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正值二期课改期间,教师在面对一种新的思考: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隐藏在我们数学教育种的种种弊端: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精确计算、死记硬背公式,致使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严重分离。同时也已经在观念上转变到数学教学要联系现实世界上来。然而数学教学怎样结合实际呢?怎样能更自然更有意地使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呢?希望此文能引发些启示。
一、在生活中寻找更好的数学教育切入点的基本准则
学生的数学涵养要通过将生活经验在课堂中的引入来培养,这是我们当下着重研究的问题,它需要老师能根据学生心理来有意识地改善教学策略,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才能更有效地将生活数学切入数学教育,因此,遵循心理学原则是解决生活切入课堂牵强的基本准则。
第一,要将数学教育联系生活,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規律来施教。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学策略应该是活动性的——即它需要学生心理的投入,寻找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使他们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容意见,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也反过来是遵循学生心理的表现。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动因很重要。我们不该期待儿童能够独自创造或发现整个数学的历史,应该用一些设计精巧、与重要概念相结合的活动去引导他们。对小学生而言,相对强烈、对比鲜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往往易引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或活动结果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则往往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活动吸引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世界,而进入问题情境后能激发他们对目的和任务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我们的生活切入点就找对了。
二、寻找切入点的策略性
1.注意切入点的频次性
我可以理解为生活情境在数学教育中插入的次数,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切入的情境在学生生活中是否经常出现。在学校教学中,切入的次数要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决定。比如《分类》数学课中所涉及的情境都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房间整理、兴趣小组、娱乐场所都是和学生生活非常贴近,且出现频率很高的生活现象。而像那种什么建筑工人之类的情境就较之比较牵强。
一方面,将生活中常出现的数学现象引入课堂,学生熟悉且易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记录生活现象,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频次高了,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购买商品,就会常常用到估算。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在教学中贯穿一些估算的内容。
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课堂生活情景中习得的知识,由于切入情景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从而使学生真正将数学运用于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频次性策略,我们最终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必要的解题技能,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于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会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不一样,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不一样的。
2.注重切入方式的创造性
我们不仅关心教师将生活数学呈现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同时也关心学生再次独创出自己的方法及技巧的能力。在问题不明显的地方、可从多种观点和方法中获得答案的地方、在需要结合很多数学概念的地方,我们可以举多个例子,使学生有可能去探究有趣的,且对个人来讲有意义的“切入点”。
首先是教师的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表现在思维训练“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教师在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一起探究,作为学期的学习评价之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有所建树,我们必须教给他们一种新的“游戏”——这种“游戏”强调合作、问题解决、数学推理以及数学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学生的在创造。当学生积极投身于有意义得数学经历中,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学生不再以来于现成的程序,而是发明出属于自己的新策略,他们选择性地使用大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物和技术来帮助自己工作。这正是我们课改的一个期望,虽然在国内很难作到这样,但是我们可以在二期课改的指导下,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一些这样的符合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在生活数学教学练习中有意识的进行创新活动,师生互动。没有批评制止,只有赞赏和鼓励;不强求标准一致的答案,只追求探索的愉悦;学生再没有死气沉沉的一脸无奈,有的是跃跃欲试的活力。事实证明,只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我们就能拓展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创新空间,就会亲身感受创新的无穷乐趣。
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切入点的注意项
小学数学教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教学中要合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情景适时适度地切如数学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首先,老师要能选择合理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生活问题,题目蕴涵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偏重的对学生数学整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数学计算能力。
其次,教师的角色的正确定位。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呢?我想应该是定位在学生的朋友或是合作者,只是给出建议,由学生决定是否接纳。因为,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生活情景的切入切忌留于形式。我们应当量力而行真正将教学落到实处。着重注意学生问题解决、推理能力的训练,思考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团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样的联系生活的情境学习机会对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准备,这就是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可以这么说,数学教育不是把“数学”赋予模式给孩子,而是要用孩子的理解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孩子必须是自己知识的生成者。
一、在生活中寻找更好的数学教育切入点的基本准则
学生的数学涵养要通过将生活经验在课堂中的引入来培养,这是我们当下着重研究的问题,它需要老师能根据学生心理来有意识地改善教学策略,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才能更有效地将生活数学切入数学教育,因此,遵循心理学原则是解决生活切入课堂牵强的基本准则。
第一,要将数学教育联系生活,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規律来施教。小学时期正是儿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学策略应该是活动性的——即它需要学生心理的投入,寻找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活动,使他们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容意见,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也反过来是遵循学生心理的表现。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动因很重要。我们不该期待儿童能够独自创造或发现整个数学的历史,应该用一些设计精巧、与重要概念相结合的活动去引导他们。对小学生而言,相对强烈、对比鲜明、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刺激往往易引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而对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或活动结果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则往往能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活动吸引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世界,而进入问题情境后能激发他们对目的和任务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这样,我们的生活切入点就找对了。
二、寻找切入点的策略性
1.注意切入点的频次性
我可以理解为生活情境在数学教育中插入的次数,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切入的情境在学生生活中是否经常出现。在学校教学中,切入的次数要根据学校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决定。比如《分类》数学课中所涉及的情境都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房间整理、兴趣小组、娱乐场所都是和学生生活非常贴近,且出现频率很高的生活现象。而像那种什么建筑工人之类的情境就较之比较牵强。
一方面,将生活中常出现的数学现象引入课堂,学生熟悉且易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记录生活现象,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频次高了,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购买商品,就会常常用到估算。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在教学中贯穿一些估算的内容。
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课堂生活情景中习得的知识,由于切入情景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从而使学生真正将数学运用于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注意频次性策略,我们最终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必要的解题技能,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于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会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不一样,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不一样的。
2.注重切入方式的创造性
我们不仅关心教师将生活数学呈现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同时也关心学生再次独创出自己的方法及技巧的能力。在问题不明显的地方、可从多种观点和方法中获得答案的地方、在需要结合很多数学概念的地方,我们可以举多个例子,使学生有可能去探究有趣的,且对个人来讲有意义的“切入点”。
首先是教师的创造性。这里的创造性表现在思维训练“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教师在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一起探究,作为学期的学习评价之一。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有所建树,我们必须教给他们一种新的“游戏”——这种“游戏”强调合作、问题解决、数学推理以及数学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学生的在创造。当学生积极投身于有意义得数学经历中,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找到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学生不再以来于现成的程序,而是发明出属于自己的新策略,他们选择性地使用大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物和技术来帮助自己工作。这正是我们课改的一个期望,虽然在国内很难作到这样,但是我们可以在二期课改的指导下,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添加一些这样的符合学生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在生活数学教学练习中有意识的进行创新活动,师生互动。没有批评制止,只有赞赏和鼓励;不强求标准一致的答案,只追求探索的愉悦;学生再没有死气沉沉的一脸无奈,有的是跃跃欲试的活力。事实证明,只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我们就能拓展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创新空间,就会亲身感受创新的无穷乐趣。
三、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教育切入点的注意项
小学数学教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教学中要合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情景适时适度地切如数学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应用于实际生活。首先,老师要能选择合理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生活问题,题目蕴涵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偏重的对学生数学整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数学计算能力。
其次,教师的角色的正确定位。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呢?我想应该是定位在学生的朋友或是合作者,只是给出建议,由学生决定是否接纳。因为,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生活情景的切入切忌留于形式。我们应当量力而行真正将教学落到实处。着重注意学生问题解决、推理能力的训练,思考的主动性的激发和团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这样的联系生活的情境学习机会对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准备,这就是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可以这么说,数学教育不是把“数学”赋予模式给孩子,而是要用孩子的理解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孩子必须是自己知识的生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