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与乐的对话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世纪,在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声乐体裁,即艺术歌曲。声乐艺术歌曲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歌声与器乐紧密结合,两者相互配合演绎。作为艺术歌曲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伴奏,在歌曲情感表达、意境描绘、旋律美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完美演绎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钢琴伴奏的艺术特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重视,本文旨在以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为研究案例,探讨钢琴与声乐在艺术歌曲中所展现出的合作魅力。
  【关键词】钢琴伴奏;《诗人之恋》;创作手法;艺术歌曲
  前言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舒曼钢琴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他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小品。而到了四十年代,他开始不断扩大音乐创作的范围,谱写了交响曲,清唱剧,室内乐重奏,以及声乐歌曲和歌剧等等,其中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就是这个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品。1840年被后人称作舒曼的“歌曲年”,《诗人之恋》便创作于此时。该套曲共包含了十六首声乐作品,其歌词来自海涅的六十五首诗集 「歌集」(Buch der Lieder)中的「抒情间奏曲」(Lyrisches Intermezzo)。
  笔者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钢琴伴奏专业期间,详细研习并演奏了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该作品是德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代表之作,而钢琴伴奏部分的创作在这首声乐套曲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展示出了浪漫主义风格、钢琴与声乐的多种合作处理技巧,完美渲染了该作品所要刻画的故事形象,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弥补了唱腔的不足,充分展示出鋼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地位。舒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器乐作曲家,更是继舒伯特之后最伟大的歌曲创作家,而《诗人之恋》则是他最为有名的歌曲集之一。由于舒曼具有出色的钢琴演奏技巧和作曲功底,他所创作的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表现力丝毫不输给声乐演唱部分,成为后人研习钢琴演奏与声乐配合的重要文献珍宝。
  一、《诗人之恋》声乐与钢琴合作创作手法之具体分析
  (一)钢琴主奏、声乐配唱的独特写作手法
  舒曼的声乐作品十分注重诗句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并将钢琴委以重任。整首套曲中,出现了很多钢琴独奏,声乐伴唱的写作形式。(见图1 谱例)在第九首《笛子和小提琴》(Das ist ein Floten)中,钢琴成为了音乐的主旋律,而歌声反而演变成一个旁白者的低声叹息。这种奇妙的角色转换,结合小调的风格,巧妙地描绘诗人在热闹的婚礼上,却由于自己所爱之人嫁给了其他的男人,心中无限的悲伤与复杂情绪。而钢琴伴奏在这里则担负了整个婚礼的喧闹场面,通过钢琴这个乐器细腻多变的音色,同时演绎笛子,小提琴,单簧管,和打击乐的复杂音响效果,将婚礼场面刻画的十分丰满。钢琴使得该曲得到了电影画面般的真实场景再现,而诗人内心的独白则留给了声乐演唱者默默吟诵。钢琴的左手部分,从头到尾弹奏着相同的音型,而右手则穿插描绘不同的乐器。这些乐器的声音,不断地演奏出明朗快活的音乐,可对于失恋的诗人来说,却是刺痛心头的声音。
  《诗人之恋》第16首,也就是套曲的最后一首,作曲家更是以钢琴伴奏为主的创作方式,占据了声乐的主体。诗人看着棺材久久不愿离去,给听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整个故事中,钢琴伴奏并没有处于“伴奏”的从属地位,相反,正是由于琴声流动往返的出现,将故事无奈而又悲伤的结局渲染得更加富有张力。作品中,钢琴使用沉重的低音,像是搬运棺材的沉重脚步。这时诗人便发问:“你知道这棺材为什么,要这么大这么牢固?”“因为我要将我的爱,与我的悲伤一起沉入!” 随着钢琴长大的尾声缓缓奏出,作曲家使用第12首《在明亮的夏晨》的优美尾声主题,将乐曲与听众告别,也将诗人的爱情升华成为既痛苦又美好的回忆。
  (二)声乐与钢琴的同步重复
  在同步重复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下,该创作手法有利于突出主旋律,使得声乐的音色更加丰满、突出,旋律更加得以强调。如《诗人之恋》的第六首歌曲《莱茵河,圣洁的河流》,就是采用了钢琴伴奏与声乐同步重复的处理技巧,在同时强调重复该旋律的过程中,使歌曲的主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使音乐的旋律更加连贯、流畅、富有推动力,更将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研习此作品的过程中,笔者以为,舒曼采用这种写法,寓意为莱茵河边的歌声与流水声,并行流动交织,延绵不断。此处对于钢琴演奏者的要求甚高,右手在弹奏旋律与歌声重复进行的时候,能够用手指操控琴键,表现出与演唱者喉咙完全一致的气息变化,并保持不断地与之同步。这要求钢琴演奏者不仅需要懂得歌词的含义,单词发音的长短,也需要与演唱者的换气部分搭配得严丝合缝。此为声乐钢琴伴奏之至高境界,也是声乐伴奏被称为“看似简单,实则艰深”的演奏表现之一。
  (三)声乐与钢琴的变化模仿
  艺术歌曲中,钢琴通过变化的形式模仿声乐旋律,其主要目的是多元化塑造声乐的艺术形象。在钢琴与声乐的重复继承、变幻转化中,钢琴与声乐的对比便阐释出鲜明的特色。《诗人之恋》中的第四首《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在艺术处理上首先将声乐作为主旋律,当演唱者进行一小节演唱之后,钢琴伴奏立刻将主旋律进行变化重复,使和声丰满愈加丰满,进而一步步推动音乐走向高潮。
  在钢琴伴奏与声乐的变化模仿中,音乐织体与和声音型的变化也最为常见。在音乐织体中,音型的复杂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声音型变化的特色可以赋予声音不同的音乐形象。和声配合旋律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陪衬效果。并通过明淡、浓暗等不同色彩的表达,丰富声乐内容,衬托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如图5谱例中,钢琴左手保持与声乐完全一致的原样重复,而右手则是对于其孜孜不倦地“尾随”。这种紧密的结合,使音乐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密集的节奏声乐,两者产生的时间和空间交错,使人声与钢琴这两种乐器“既错落有致,又能融为一体,推动和声和旋律滚滚向前。(见图2谱例)   (四)钢琴与声乐的对比烘托
  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时常作为与声乐截然不同的存在,根植于作品之中。这种巨大的对比,能够丰满音乐形象,使作品富有张力。再以《诗人之恋》的第九首歌曲《笛子和小提琴》为例(见图3谱例):此时钢琴伴奏声部和声乐旋律出现了变化分离,声乐作为演唱者内心独白,属虚;钢琴作为宏大场面的立体刻画,属实。钢琴部分的音型变化完全通过钢琴伴奏者的两手进行调控,左手演绎和弦音型,模仿笛子和打击乐的演奏风格;右手则演绎快速流畅音型,模仿小提琴的高亢激情。在这一段中,钢琴与小提琴除了调性一致以外,旋律、织体、节奏型均完全不同。此对比手法,充分烘托了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内心,使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被充分展示出来。
  二、从声乐套曲谈钢琴伴奏的意义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是整个音乐结构的组成要件。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作为必不可少的部分,滲透于作品之中,突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内涵和独一无二的艺术情感。在《诗人之恋》中,钢琴伴奏和声乐是相辅相成的;它充分展示了艺术家舒曼严谨的和声与调性思维,对作品结构框架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填充作用。在唱腔难以完全演绎音乐形象的情况下,钢琴伴奏的铺垫与融合更加能够刻画一个恋爱中诗人的心路历程。在人物情感的动心、期待,痛苦,纠结,失落等变化过程中,钢琴伴奏赋予了这种内容更为成熟深刻的表达能力,成为音乐形象塑造的特殊符号。
  舒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19世纪钢琴音乐的特点,他通过丰富的音乐织体和独特的演奏技巧,使得钢琴声部成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而舒曼更是继承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衣钵,将艺术歌曲创作推向了划时代的高峰。舒曼在其艺术歌曲创作中,力求每一首作品都尽其所能将钢琴的前奏、间奏和尾声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三、结论
  艺术歌曲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音乐体裁之一,只有在钢琴的配合演绎下才能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钢琴最早流传于西方,20世纪才流入中国,而东西方在音乐思维、艺术审美形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祖国大门的打开,音乐的形式愈加多元化,西方钢琴伴奏艺术才逐渐得到了国内音乐界的重视,而基于中华文化的伴奏艺术精髓也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和发展。本文对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为研究案例,探索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上的独特表现魅力,也旨在启发各大音乐院校钢琴专业学生、声乐专业学生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于钢琴伴奏的认识,提升对艺术歌曲的整体理解力和表现力,深入领会钢琴伴奏在声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洁.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演奏功能[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04):23-24.
  [2]杨俊鹏.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03):45-46.
  [3]姚尚新.欧洲艺术歌曲的形成与发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5-6.
  [4]王建民.论歌曲钢琴伴奏中对主旋律的变化衬托方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12,(01):3-4.
  作者简介:李秋薇(1983—),女,辽宁海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钢琴伴奏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学是初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音乐乐理是音乐理论的基础支持,乐理知识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音乐整体教学质量,与学生未来音乐素养的培养存在密切联系。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开展乐理知识教学重要意义,并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开展乐理教学相关建议与策略,旨在为初中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理知识;教学实践  【中
期刊
【摘要】黄虎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与音乐教育家。作为一线的教学科研工作者,黄虎威教授在1979年撰写了《重视器乐曲的旋律——器乐创作小议》一文,发表于《人民音乐》,率先提出作曲技术理论应在“四大件”的基础上增加“旋律学”成为“五大件”。时隔三十多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黄虎威教授教学与科研创作成果学术研讨会”、“黄虎威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音乐作品中
期刊
作者简介:王卉云(1985-), 女,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现初级职称,本科(学士),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泗縣文广新局创研室(泗县文艺创作研究室),研究方向:作曲。
期刊
【摘要】“音乐学”一词来源于西方,纵观这一在西方文化建构基础之上出现的学科的总体发展概况,对整个音乐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性的道路。音乐学指对音乐艺术进行研究的诸理论学科的总称,它的范围很广,可能涉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音乐现象,要求人们运用理性的、逻辑的方法,研究音乐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探讨音乐的起源和历史的发展,比较各民族音乐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道路。因此,探究“音乐学”理论学科的历史发展及其对
期刊
【摘要】当艺术在当代文化中的能见度显著提高,而艺术理论却仍然拘泥于18世纪的教条时,美学必须加以拓展,为艺术的各个方面提供新的见解。笔者试图通过美学新方向的视角,对音乐表演过程中时间与空间、身体、感觉三个元素进行阐释,以达到对音乐表演过程中个别问题的启发。  【关键词】审美;音乐表演;时间与空间;身体;感觉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如果我们远离康德传统,美学还剩下些什么?一种
期刊
【摘要】摇滚乐这种西方重要的音乐形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国内开始出现并随之蓬勃发展。在这个重要的进程中自始至终都具备了相当多的民族元素,不论是旋律中的民族调式与作品的地域风格、民族乐器的运用、还是表演及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基因,无不体现出中国元素的存在与影响。  【关键词】摇滚乐;民族化;中国元素  民族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所有国家、所有艺术的生命与灵魂。所谓“民族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作家、
期刊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力度是重要的表现因素。钢琴的弹奏力度影响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关系着音乐作品的逻辑结构。不同的弹奏力度,发出的音色是不一样的。钢琴的弹奏力度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而定,这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密切的关系。演奏者要熟悉对手部或者腕部、肩部力量的运用,把握合适的力度,满足音乐作品中对音色效果的要求。本文以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贝多
期刊
【摘要】现代钢琴音乐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不再仅仅停留于古典浪漫主义,通过对张帅三首前奏曲作品的创作手法以及所演奏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发现其中所涉及到的现代音乐与之前的差异,在不断的深入现代钢琴作品中含义的同时,解析当代音乐思想。  【关键词】现代钢琴作品;前奏曲;创新思想  序言  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进行深度探索的研究,我国音乐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这个时期,中
期刊
【摘要】合唱案头工作是指合唱排练开始前,作为指挥所应该做的全面的准备工作。从上面我们不难得出,在合唱的案头准备工作中指挥是灵魂人物,工作的内容是为了合理的安排、组织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合唱排练,换而言之,合唱的案头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合唱排练而进行的案前准备工作。案头工作包括几个部分,比如熟悉作品、分析构思作品、设计指挥动作、制定排练计划等等,而排练计划可以说是案头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排练计划入
期刊
【摘要】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是俄罗斯20世纪音乐家中十分杰出的一位作曲家,其钢琴音乐作品体现出了20世纪音乐创作的多元特性典多方面的剖析,进而更加准确的了解把握亚历山德罗夫的音乐特征,为今后相关的钢琴演奏与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亚历山德罗夫;钢琴;前奏曲;音乐多元性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Александро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