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已经全面深入到经济发展、社会交往、社会治理、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成为党员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党建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一种更加贴近党员群众生活,更加注重效果的党建工作推进模式就显得愈发重要。“互联网+党建”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融入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为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探索“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建立独具特色的党建阵地,打造指尖上的“党建矩阵”,积极探索有实效、效率高、受党员欢迎的组织活动方式,运用干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生动事例讲好党建故事,传递党的声音,在传统党建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增量和动能,为党建工作创造出新精彩。
思想理论宣传的新阵地。互联网是当前覆盖面最广的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动态都会在第一时间在各级党建网站上发布,上级文件、工作部署和学习材料都能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互联网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且高度集约的信息采集平台。党建信息的发布具有外溢效应,对内可以有效保障党员知情权,对外可以增强党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社会效果。这将极大地扩展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展性。党员的学习教育也不再局限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网络的适时滚动、信息的实时传播,有助于提高党的思想理论传播效率,扩大党的思想理论影响力,及时占领舆情与民意高地;通过文字、图像、影像的结合,增强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性。
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民众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在线留言等新手段新方式,随时、随地和相关部门联系互动。各职能部门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民众诉求、满足民众需求、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极大地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更方便、更快捷、更节约成本地了解民众诉求,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吉林市船营区委于2015年7月7日推出“廉信清风随e拍”,借助手机平台与网站、微博、微信形成四合一的监督举报体系,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反映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据统计,平台上线一个月就收到意见建议186条,收到信访举报36条。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使党员干部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监督,有利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发扬党内民主的新载体。全方位、网格状、立体式的网络沟通和互动方式为党内民主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完善了党内表达和沟通机制,保障了党内表达的真实性;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在虚拟与现实生活中,减少了组织的层级,实现了组织扁平化发展,边缘化的党员或者党组织的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和提升,真正体现了“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党内的一切事务的要求。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越多就越能凝聚群策群力,全方位整合党内各种不同意见和建议,促进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完善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实时“无缝隙”监督,扩大了党内监督范围,同时也壮大了党内民主监督的主体力量。互联网本身强大的交互性和公开性特质为党务公开、阳光施政、民众监督提供了有效载体;党员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党组织可以借助网络公开党务、政务,汇集民情,掌握舆情。
提高党建效能的新手段。“互联网+”党建模式,由传统单向层级的信息传递、被动等待指令的模式,转向多层次多渠道的主动交流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平台办公、电子信息传递等,既简化了当今繁杂的党务工作,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与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将互联网运用于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力推動组织结构从传统模式的科层级向现代模式的扁平化发展,从传统上下级之间封闭的单层信息传递、静候指令,变为上下联系、双向互动的开放式交流。积极推动网络党建,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借力“互联网+”,发展创新党建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提高党建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天地。
对“互联网+党建”的重视程度不够。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影响着执政党与国家、社会、民众关系的运转模式,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难以估量。但一些领导干部只看到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困扰与难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有利因素和机遇。一些党员干部对运用网络开展党建持怀疑、不屑的态度,甚至存在不懂网、不学网、不用网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网络信息则采取“躲、堵、压”的做法,甚至对发帖者进行追踪报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网络不过是群众娱乐消遣的工具,忽略了互联网正在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
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不足。近些年来,各地组织部门都建立了党建网站,网民可以上网浏览党建信息,了解党务知识,阅读党建理论研究文章,进入论坛探讨有关党建问题。但与其它一些网站相比,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点击率不高,吸引力还不强。从内容上看,大部分党建网站主要依附于平面媒体,把有关文字和图片简单发布,全面、系统、深入地发布评论、图片、视频、动画信息以及部门重要档案数据资料偏少。从栏目设计上看,重宣传而轻学习和互动,多形式而少实用价值;从管理上看,缺少真正懂党建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对党建相关信息不能做出及时反应,网页内容更新缓慢。有的党建网站开通了领导信箱、党员论坛等意见收集渠道,但并未做出及时答复,党员干部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在线平台基本处于休眠和僵尸状态。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建网站实际功能的发挥。 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较低。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網络化建设是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拓展党组织服务领域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助发展、聚人心、促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受思想认识、科技素养及财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党员流动性强所带来的党员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是习惯按照原有思路去解决,而在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参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明显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远程教育系统,也因为存在制作和播放的内容与实际不相切合的问题,导致学用脱节,作用发挥有限。
网络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互联网是新生事物,对其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尽管我国已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等有关文件,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处理和解决,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也会受到抑制。因此,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规范网上言行,是促进党的建设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进而产生积极效应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互联网+党建”是以党建信息化提升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观延伸到虚拟社会层面,实现了人民需求和政党服务之间的精准、实时、有效对接。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运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党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党组织必须主动作为、加强管理,提高运用能力,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党建”的长效机制。
中央牵头,积极构建一体化党务平台。目前,个别地方党组织在“互联网+党建”的工作中存在着敷衍了事、响应“一阵风”、党建平台“一孤岛”等现象,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中央要求的非强制性和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由中央牵头,积极作为,主动构建一体化党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个别地区响应“一阵风”的问题,真正重视互联网在党建中的巨大作用。具体来讲,中央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筹规划,建立自上而下的党务平台门户框架,组织工作、纪检工作、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对外交流工作等,分门别类、条块清晰、协调推进,各地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根据当地党务工作实际进行窗口开发、内容更新,以实现各地党务平台互联共通、上下互动,各地各级党建工作同步推进,促进党的建设有序、有效、实时展开,促使党的政策快速落地开花。
各级帮扶,提高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技术条件、党员素质等等。目前,基层党建和互联网结合程度还很低,这就需要以县级党组织为主体,市级党组织参与,并给予乡镇党组织“互联网+党建”工作技术支持、培训支持、经费支持和人员支持。一是在考察乡镇党务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县级党组织积极帮助当地建立、开发党组织门户网站,帮助开发基层网络管理系统,设计党员干部信息、网上业务服务窗口、日常工作审批、绩效考核栏等。二是做好乡镇党员干部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帮助乡镇党员干部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引导其通过微博、微信及时推送政策信息、建设成果,积极回应网民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提高乡镇信息化水平使乡镇党组织直面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服务、管理等功能,提高执政效率,改善基层党组织形象和服务水平。
重视教育,树立网络群众工作观。积极发挥党委宣传部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加强群众工作观教育,深化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观的理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网络群众观。一是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公共网络空间,坚持把党的领导权延伸到网络上来。二是要提升党员干部应用互联网的能力,通过培训授课、专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融入互联网,熟练掌握网络办公、网络服务本领,鼓励党员干部积极与网民沟通互动,倾听网民呼声、征集网络民意、回应网民诉求,提高与网民互动能力。
信息共享,打造党政数据新型资源库。推动“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应充分借力大数据和云平台,建立统一的党政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员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打造党员信息资源库。实现党员信息、党员动态、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党员考察等管理模块化,促进党员管理的系统化发展。同时,同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风党纪、功过政绩等信息,为党的反腐倡廉、整风肃纪、干部升迁等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建立民意诉求、网络舆情数据库,联通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留言板、评论区,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了解民众诉求,掌控网络舆论,为党的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有法可依,完善“互联网+党建”法律法规。网络是把双刃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党务活动关乎党政部门乃至国家的利益,鉴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不可控性,开展“互联网+党建”模式,把党务活动透明化置于互联网上,亟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保障。应制定统一的互联网党务法,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公开法、信息安全法、网络监督法、远程教育法、电子投票法等,形成独立、完善的电子党务信息法律体系,让“互联网+党建”模式发展有法可依。(作者单位: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一、“互联网+”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平台
思想理论宣传的新阵地。互联网是当前覆盖面最广的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动态都会在第一时间在各级党建网站上发布,上级文件、工作部署和学习材料都能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互联网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且高度集约的信息采集平台。党建信息的发布具有外溢效应,对内可以有效保障党员知情权,对外可以增强党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社会效果。这将极大地扩展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展性。党员的学习教育也不再局限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网络的适时滚动、信息的实时传播,有助于提高党的思想理论传播效率,扩大党的思想理论影响力,及时占领舆情与民意高地;通过文字、图像、影像的结合,增强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性。
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党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民众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在线留言等新手段新方式,随时、随地和相关部门联系互动。各职能部门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民众诉求、满足民众需求、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极大地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更方便、更快捷、更节约成本地了解民众诉求,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吉林市船营区委于2015年7月7日推出“廉信清风随e拍”,借助手机平台与网站、微博、微信形成四合一的监督举报体系,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反映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据统计,平台上线一个月就收到意见建议186条,收到信访举报36条。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使党员干部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监督,有利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发扬党内民主的新载体。全方位、网格状、立体式的网络沟通和互动方式为党内民主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完善了党内表达和沟通机制,保障了党内表达的真实性;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在虚拟与现实生活中,减少了组织的层级,实现了组织扁平化发展,边缘化的党员或者党组织的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和提升,真正体现了“在一律平等和毫无例外的条件下”来处理党内的一切事务的要求。广大党员群众参与越多就越能凝聚群策群力,全方位整合党内各种不同意见和建议,促进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完善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实时“无缝隙”监督,扩大了党内监督范围,同时也壮大了党内民主监督的主体力量。互联网本身强大的交互性和公开性特质为党务公开、阳光施政、民众监督提供了有效载体;党员群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党组织可以借助网络公开党务、政务,汇集民情,掌握舆情。
提高党建效能的新手段。“互联网+”党建模式,由传统单向层级的信息传递、被动等待指令的模式,转向多层次多渠道的主动交流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平台办公、电子信息传递等,既简化了当今繁杂的党务工作,又提高了党建工作的科技含量与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将互联网运用于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力推動组织结构从传统模式的科层级向现代模式的扁平化发展,从传统上下级之间封闭的单层信息传递、静候指令,变为上下联系、双向互动的开放式交流。积极推动网络党建,通过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将极大简化繁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借力“互联网+”,发展创新党建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提高党建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天地。
二、“互联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互联网+党建”的重视程度不够。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影响着执政党与国家、社会、民众关系的运转模式,它所蕴含的巨大潜力难以估量。但一些领导干部只看到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困扰与难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有利因素和机遇。一些党员干部对运用网络开展党建持怀疑、不屑的态度,甚至存在不懂网、不学网、不用网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对一些网络信息则采取“躲、堵、压”的做法,甚至对发帖者进行追踪报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网络不过是群众娱乐消遣的工具,忽略了互联网正在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
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不足。近些年来,各地组织部门都建立了党建网站,网民可以上网浏览党建信息,了解党务知识,阅读党建理论研究文章,进入论坛探讨有关党建问题。但与其它一些网站相比,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点击率不高,吸引力还不强。从内容上看,大部分党建网站主要依附于平面媒体,把有关文字和图片简单发布,全面、系统、深入地发布评论、图片、视频、动画信息以及部门重要档案数据资料偏少。从栏目设计上看,重宣传而轻学习和互动,多形式而少实用价值;从管理上看,缺少真正懂党建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对党建相关信息不能做出及时反应,网页内容更新缓慢。有的党建网站开通了领导信箱、党员论坛等意见收集渠道,但并未做出及时答复,党员干部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在线平台基本处于休眠和僵尸状态。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建网站实际功能的发挥。 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较低。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網络化建设是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拓展党组织服务领域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助发展、聚人心、促和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受思想认识、科技素养及财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党员流动性强所带来的党员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是习惯按照原有思路去解决,而在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参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明显欠缺,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远程教育系统,也因为存在制作和播放的内容与实际不相切合的问题,导致学用脱节,作用发挥有限。
网络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互联网是新生事物,对其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尽管我国已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等有关文件,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处理和解决,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也会受到抑制。因此,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规范网上言行,是促进党的建设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进而产生积极效应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三、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互联网+党建”是以党建信息化提升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观延伸到虚拟社会层面,实现了人民需求和政党服务之间的精准、实时、有效对接。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运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党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党组织必须主动作为、加强管理,提高运用能力,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党建”的长效机制。
中央牵头,积极构建一体化党务平台。目前,个别地方党组织在“互联网+党建”的工作中存在着敷衍了事、响应“一阵风”、党建平台“一孤岛”等现象,这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中央要求的非强制性和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由中央牵头,积极作为,主动构建一体化党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个别地区响应“一阵风”的问题,真正重视互联网在党建中的巨大作用。具体来讲,中央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筹规划,建立自上而下的党务平台门户框架,组织工作、纪检工作、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对外交流工作等,分门别类、条块清晰、协调推进,各地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根据当地党务工作实际进行窗口开发、内容更新,以实现各地党务平台互联共通、上下互动,各地各级党建工作同步推进,促进党的建设有序、有效、实时展开,促使党的政策快速落地开花。
各级帮扶,提高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技术条件、党员素质等等。目前,基层党建和互联网结合程度还很低,这就需要以县级党组织为主体,市级党组织参与,并给予乡镇党组织“互联网+党建”工作技术支持、培训支持、经费支持和人员支持。一是在考察乡镇党务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县级党组织积极帮助当地建立、开发党组织门户网站,帮助开发基层网络管理系统,设计党员干部信息、网上业务服务窗口、日常工作审批、绩效考核栏等。二是做好乡镇党员干部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帮助乡镇党员干部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引导其通过微博、微信及时推送政策信息、建设成果,积极回应网民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提高乡镇信息化水平使乡镇党组织直面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服务、管理等功能,提高执政效率,改善基层党组织形象和服务水平。
重视教育,树立网络群众工作观。积极发挥党委宣传部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加强群众工作观教育,深化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观的理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网络群众观。一是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公共网络空间,坚持把党的领导权延伸到网络上来。二是要提升党员干部应用互联网的能力,通过培训授课、专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融入互联网,熟练掌握网络办公、网络服务本领,鼓励党员干部积极与网民沟通互动,倾听网民呼声、征集网络民意、回应网民诉求,提高与网民互动能力。
信息共享,打造党政数据新型资源库。推动“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应充分借力大数据和云平台,建立统一的党政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员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打造党员信息资源库。实现党员信息、党员动态、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党员考察等管理模块化,促进党员管理的系统化发展。同时,同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风党纪、功过政绩等信息,为党的反腐倡廉、整风肃纪、干部升迁等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建立民意诉求、网络舆情数据库,联通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留言板、评论区,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了解民众诉求,掌控网络舆论,为党的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有法可依,完善“互联网+党建”法律法规。网络是把双刃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党务活动关乎党政部门乃至国家的利益,鉴于互联网的即时性、不可控性,开展“互联网+党建”模式,把党务活动透明化置于互联网上,亟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保障。应制定统一的互联网党务法,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信息公开法、信息安全法、网络监督法、远程教育法、电子投票法等,形成独立、完善的电子党务信息法律体系,让“互联网+党建”模式发展有法可依。(作者单位:中共吉林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