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人文素养内涵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列,作为新课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作者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切身体会介绍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方法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人文素养内涵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列,作为新课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体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007年,焦作市教育局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有幸参加了该活动。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化学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的形成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只有具备高尚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文素养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积极工作,乐观向上,不为自己的权、名、利而发愁、沮丧、忧虑,坚守着自己平平凡凡的工作,陶醉于自己清清淡淡的生活,把教书育人的繁杂工作做得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忙碌而有条理,沉着而有节奏,清贫而又充实。这种平和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自然会感染着学生,师生间因此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关系。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的时期,一个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使其受益无穷。
二、从化学发展史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例如,在讲到炸药时,我顺便提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史,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弟弟在实验中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疾,他依然投身实验。邻居不让他做实验,把他告上法庭,他就到把实验室搬到船上,把船开到湖里去。做爆炸实验时,点燃导火线之后,他居然不快速离开,紧盯着炸药不放,直至自己被炸得浑身是血,也依然站在实验的第一线。坚持不懈的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的时候,更是失败了几百次,用了四年的时间。一个经历四年失败依然不后退的人,是可敬的。同时教育学生要不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许多化学发展史也体现了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了解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侯德榜制碱法时,我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纯碱产量大大减少,加上交通受阻,英国一家制造纯碱的公司乘机抬高碱价,甚至不供货给中国,致使中国以碱为原料的工厂只得倒闭、关门。当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侯德榜听说外国资本家如此卡中国人的脖子时,发誓学成回国,以自己已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振兴中国的民族工业。由于技术封锁,侯德榜只能靠自己不断研究、试验、摸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但苏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导致成本较高,所以侯德榜决定不用苏尔维制碱法,而是另辟新路。他进行了500多次试验把苏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这个制碱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铵厂,为此想收买侯德榜,但是遭到侯德榜的严正拒绝。学生听到这些史实,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爱国主义热情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一直以其求真、求善、求美为自己的最终使命,这为科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高二学习银镜反应的实验时,我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并强调了实验注意事项。到同学们进实验室亲自做这个实验时,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满怀期待。每位学生怀着成功的希望认真地做着实验,有的学生取得了成功,有的没有制得银镜,但因时间关系不能重做。第二天交来的实验报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写下:试管上留下一层均匀的银镜。而对我提出的分析实验不成功原因的这一项无人理睬。我没有刻意批评哪位同学,而是让几位同学说明这样填写的原因,他们回答是依据课本中的现象填写的。自然科学应该尊重实验事实,如果与已知结论不符,就应该认真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再做实验。在我的提议下,一些同学分析了实验不成功的几种因素,并在课下又重新做了这个实验,大家为这几位同学的成功而鼓掌。接着我讲了很多科学家在无数次不成功的实验中,分析失败原因,调整实验方案,最终取得科学成果的事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分析总结是成功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准则,而后者比得到一个正确的实验结论更重要。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形成尊重他人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四、从化学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与化学密切相关。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有一节新内容《环境保护》,它没涉及太多科学技术问题,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把它设计为活动课,并围绕这节课的主题,开展了科普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走向社会搞调查,得到了很多信息。然后我又专门抽出时间给他们进行成果汇报表演,其中第一组的学生以“天空的窟窿——臭氧层空洞”为题进行了演讲。他们把收集来的多方面的资料做成了多媒体并进行展示,声情并茂,语言流畅,博得了大家一片掌声。
第三组的学生通过一系列小实验展示酸性物质对植物、动物(如鱼虫)、建筑材料等的影响,生动直观地说明了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再结合电脑上展示的实物图片,使得“上帝辛酸的眼泪——酸雨”的题目给人以震撼、发人深省的效果。
第六组的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绘画和美工设计方面的优势,制作了以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为主题的展板,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样一来,《环境保护》这节课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到了更广泛的知识,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同学们在这一次的分组活动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并把环保意识渗透到课堂,延伸到课外,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就成为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更可贵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提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口号,不仅自发回收废旧电池,而且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节约用电,珍惜每一滴水。
五、在课堂教学中塑造人文环境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对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我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营造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形象思维、想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创新和自主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通过课堂教学,挖掘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到:单纯传授学生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及时更新观念,真正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一种理念和常规,踏踏实实贯彻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方法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人文素养内涵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列,作为新课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体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007年,焦作市教育局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有幸参加了该活动。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化学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的形成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只有具备高尚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文素养的学生。在教学中,我积极工作,乐观向上,不为自己的权、名、利而发愁、沮丧、忧虑,坚守着自己平平凡凡的工作,陶醉于自己清清淡淡的生活,把教书育人的繁杂工作做得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忙碌而有条理,沉着而有节奏,清贫而又充实。这种平和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自然会感染着学生,师生间因此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关系。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的时期,一个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使其受益无穷。
二、从化学发展史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例如,在讲到炸药时,我顺便提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史,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弟弟在实验中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疾,他依然投身实验。邻居不让他做实验,把他告上法庭,他就到把实验室搬到船上,把船开到湖里去。做爆炸实验时,点燃导火线之后,他居然不快速离开,紧盯着炸药不放,直至自己被炸得浑身是血,也依然站在实验的第一线。坚持不懈的诺贝尔,发明黄色炸药的时候,更是失败了几百次,用了四年的时间。一个经历四年失败依然不后退的人,是可敬的。同时教育学生要不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成功的经验。
许多化学发展史也体现了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了解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到侯德榜制碱法时,我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纯碱产量大大减少,加上交通受阻,英国一家制造纯碱的公司乘机抬高碱价,甚至不供货给中国,致使中国以碱为原料的工厂只得倒闭、关门。当时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侯德榜听说外国资本家如此卡中国人的脖子时,发誓学成回国,以自己已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振兴中国的民族工业。由于技术封锁,侯德榜只能靠自己不断研究、试验、摸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实现了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但苏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导致成本较高,所以侯德榜决定不用苏尔维制碱法,而是另辟新路。他进行了500多次试验把苏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这个制碱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看中了南京的硫酸铵厂,为此想收买侯德榜,但是遭到侯德榜的严正拒绝。学生听到这些史实,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爱国主义热情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一直以其求真、求善、求美为自己的最终使命,这为科学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高二学习银镜反应的实验时,我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实验,并强调了实验注意事项。到同学们进实验室亲自做这个实验时,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满怀期待。每位学生怀着成功的希望认真地做着实验,有的学生取得了成功,有的没有制得银镜,但因时间关系不能重做。第二天交来的实验报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写下:试管上留下一层均匀的银镜。而对我提出的分析实验不成功原因的这一项无人理睬。我没有刻意批评哪位同学,而是让几位同学说明这样填写的原因,他们回答是依据课本中的现象填写的。自然科学应该尊重实验事实,如果与已知结论不符,就应该认真分析失败原因,重新再做实验。在我的提议下,一些同学分析了实验不成功的几种因素,并在课下又重新做了这个实验,大家为这几位同学的成功而鼓掌。接着我讲了很多科学家在无数次不成功的实验中,分析失败原因,调整实验方案,最终取得科学成果的事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分析总结是成功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准则,而后者比得到一个正确的实验结论更重要。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形成尊重他人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四、从化学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与化学密切相关。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有一节新内容《环境保护》,它没涉及太多科学技术问题,属于人文知识的范畴。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把它设计为活动课,并围绕这节课的主题,开展了科普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走向社会搞调查,得到了很多信息。然后我又专门抽出时间给他们进行成果汇报表演,其中第一组的学生以“天空的窟窿——臭氧层空洞”为题进行了演讲。他们把收集来的多方面的资料做成了多媒体并进行展示,声情并茂,语言流畅,博得了大家一片掌声。
第三组的学生通过一系列小实验展示酸性物质对植物、动物(如鱼虫)、建筑材料等的影响,生动直观地说明了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再结合电脑上展示的实物图片,使得“上帝辛酸的眼泪——酸雨”的题目给人以震撼、发人深省的效果。
第六组的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绘画和美工设计方面的优势,制作了以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为主题的展板,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样一来,《环境保护》这节课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到了更广泛的知识,体会到求知的乐趣。同学们在这一次的分组活动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并把环保意识渗透到课堂,延伸到课外,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就成为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更可贵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提出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口号,不仅自发回收废旧电池,而且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节约用电,珍惜每一滴水。
五、在课堂教学中塑造人文环境
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内涵之一,对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我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营造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围,平等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开放思想、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以及形象思维、想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创新和自主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通过课堂教学,挖掘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到:单纯传授学生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及时更新观念,真正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一种理念和常规,踏踏实实贯彻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