪小的帮着父母劈柴,女孩子则在摘菜。没想到这一带偷牛贼也多;从伊萨鲁到图里亚尔的沿途,我们经过了不下四五个关卡,警察搜查每一辆车子。原来去年9月,就在附近的一个村庄,村民大约杀死了近百个偷牛贼,找回了六百多头牛,冲突中有数名宪兵和警察死亡。为防止窃贼进行报复性袭击,当地民众加强戒备,直到现在都不敢松懈。   日落时分,云霞披红,也给大地抹上了重彩。望着广袤蛮荒的草原和消失在无边落寞中的牛群,此时涌上我心头的只有对自然的感激和眷恋,这一刻也成为我对马岛乡村最美的记忆。

荒漠中的宝石小镇


  伊拉卡卡小镇,周围的沙岩旷野看上去就像赭石色的月球风景,人们站在污浊的泥水中淘宝。真是讽刺得很,梦幻般的蓝宝石自古被赋予无数美好的寓意,然而对于开采它的当地人来说,生活可一点都不美好、不轻松。
  我们自伊萨鲁国家公园向西南重镇图利亚尔驶去,周围的景色空旷寂寥。不知开了多久,我正在车里昏昏欲睡,突然罗杰回过头叫醒我,快到马岛著名的宝石产地伊拉卡卡(Ilakaka)了。看到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热闹的小镇,犹如海市蜃楼一般矗立在荒漠中。
  罗杰的一位侄子在镇上开了家小店,他要去打个招呼;我也正好想下车走走,不过这里似乎不那么安全,罗杰告诫我不要单独行动。小镇上人来人往,然而与之前到过的村镇都不同,空气中有种特殊的躁动,人们的眼神也不再平和,流露出的饥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交易方式很原始,两边的店铺挂着宝石收购招牌,也不乏街头掮客和买家,他们带着鉴定宝石成色的灯具(手电筒)和被钞票塞得涨鼓鼓的腰包,随时准备像猎鹰扑食一样扑向任何上好的宝石。我随意走到一处宝石收购处,铁栅栏外挤着好多脑袋,人们将脏兮兮的小塑料袋递进窗户里,收购商漠然地倒出来,那是些淡粉色的小石头,一看就是没有打磨过的原石,虽然叫做蓝宝石,其实大多呈粉红色。有的略呈苍白的淡蓝色,品质不算高,收购商称了下克数,递给对方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合人民币不过几十元而已。然而对那些贫困的本地家庭来说,这就能起到改善生活的作用了。
  在1998年之前,伊拉卡卡不过是座只有13户人家,不到40个居民的沉寂村落。然而当一位本地农夫在路旁泥坑里发现了蓝宝石,这个村落顿时变得喧闹起来。闻讯赶来的首先是泰国宝石商人,消息传出后,外国买家接踵而来,斯里兰卡、欧洲、美国等地区的珠宝商人全都到齐了。在大规模挖掘的初始阶段,人们惊讶地发现,伊拉卡卡的蓝宝石多得足以再开采两百年。寻宝人的蜂涌而至使得伊拉卡卡短时间内就变成繁华小镇,几十座松木板房平地而起,这些长方形的小屋被称做“账房(comptoir)”,仿佛回到美国蛮荒西部的淘金热时代。
  小镇不远处的Anzanakaro河便是人们冲刷淘宝的地方,人们站在泥水里,用自制的简陋工具洗着矿砂。我本想过去拍摄,然而罗杰提醒我,他们会要求支付小费——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我粗略一看,起码有几十号人,于是只好在岸上用长焦拍了几张。红色的河水湍急地流淌,人们将沙土洗净,采掘者们开始对筛斗里剩下的沙石小心地观察,将有希望的石头拿起对着强烈的阳光仔细审视,以判断它们的价值。河水不仅用来筛洗分离沙石和珠宝,也用来洗涤人们身上的汗渍污垢。
  这座充斥着数十万名淘宝者的小镇,竟没有一家医院,没有学校,没有电,也没有污水排放系统和垃圾处理站,只有一条国道从松木搭建的窝棚区中间穿过。狂热的人们用铁锹挖掘出简陋矿井,地下财富随手可及的前景使他们深受鼓舞。幸运者的消息会像荒原上的野火一样在矿井间传递;由于兴奋和羡慕而发出的叫喊吸引了附近挖掘作业者们的注意,发现过宝石的幸运坑周围的区域不多时就被其他人划界瓜分完毕。大家都渴望可以正确地估计出宝石矿脉的走向。采矿者们有的挖掘自己的专属矿产,有的则形成组合,或是以每天约2美元的报酬雇佣采掘工。尽管这种原始的人力采矿作业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但采掘工们仍不断涌来。这里不仅仅是大人,还有很多未成年的孩子,据说这一地区有将近两万名童工,他们的生活处境非常艰难,很多人甚至连泥浆糊成的简易棚屋都住不上,就睡在露天矿区里。对马达加斯加这个当今世界上数得着的贫穷国家而言,宝石确实能带来长久的效益。
  不光是宝石,南部也是黄金产区。我们在沿途还遇到过一次收金子的掮客,他在马路边席地而坐,大人小孩儿都将那些细沙般的砂金交给他,换取可怜的一点钱。这一带的采金活动都是非法的,严重破坏了环境,但政府也无能为力。
  古代波斯人相信:大地由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支撑,蓝宝石那犹如深海般澄净蔚蓝的色彩,正代表着地球生生不息的活力。根据这样的传说,既然世间还有如蓝宝石这般美好的事物,又何必要去为琐事烦恼呢?然而,在它的原产地,一切似乎恰恰相反。看着小镇消失在身后的黄土中,我的心情却再难以平静。都说蓝宝石有一种让人平静下来的魔力,但我相信,当我再看到那一泓小小的蓝色时,不会沉醉于它梦幻的颜色,而是会想起赭红色的泥水,还有人们那混杂着贪欲与绝望的复杂眼神。

MADAGASCAR


  寻宝人的蜂涌而至使得伊拉卡卡短时间内就变成繁华小镇,几十座松木板房平地而起,仿佛回到美国蛮荒西部的淘金热时代。
其他文献
绿色天空下的万里长城   我感到自己正在打破某个做了一辈子的奇怪的梦。  北京给我的第一个震撼是其光线的性质。那是一种大陆之光,一种西伯利亚大草原或北美大草原的光线,似乎微染着绿色。最初我认为这光是金属的,但后来它让我觉得更像是混凝土的:在这座都城上空拱起一口巨大的碗,一个微微泛绿的混凝土的天空!  在辽阔的绿色天空下,踏足那些无休止的混凝土道路,我感到离家非常非常的远。当我沿着久远的游客路线,搭
准备地图  在宋代的旅行无疑是一桩比较放松的事。承平日久,宋朝境内处处弥漫着一种懒洋洋的气氛。如果想进入宋境旅行,虽然那里有非常刻板的关卡检查制度,我依然鼓励大家不妨试试蒙混过关。半官方的经商指南鼓励商人不要怕麻烦,尽量每到一处关卡就主动去办理手续。事实上是大多客商会投靠城关外的客栈邸店,躲开盘查顺便偷漏税费。所以除非你运送大宗物资很容易引起关卡的注意、或者搭船走精心管理着的大运河要经过的太多的水
摘要:呈现2018年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元素周期律”的课堂教学设计,创设化学史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基于探究性质、发现规律、体悟应用三个环节来提升学生科学论证能力,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思路,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化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5-005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背 景 BACKGROUND  国家旅游局日前宣布,2013年的旅游主题已经确定为“中国海洋旅游年”,宣传口号为“体验海洋,游览中国”、“海洋旅游,引领未来”、“海洋旅游,精彩无限”。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奥运旅游年”、“世博旅游年”等的成功经验,发挥旅游主题年在市场宣传推广和产品开发领域的引领作用,通过对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海洋旅游拳头产品,以此丰富中国旅游产品种类、提升旅游国际
我在巴黎有一位四川朋友,素日没有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做菜,且每周要做一顿大的。先请朋友吃,然后是朋友的朋友,最后成了私房菜。用料极工,价也不贵,但因为嫌自己房间小,正张罗要在香榭丽舍大街租门面,开私房菜馆。我问她图什么,她说就是爱做菜,每每看别人吃自己做的就高兴得不得了。这和我在无锡乡下认识的老厨子倒是殊途同归,想到一块儿去了。  现代人关注美食多了,对厨子也越来越心生亲近之感,说起古代正经人对厨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动力之一,明显的化学实验现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对化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条件的探究中实验现象不明显,看不到火焰的原因,讨论了怎样做好这个实验,看到燃烧的火焰。作者使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分析阴燃的原因,从理论及实验的方法上加以改进,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燃烧条件 ;数字化传感器;
“礼失求诸野。”当大城市向“现代化”一路狂奔时,一些中小城市有意无意间保留了更多有传统特色的建筑、风俗、工艺乃至审美情趣。这里的传统文化不是殿堂式的,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众模式。与此相映衬的是山明水秀的环境——并非声名赫赫的名山大川,便也避开了过度商业化的喧嚣与变异,而离古人所钟情的闲澹境界更近,恰如王维的辋川、柳宗元的愚溪、朱自清的荷塘、夏尊的白马湖。  地处闽、赣、浙、皖四省交界的衢州正
达尔文,心动之城  北领地的首府达尔文,因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于1839年来此考察而得名。世界上很少有城市像达尔文一样,经历过两次毁灭性打击。一次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后,轰炸机直扑达尔文,将它炸得遍体鳞伤。另外一次是1974年,一场14级的飓风把达尔文刮得只剩下一两栋完整的房子。幸运的是,由于当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灾难之后,达尔文再次变成一个朝气蓬勃的城市。  Lonely Pla
春暖花开,正是踏访古镇的好时候。斑驳石墙上的地衣开始泛起绿色,屋檐瓦当上的神兽静静地看着熙来攘往的人群,想在古镇里收获精彩图片一定不能忽视这些有趣的细节。文章中分享的5个拍摄技巧,帮你在旅行中拍出古镇大片。  1 快门速度  拍摄古镇的特写照片,可以使用广角端,这样视觉冲击力较大,但大多数情况下要使用长焦拍摄。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得到清晰锐利的照片,一定要牢记一条定律:快门速度一定不能小于焦距的倒数。
摘要:简析化学实验的本质和特征,分析实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化学实验的本质和特征提出了化学实验的认识模型,阐述了基于认识模型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建构起实验的认识思路和运用认识模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把握思想方法、形成基本观念的教学操作要求,概括了基于认识模型的实验教学特点及关键点,并以“燃烧条件的探究”“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认识模型;主题内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