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提高学习效率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關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數学;有效提问;方法策略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如:求直线y=x+3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面积。问学生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围城的图形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后,再问若要求其面积,应该先求什么?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通过点的坐标来得到直角边的长度。
二、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太远,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
例如“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2,y=2(x-1)2及y=2(x-1)2-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
因此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
三、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题,以使学生的听与教师的讲协调一致。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四、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公式和法则辅衬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使,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债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还可以怎样做?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五、把握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第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
第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况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
六、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
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他们答完就代替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后,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给每个人机会,让后进生在互相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具有回答的信心。这样,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
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后进生来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优等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总之,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教学模式研究综述[M].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作者简介:
周忠诚,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關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數学;有效提问;方法策略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如:求直线y=x+3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面积。问学生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围城的图形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后,再问若要求其面积,应该先求什么?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通过点的坐标来得到直角边的长度。
二、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太远,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
例如“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2,y=2(x-1)2及y=2(x-1)2-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
因此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
三、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题,以使学生的听与教师的讲协调一致。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四、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公式和法则辅衬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使,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债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还可以怎样做?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五、把握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第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
第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况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
六、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
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他们答完就代替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后,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给每个人机会,让后进生在互相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具有回答的信心。这样,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
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后进生来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优等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总之,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教学模式研究综述[M].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作者简介:
周忠诚,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