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关系甚密。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朗读背诵、听说 环境、阅读训练、尝试写作几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读听说写 语感 能力 实践
2000年秋季启用的修订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语感与思维。"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就是对言语文字的直觉地整体的领悟与感受,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它从两个角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既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即有感知、记忆、联想、思维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认读―理解―领悟―感受"的阅读心理过程,又是一种静态的心理能力。这种心理能力是在长期规范的语文知识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领悟和感受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绝不是靠灌输生成,而只能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习得。它具有敏税性、理解性等多方面特征。构成了语感的系统和听、说、读、写的核心。自动化了心智功能。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对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四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感能力。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蕴,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潜心吟咏,才能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久之,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说:"寒假在家,取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始时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五页。"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两位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二、创设一个好的听说环境,增强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创设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听和说的海洋中。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应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爱听你的课,这可以从表情、手势、音调、动作、语言等方面努力。为了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畅游,应尽量开创各种条件,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创设听说情景。其实,光靠课堂45分钟学习语文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我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例如演讲比赛、趣味接龙、语文大观园、语文讲座、黑板报、手编报、班级日报等。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信息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也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
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有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如鲁迅的《百草园》中的第二自然段,作者极力描绘了春、夏、秋三季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写得具体、真切、生动。同样写色彩,菜畦用"碧绿"修饰,桑椹用"紫红"形容;同是写声音,鸣蝉是"长吟",油蛉是"低唱",蟋蟀是"弹琴",给人的感受不同。因此,学了后可让学生模仿此段的景物描写,学习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一段表现景物的话;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着重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韩麦尔先生的性格,因此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类推,学了《孔乙己》,让学生运用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了《从宜宾到重庆》,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地方写篇解说词,要求动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扩展训练中,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感。
总而言之,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语文教学大纲》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3]祝福泽《武汉市洪山区语感教学实验报告》;夏丐尊、叶圣陶《文心?语汇与语感》
【关键词】读听说写 语感 能力 实践
2000年秋季启用的修订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语感与思维。"那么,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就是对言语文字的直觉地整体的领悟与感受,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它从两个角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既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即有感知、记忆、联想、思维等心理因素参与的"认读―理解―领悟―感受"的阅读心理过程,又是一种静态的心理能力。这种心理能力是在长期规范的语文知识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领悟和感受语言文字内在意义的能力。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语感作为一种能力,绝不是靠灌输生成,而只能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习得。它具有敏税性、理解性等多方面特征。构成了语感的系统和听、说、读、写的核心。自动化了心智功能。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对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四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感能力。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蕴,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潜心吟咏,才能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久之,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语言学家许国璋先生说:"寒假在家,取出书试读、再读,在梦中背书。开始时起立大声背书,一口气即是五页。"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两位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二、创设一个好的听说环境,增强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创设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听和说的海洋中。一个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应改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爱听你的课,这可以从表情、手势、音调、动作、语言等方面努力。为了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畅游,应尽量开创各种条件,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创设听说情景。其实,光靠课堂45分钟学习语文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我在这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例如演讲比赛、趣味接龙、语文大观园、语文讲座、黑板报、手编报、班级日报等。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信息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也有助于语感的发生与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写则有助于
语感的表现与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有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语文,培养语感,就要多写。我觉得写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写,如抄写、默写、听写等。二是创造性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它学习形式,其它练习形式所取代不了的。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语言思维能力,而写作的训练对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如鲁迅的《百草园》中的第二自然段,作者极力描绘了春、夏、秋三季的自然景物和乐趣,写得具体、真切、生动。同样写色彩,菜畦用"碧绿"修饰,桑椹用"紫红"形容;同是写声音,鸣蝉是"长吟",油蛉是"低唱",蟋蟀是"弹琴",给人的感受不同。因此,学了后可让学生模仿此段的景物描写,学习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一段表现景物的话;再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作者着重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韩麦尔先生的性格,因此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段话,通过描写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此类推,学了《孔乙己》,让学生运用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了《从宜宾到重庆》,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地方写篇解说词,要求动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这样,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扩展训练中,逐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感。
总而言之,语感在语文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语文教学大纲》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3]祝福泽《武汉市洪山区语感教学实验报告》;夏丐尊、叶圣陶《文心?语汇与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