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支付方式、信用业务运行机制、信息收集与处理、移动金融方面的创新,并且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中的作用,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移动金融
引言
互联网金融模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现如今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否产生了真正的本质上的改变,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安全问题,第三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问题,即涉及到互联网金融体系如何监管、何时监管的问题。
十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支付、众筹、P2P等多种形式,目前也仍然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就将从互联网金融的这三个方面来对其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支付方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金融用户可以“时时在线”,使得金融支付由一个传统的PC端变成了一个移动端,大大地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进一步整合。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支付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支持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上的大额支付问题,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这种支付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包括,用户需要在所在银行中开通网上支付功能,而且证券和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还可以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不用实物货币进行交付,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传统商业银行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信用业务运行机制
互联网信用业务包括众筹、网络贷款等新兴的信用业务方式,包括网络债权投资、网络股权投资。
网络债权投资包括P2P等方式,通过P2P网络贷款方式,使得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能够直接通过网上信贷平台进行信用交易。P2P的网络贷款方式较为典型的就是人人贷,即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贷款活动。借贷公司通过对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等级进行评级,从而提供不同的借款金额,同时收取不同的借款利率,信用等级越低,借款利率越高。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同时将自己的资金借给几百个不同的借款人,从而将不能收回的风险进行分散,这是传统的融资方式是不能做到的。这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小型的贷款融资模式,可以在贷款前对贷款人或者贷款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也可以在贷款后,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进行监督,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借款人的利益,降低了借款风险。
另一种网络债权投资方式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众筹,即小型的公司在互联网平台或者社会性的网络服务平台上,通过合资资助,发售股份或者预售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有好的有创意的项目,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筹资,是一种与传统投资方式不同的股权投资方式。目前,这种筹资方式成为许多中小型的创新型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资金援助,而大多数的投资回报是以项目为主。众筹所具有的方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股权融资,投资者通过投资来获取新型项目的股份,从而获得收益。另一种则是通过预售的方式,小型企业通过在平台上预售自己的创新型产品或者在梦想平台上出售自己的创新性项目来获得投资。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
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是它现如今与传统金融模式和商业银行融资的最大区别。首先,社交网络下的信息更加透明化,使得融资双方的信息获取更加对称,同时社交网络所生成和传播的信息,对于信息个人或者企业没有披露的义务。另外一方面,搜索引擎对于信息的排列、组合、检索更加的智能化,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将信息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分类,不仅缓解了信息的超载和爆发,而且能够使得信息更加满足他的需求。最后,云计算可以保证大量的信息能够被高速且正确的处理,综合起来说就是,在云计算的保障下,搜索引擎将信息精确分类,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可以快速而且准确的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减少了融资的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就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的金融业务,各大银行和第三方支付都开发了不少移动金融产品,但是主要还是以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为主,其中各大银行基本上都开发了手机银行业务,包括手机银行客户端,移动智能机办卡等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地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极大地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商业银行转型的运用
(一)商业银行转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处于中速发展时期时,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存款的流失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新型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的压力之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困难的局面,亟待转型。其中,对于这一严峻的课题,有一种说法是,商业银行的转型应该从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完善开始,从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由之前产品为中心的粗放式的服务模式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集约化的金融模式。另一种说法是互联网金融会倒逼传统的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提高传统金融的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迫使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现象
这种金融加速脱媒的现象又叫做去中介化,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占用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资金,同时利用了大数据的快速信息处理系统,对多而复杂的信息进行准确而又快速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作用,消弱了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支付渠道的模式,造成了渠道的脱媒。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来实现,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渠道脱媒和资金脱媒,消弱了商业银行对于客户信息和数据的掌握,从而造成了信息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许多客户直接经过第三方平台来进行金融业务,不直接与商业银行进行接触从而造成了客户关系的脱媒。 2.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的业务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银行也开始逐渐涉猎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领域。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电商公司也开始加入金融行业的竞争博弈中,而银行也开始通过与非银行机构合作,从而提供金融与非金融合作的服务和产品。线上与线下进行结合,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成为多种商业形态生态系统中,提供不仅限于金融的增值服务。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商业银行互补竞争的格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价值禀赋、竞争格局等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转变为现在的差异化竞争,通过与其他非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行业内的竞争转换成产业间的竞争,最后由竞争转向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中的运用
1.基于大数据时代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在现如今的情况,国内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地同质化现象,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造成了客户的依存度不高,客流损失极为严重。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利用互联网金融灵活多变的优势,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客户需求,将商业银行的决策点放在客户真正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之上。
另外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平台,积极整合内外部的资源,绘制客户偏好曲线,开发客户需求相关业务。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等平台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宣传,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宣传方式更加有效,而且花费较少。与此同时,可以积极的开发社交网络平台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功能,例如,通过在微博上发起投票,来判断客户对于某一产品或者业务的满意程度,从而不断地对业务进行调整,使其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商业银行真正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通过大数据提高产品经营策略的持续优化能力,才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2.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应该转变其观念,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动向,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处理好与现有的第三方机构的竞争关系,实现在移动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方面的技术上的突破,积极地开发和维护网络客户群体。另外一方面,要开发互联网技术和商业银行的用户数据、客户资源的积累,实现管理模式地智能化转型,并且持续的完善相关的配套设备,把商业银行发展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的商业银行。
3.以互联网金融思维完善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型企业的创新型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融资的平台,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较低的投资平台,这主要源于互联网金融可以对借款者或者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不同的信用等级利率水平也不同。通过借款前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评估和借款后对于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4.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业务,实现支付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渠道创新
能够有效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来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突破口。首先是支付方式的创新,由传统的线下支付转向线上和移动客户端的支付,使得支付更加的方便快捷,打造电子账单结算、跨行资金归集的第三方支付结算体系,同时规范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从而使得移动互联网金融更加有保障。
第二个方面就是服务功能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信贷产品、流程、机制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网商融资,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融资技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来销售理财产品,进一步扩大银行的业务覆盖率与服务模式。
服务渠道的创新体现在合理的把握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随时随地可以掌控的移动金融模式。
5.建立智能型的网上银行
建立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营销平台,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对于复杂信息快速而又准确的处理,增强移动终端对于其他业务的辅助作用,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竞争。建立功能齐全、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的移动银行。
充分挖掘客户信息,对业务进行精准投放。建立智能化的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交互使用和共享,从而使得业务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与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进行合作,为客户进行。
支持线上线下协同合作,整合商业银行线上、线下资源,线下为线上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提供,线上为线下提供技术支持和客户数据分析,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从而实现最终组织结构上的转变,使得商业银行的工作更加智能化。
总结
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把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整合,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积极开发线上业务,与非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开发新的业务,将传统业务与移动智能进行结合,利用自己在资金和其他方面的优势,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提升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移动金融
引言
互联网金融模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现如今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否产生了真正的本质上的改变,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的用户安全问题,第三是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问题,即涉及到互联网金融体系如何监管、何时监管的问题。
十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支付、众筹、P2P等多种形式,目前也仍然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本文就将从互联网金融的这三个方面来对其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支付方式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动支付为基础,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金融用户可以“时时在线”,使得金融支付由一个传统的PC端变成了一个移动端,大大地简化了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进一步整合。随着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支付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支持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上的大额支付问题,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这种支付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包括,用户需要在所在银行中开通网上支付功能,而且证券和现金等金融资产的支付还可以直接通过移动互联网,不用实物货币进行交付,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传统商业银行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信用业务运行机制
互联网信用业务包括众筹、网络贷款等新兴的信用业务方式,包括网络债权投资、网络股权投资。
网络债权投资包括P2P等方式,通过P2P网络贷款方式,使得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能够直接通过网上信贷平台进行信用交易。P2P的网络贷款方式较为典型的就是人人贷,即个人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贷款活动。借贷公司通过对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等级进行评级,从而提供不同的借款金额,同时收取不同的借款利率,信用等级越低,借款利率越高。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同时将自己的资金借给几百个不同的借款人,从而将不能收回的风险进行分散,这是传统的融资方式是不能做到的。这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小型的贷款融资模式,可以在贷款前对贷款人或者贷款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也可以在贷款后,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进行监督,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借款人的利益,降低了借款风险。
另一种网络债权投资方式就是在网络上进行众筹,即小型的公司在互联网平台或者社会性的网络服务平台上,通过合资资助,发售股份或者预售的方式来获取资金。有好的有创意的项目,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筹资,是一种与传统投资方式不同的股权投资方式。目前,这种筹资方式成为许多中小型的创新型项目的开发提供了资金援助,而大多数的投资回报是以项目为主。众筹所具有的方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股权融资,投资者通过投资来获取新型项目的股份,从而获得收益。另一种则是通过预售的方式,小型企业通过在平台上预售自己的创新型产品或者在梦想平台上出售自己的创新性项目来获得投资。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信息收集与处理
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处理,是它现如今与传统金融模式和商业银行融资的最大区别。首先,社交网络下的信息更加透明化,使得融资双方的信息获取更加对称,同时社交网络所生成和传播的信息,对于信息个人或者企业没有披露的义务。另外一方面,搜索引擎对于信息的排列、组合、检索更加的智能化,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将信息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分类,不仅缓解了信息的超载和爆发,而且能够使得信息更加满足他的需求。最后,云计算可以保证大量的信息能够被高速且正确的处理,综合起来说就是,在云计算的保障下,搜索引擎将信息精确分类,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使得人们可以快速而且准确的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信息,从而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减少了融资的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就是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来进行的金融业务,各大银行和第三方支付都开发了不少移动金融产品,但是主要还是以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为主,其中各大银行基本上都开发了手机银行业务,包括手机银行客户端,移动智能机办卡等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地安全性也成为了一个极大地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商业银行转型的运用
(一)商业银行转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经济处于中速发展时期时,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存款的流失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新型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的压力之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困难的局面,亟待转型。其中,对于这一严峻的课题,有一种说法是,商业银行的转型应该从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完善开始,从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由之前产品为中心的粗放式的服务模式转化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集约化的金融模式。另一种说法是互联网金融会倒逼传统的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提高传统金融的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迫使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加速脱媒的现象
这种金融加速脱媒的现象又叫做去中介化,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占用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资金,同时利用了大数据的快速信息处理系统,对多而复杂的信息进行准确而又快速的处理,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作用,消弱了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支付渠道的模式,造成了渠道的脱媒。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来实现,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渠道脱媒和资金脱媒,消弱了商业银行对于客户信息和数据的掌握,从而造成了信息脱媒。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许多客户直接经过第三方平台来进行金融业务,不直接与商业银行进行接触从而造成了客户关系的脱媒。 2.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的业务更加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银行也开始逐渐涉猎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领域。许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电商公司也开始加入金融行业的竞争博弈中,而银行也开始通过与非银行机构合作,从而提供金融与非金融合作的服务和产品。线上与线下进行结合,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成为多种商业形态生态系统中,提供不仅限于金融的增值服务。
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重塑商业银行互补竞争的格局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价值禀赋、竞争格局等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银行间的同质化竞争转变为现在的差异化竞争,通过与其他非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行业内的竞争转换成产业间的竞争,最后由竞争转向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中的运用
1.基于大数据时代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在现如今的情况,国内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严重地同质化现象,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造成了客户的依存度不高,客流损失极为严重。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利用互联网金融灵活多变的优势,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客户需求,将商业银行的决策点放在客户真正的需求和关注的热点之上。
另外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平台,积极整合内外部的资源,绘制客户偏好曲线,开发客户需求相关业务。充分利用社交网络等平台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宣传,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宣传方式更加有效,而且花费较少。与此同时,可以积极的开发社交网络平台对于客户信息的收集功能,例如,通过在微博上发起投票,来判断客户对于某一产品或者业务的满意程度,从而不断地对业务进行调整,使其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商业银行真正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通过大数据提高产品经营策略的持续优化能力,才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2.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应该转变其观念,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动向,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处理好与现有的第三方机构的竞争关系,实现在移动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等方面的技术上的突破,积极地开发和维护网络客户群体。另外一方面,要开发互联网技术和商业银行的用户数据、客户资源的积累,实现管理模式地智能化转型,并且持续的完善相关的配套设备,把商业银行发展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的商业银行。
3.以互联网金融思维完善风险管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小型企业的创新型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融资的平台,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较低的投资平台,这主要源于互联网金融可以对借款者或者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不同的信用等级利率水平也不同。通过借款前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评估和借款后对于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4.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业务,实现支付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渠道创新
能够有效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来发展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一大突破口。首先是支付方式的创新,由传统的线下支付转向线上和移动客户端的支付,使得支付更加的方便快捷,打造电子账单结算、跨行资金归集的第三方支付结算体系,同时规范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从而使得移动互联网金融更加有保障。
第二个方面就是服务功能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信贷产品、流程、机制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网商融资,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网络融资技术,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来销售理财产品,进一步扩大银行的业务覆盖率与服务模式。
服务渠道的创新体现在合理的把握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链,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随时随地可以掌控的移动金融模式。
5.建立智能型的网上银行
建立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营销平台,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对于复杂信息快速而又准确的处理,增强移动终端对于其他业务的辅助作用,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竞争。建立功能齐全、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的移动银行。
充分挖掘客户信息,对业务进行精准投放。建立智能化的客户信息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交互使用和共享,从而使得业务能够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营销,与电子商务、移动客户端进行合作,为客户进行。
支持线上线下协同合作,整合商业银行线上、线下资源,线下为线上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提供,线上为线下提供技术支持和客户数据分析,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从而实现最终组织结构上的转变,使得商业银行的工作更加智能化。
总结
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把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核心业务进行整合,时刻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积极开发线上业务,与非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开发新的业务,将传统业务与移动智能进行结合,利用自己在资金和其他方面的优势,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提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