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b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为歌咏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二、形式标题、代表人物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字,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怀古咏史诗的发展繁盛期是在唐宋两代。唐朝有李白、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人,宋朝有王安石、苏轼、辛弃疾等人。他们的一些作品,代表了怀古咏史诗的最高成就,也是鉴赏和考试的重点。
  三、应解决问题
  在接触到怀古咏史诗的时候,会碰到不少要解决的问题,如:诗人所怀的“古”,所咏的“史”究竟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会写到这些特定的古人、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了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的。只有弄清楚上述四个问题,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对怀古咏史诗进行鉴赏。
  四、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洲,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寄托的是国运衰微的感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石头城》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壮志难酬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壮志难酬,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了”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2.同病相怜型(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志,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蜀相 杜甫。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1.感慨朝代兴亡变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如刘禹锡《石头城》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感伤。
  借古讽今,如李商隐《贾生》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三)理性反思历史: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简介,归纳历史规律等(自己不置身其中)。如:
  题乌江亭 叠题乌江亭 乌 江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的角度。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五、表现手法
  1.借古讽(伤)今(李商隐《贾生》)。
  2.盛衰、今昔对比(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6.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六、实战演练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答: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其他文献
《欹湖》为王维《辋川集》中一首送别之作,明人顾可久谓之:“极闲澹会情”.唐季以降,由于版本不同等原因,致王维《欹湖》“青山卷白云”一句产生了异文:一作“青山卷白云”,(
鲁迅把中国历史上的一治一乱概括为“中国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坟·灯下漫笔》)他在小说中塑造劳苦人民的形象,主要写他们带着封建统治阶级所强加给的种种精神枷锁,不觉悟、不反抗,最终以悲剧退出历史的舞台。而《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童史皆知的典型悲剧妇女形象。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其中,本我是人格结构中
期刊
期刊
期刊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笔者重点针对体育教育所蕴含的内容、教育的外在形式,以及校园文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用事实证明
大学生是保证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全面的教育。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时,不能仅仅进行知识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儒家文化是我国
【摘要】草四沙二+三单元属于高孔高渗边底水稠油油藏,且水体较大。由于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油层存在高孔高渗通道、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原因,易造成边底水的侵入,综合治理前含水上升率为11.5%。对边部井整体氮气泡沫调剖,通过改善吸气剖面及压水锥作用,起到了控水稳油的作用。  【关键词】氮气调剖 控水稳油 稠油油藏  1 油田概况及开发现状  1.1 油田概况  草四区块沙二-三段油藏埋深930-980m,含
期刊
近日,《意见》经网络转发后迅速引发网友讨论。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能将“驻省办”彻底撤销。不过,《意见》并未对所有“驻省办”实行一刀切。
摘 要: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所以当今的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中,教师务必抓住数学的特点,高度抽象性、极强精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来对课堂展开生活化的教学。而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投入自己工作的最大热情为我们的学生服务,并且对于生活要拥有热情,并善于观察,看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融入课堂,怎样的课堂是学生们最乐于接受并参与的,怎样的教学方式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