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汉语量词的学习使用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原因在于汉语中量词种类多样,这是外国留学生掌握并且正确使用汉语量词必须克服的困难。量词“条”使用频率高,可搭配范围广,使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量词“条”时产生困惑和不解。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条
一、“条”的语义演变情况
“条”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量词之一。 “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条,小枝也,从木攸声。”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学者推断出“条”最初的意义:(1)树的一部分:“犹若树之枝,生乎根株,根株毁则枝条不茂。”(《周易正义》)(2)长条形:“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尔雅注疏》)由此可见“条”最原始是指称事物的名词。在先秦和西汉时期的文献中,还没有“条”作量词的用法。时至东汉,由“条”的本义“枝条”经历语法化表示“条状物”的量词才开始出现并使用。①之后“条”作为量词的语法功能得到确立并广泛使用。唐朝时期其作为量词的用法已经较为成熟。(孟繁杰,2009)在现代,“条”作为量词的用法已占其用法的主体部分,能搭配的名词种类繁多。《现代汉语八百词》②中,“条”的解释是:
量1,用于长条形的东西:一条街、一条河、一条山脉......
引申于人体:一条人命、一条心......
量2,表示抽象事物:一条妙计、一条出路、一条新闻......
二、量词“条”句法-语义的辨析
(一)与“条”搭配时数词的情况
1、数词为“一”
如:①一条命、②一条心等。这样组合的原因与量词“条”修饰的名词有关。量词“条”在指代人体方面占有独特的地位,这类数量搭配的结构是名词先对量词进行选择,再作用于量词前面的数词。还涉及到一些修辞用法,在后文中会提到。
2、数词为固定数字
与“条”搭配时根据语境和常识的需要,量词“条“前面的数词只能是固定的数字,这些数字受常识的约束。
①“在这次战斗中,他的一条腿负伤了。”
②“爬了一天的山,我的两条腿好像灌了铅一样。”
这样的搭配首先依据的是常识,人体只有两条腿,两条胳膊,所以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腿”、“胳膊”和“条”搭配时,前面的数词仅限于“一”、“二”超出这些数字就违法了语言之外的大的常识范围了。
3、其他
上述的例子均是根据名词的性质和特点左右了量词前面的数词的选用,在与“条”搭配的其他名词中,大部分对于数词没有特别的要求。
(二)“条”对名词的选择情况。
1、量词“条”及其他量词均可修饰的名词
这类名量搭配的词组,对于数词没有特别的要求,侧重的是量词与名词的相互限制和选择,如:
①一条鱼/一尾鱼②一条狗/一只狗
③一条鞭子/一根鞭子④一条新闻/一则新闻
⑤一条河/一道河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条”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与别的量词相互替换修饰名词。差别在于运用不同的量词,形成的不同的语义效果。由于量词的数量很多,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词义的虚化和泛化,造成一个名词可以与不同的量词组合,其表达的意义基本一致,不会影响交际信息的准确传递。另外,词义之间边界的模糊性,使几个量词都可以修饰同样的一个名词,如何选择最正确、最得体的量词进行组合,要建立在对量词的词性和词义深入的研究和体会的基础上。
2、只能用量词“条”修饰的名词
具体事物:①一条街 ②一条裤子
与人体有关:①一条命 ②一条腿”
只能与量词“条”搭配的名词数量较少。大部分是根据“条”字其本义的衍生和虚化义借用来修饰,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搭配。故在研究名量搭配的同时,我们要着眼于社会大环境中。
根据量词语用方面的考查,量词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与数词搭配的语法功能,还具修辞功能,在描写人物、景物,抒发感情等方面,表达效果贴切鲜明、富有感情色彩。③量词语用中的形象色彩、语体色彩在遣词造句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如:
①“一尾鱼”与“一条鱼”
②“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与“一根水草”
③“一条好汉”与“一个好汉”
三、留学生量词“条”主要偏误类型及原因
(一)关于量词“条”的使用偏误类型
1、搭配错误
①我也会帮他们引导一个光明的路。
②我买了一件就裤子。
③选哪个路,是自己决定的。
④这样的生活就像一只离开谁的鱼。
⑤比如大家读其中一种新闻的时候……
⑥现在我在中国留学,也是我选的一种路。
以上例句属于搭配错误的偏误类型。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指定的名量搭配不太熟悉,没有形成名词对量词选择的关联机制。
2、量词“条”过度泛化使用
①一条啤酒。
②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发伊妹儿,去发一条,也不麻烦。
③流行音乐,在我心目中,是一条门。
④对我来说,这是一条很难回答得问题。
⑤我认为歌曲能给人们一条希望。
从过度泛化的偏误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基本理解汉语“数量名”的结构,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明了量词“条”的使用范围和搭配的对象。
3、量词成分多余或遗漏
①那本书告诉他们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立着一块条牌。
②孩子才不会走错条路。
③我认为安乐死有其可取之处,但得以几可准则为大前提。
④他们帮我开通未来光明的路。 成分多余的偏误数量较少,表现为学生在造句时使用了两个及两个以上量词修饰一个名词,或者在不应该使用量词的地方错误地添加了量词。成分的遗漏恰好与上述情况相反。这样的偏误一般出现在学生初学汉语,“数量名”结构掌握不够稳定的情况下。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1、汉语量词的复杂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④
汉语量词的复杂性是外国留学生在选择和使用量词进行交流过程中,极易出现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汉语语法、语义、语用方面,都反应出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交合融会的情况。如:“一条狗”、“一条鱼”,由于“条”作为量词修饰的事物均具有共同的长条形的特点,得以搭配。同时由于量词和名词的双向选择以及形容名词时的侧重点不同,为了使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出现了量词“条”及其他量词“多对一”的情况。量词蕴含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使量词与名词搭配时,还要考虑到语言使用时的语用意义和修辞色彩的情况。在讲究举例的同时,需要兼顾语义色彩。如:“一个好汉”、“一位好汉”、“一条好汉”。同样形容“好汉”,三个量词表示着三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外国学生倍感困惑和困难的问题所在。
2、留学生母语与汉语的距离
在一定数量的欧美学生中,由于学生母语同汉语不一样,不存在大规模的量词,以及汉语大部分量词是从名词及其他词性转换而来等原因,致使学生在量词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困惑。在使用时,存在规避的现象,如忘记使用量词:许多英语国家初级水平学生会经常出现“一狗”、“一苹果”、“一月”等偏误。抑或一直使用仅掌握较好且搭配范围最广的几个量词如“个”、“只”、“条”等,而忽视了其他量词的使用从而形成量词“条”泛化使用。另外,如汉语和马来语都有较为丰富的量词,但是母语为马来语的学生在汉量词使用时也会出现偏误,如:
①“我昨天去买了两本邮票。”
②“刘德华开了两出演唱会。”⑤
就算语言间有同样的量词使用范围,但是其语序也是不同的。如日语的“书”用量词“本”修饰,但量词放在助词后,与作为主语的名词不相连。
3、汉语教材原因
量词作为生词出现在汉语教材中比较少,许多教材缺乏对其的重视及与之配套的讲解和练习。《汉语词汇等级大纲》(大纲)中甲级词1033个,其中量词57个,仅占总词汇的5%。许多教材和相应的练习中,常用量词的复现情况也参差不齐。梁慧(2009)对《汉语教程》全册中出现的量词进行了统计,发现个体“个”、“本”、“件”、“次”在教材中复现率最高,当然,仍有少数常用的量词,在教材中复现情况基本为零。⑥“条”就是其中之一。国内很多汉语教材在初级阶段的课本中已经引入了“条”作为量词的用法和内容,但是却相当简略,一带而过。如《新概念汉语初级课本Ⅰ》第十四课《再来半条鱼吧》⑦、《汉语教程一年级教材第二册上》⑧《交际汉语口语2》⑨第二课的练习突然出现“条”作为量词的练习,但在之前课文中没有出现“条”的讲练。在相应的课后配套练习中,也没有对“条”作为量词可搭配的名词及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巩固训练。同时在上述教材中,学生只接触了初级课本中出现的能与量词“条”搭配的仅有的一个或者两个名词,使学生产生一种“条”作为量词不常用的想法,进而对于量词“条”的使用和搭配形成轻视甚至回避的倾向,造成在该使用量词“条”时,忘记使用,形成量词遗漏现象。
四、对外汉语量词“条”教学初探
(一)引入词源分析,说明量词及其本义之间的联系
以“条”为例,可根据“条”的本意与本来的词性入手,介绍“条”在以前是只树的枝条的意思,随后发展成为量词,但由于词义具有传承因循的性质,作为量词的“条”依然保留原义的一些表义特点,在选择与“条”搭配的名词时,也应该遵循“条”最原始的意义的特征。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量词“条”所能搭配的名词范围的原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有效地转变学生死记硬背量词与名词搭配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量词的学习。卜海艳(《试论词源分析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中的作用》,2008)也有类似阐述⑩。
(二)改进、完善汉语教材
对于初级水平的教材,可以以几课为一单元,在单元结束时,设置相关的本单元涉及的量词的训练环节,有助于学生对于近期学习过的量词进行回顾和复习。对于中高级水平的教材,可在每课课文的后面,添加趣味阅读、中国文化知识等模块,如《我的汉语教室》、《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等。也可以将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情况,搭配多种名词的特点,结合量词溯源,整合成小短文或者小故事,放在课文最后,作为学生教材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觉了解汉语量词的起源发展,完善教材课文内容,并根据课外阅读,配套出若干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同时对于相关课文,量词作为生词的情况,可在课文下尽量详细做好量词与名词搭配例举情况的脚注或尾注,不占课文篇幅,又可提醒教师遇到量词情况,应根据学生程度,展开不同程度,详略相异的讲解和强调,也让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汉语中存在“一量多名”的情况。
(三)分阶段进行量词教学
1、打好基础,巩固量词语法结构,建立量词、名词“一对一”的关系
对于语言初学者来说,语法无疑是建立新的语言结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汉语初学者也是一样,在这一阶段,应巩固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的语法结构,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语法结构的同时,对于《大纲》甲级词汇中出现的量词,就学生已学过的生词,进行搭配,组成汉语数量名的结构。如“一张桌子”、“一本书”、“一条狗”、“一只笔”等。使他们建立汉语表达需要量词的概念和语言习惯,并以此激励学生举一反三,根据图片或者提示,建立名词、量词的映射,看到某一量词或某一名词能够快并正确地说出与之相对的名词、量词。
2、强调汉语量词“一对多”现象的普遍存在性 名词与量词的关系有中心和外围之分。中心是指有理据性的能够直观理解的意义。如“条”最初在《说文解字》中的意义是指细小的枝条,故量词“条”最初搭配的名词即是与“小枝”有着亲密关系的事物。而外围的关系则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词义的不断变化和人们认识的发展,通过本义的意象、隐喻、转喻等方式和手段,和名词搭配的现象。量词和名词搭配的中心和外围相互交织。这就形成了汉语量词“一对多”的现象。故在汉语量词教学中,单纯引入词源的分析,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名量搭配上出现的偏误,还应以此为基础,引入与该量词表形表义相关的名词,进行名量搭配练习,让学生明白,一个量词可以同不同类型事物名词进行搭配,且这些事物之间存在量词本义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针对此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在讲授量词“条”的时候,有层次有顺序地展示能与“条“搭配的事物,从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事物进行展示。并结合课后练习,及时巩固常用的“一对多”的搭配情况。
3、重视汉语量词“多对一”的现象
汉语的量词存在一词多义和词语族群关系的情况。如“鱼”,汉语与“鱼”进行搭配的量词可以为“尾”和“条”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同时,量词也是有族群的,即量词语义近义的现象,如“条”和“头”、“条”和“尾”、“位”和“个“、“遍”、“次”和“下”等都是近义的量词。量词“多对一”的现象,是由于语体色彩、表达感情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语用的得体性要求我们在名量词“多对一”的情况下选择最为贴切的量词对名词进行修饰。在学生掌握量词与名词的基本搭配之后,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同义量词的语用比较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数量较多,象征性强的语料,给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汉语量词的“多对一”现象,是由于汉语不同情况,不同语体的表达需要而产生的,尽量用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或熟知的语言对比的方法达到令学生理解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从思想上,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汉语量词“多对一”的现象。其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为学生归纳出不同量词修饰同一名词的不同使用情境和产生的表达效果。最后强调讲练结合,准备强度、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教学或片段教学的效果。如在同一句话中换用量词,让学生朗读两句不同量词的句子等。应对汉语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讲授汉语量词的“多对一”现象,通过教师、教材讲解使得学生在汉语量词的选择和使用更加得体和地道。
[注释]
①孟繁杰.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35-40.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9.
③徐根松.量词的语法、语用考察[J].湖南学院学报,2007,28(1):64-69.?
④关执印.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类型及对策[J].吉林教育学学报,2011,1(27):77-78.
⑤李金凤.汉语、马来语各量词比较研究[J].科技文汇,2009,9:262-264.
⑥梁慧.对外汉语教材与学习者量词习得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⑦刘德联、张园.新概念汉语初级本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0-80.
⑧杨寄洲. 汉语教程一年级教材第二册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9-40.
⑨陈作宏.汉语交际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
⑩卜海艳.试论词源分析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学研究,2008,3:54-56.
顾月云.我的汉语教室[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孙冰.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条
一、“条”的语义演变情况
“条”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量词之一。 “条”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条,小枝也,从木攸声。”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学者推断出“条”最初的意义:(1)树的一部分:“犹若树之枝,生乎根株,根株毁则枝条不茂。”(《周易正义》)(2)长条形:“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尔雅注疏》)由此可见“条”最原始是指称事物的名词。在先秦和西汉时期的文献中,还没有“条”作量词的用法。时至东汉,由“条”的本义“枝条”经历语法化表示“条状物”的量词才开始出现并使用。①之后“条”作为量词的语法功能得到确立并广泛使用。唐朝时期其作为量词的用法已经较为成熟。(孟繁杰,2009)在现代,“条”作为量词的用法已占其用法的主体部分,能搭配的名词种类繁多。《现代汉语八百词》②中,“条”的解释是:
量1,用于长条形的东西:一条街、一条河、一条山脉......
引申于人体:一条人命、一条心......
量2,表示抽象事物:一条妙计、一条出路、一条新闻......
二、量词“条”句法-语义的辨析
(一)与“条”搭配时数词的情况
1、数词为“一”
如:①一条命、②一条心等。这样组合的原因与量词“条”修饰的名词有关。量词“条”在指代人体方面占有独特的地位,这类数量搭配的结构是名词先对量词进行选择,再作用于量词前面的数词。还涉及到一些修辞用法,在后文中会提到。
2、数词为固定数字
与“条”搭配时根据语境和常识的需要,量词“条“前面的数词只能是固定的数字,这些数字受常识的约束。
①“在这次战斗中,他的一条腿负伤了。”
②“爬了一天的山,我的两条腿好像灌了铅一样。”
这样的搭配首先依据的是常识,人体只有两条腿,两条胳膊,所以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腿”、“胳膊”和“条”搭配时,前面的数词仅限于“一”、“二”超出这些数字就违法了语言之外的大的常识范围了。
3、其他
上述的例子均是根据名词的性质和特点左右了量词前面的数词的选用,在与“条”搭配的其他名词中,大部分对于数词没有特别的要求。
(二)“条”对名词的选择情况。
1、量词“条”及其他量词均可修饰的名词
这类名量搭配的词组,对于数词没有特别的要求,侧重的是量词与名词的相互限制和选择,如:
①一条鱼/一尾鱼②一条狗/一只狗
③一条鞭子/一根鞭子④一条新闻/一则新闻
⑤一条河/一道河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条”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与别的量词相互替换修饰名词。差别在于运用不同的量词,形成的不同的语义效果。由于量词的数量很多,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词义的虚化和泛化,造成一个名词可以与不同的量词组合,其表达的意义基本一致,不会影响交际信息的准确传递。另外,词义之间边界的模糊性,使几个量词都可以修饰同样的一个名词,如何选择最正确、最得体的量词进行组合,要建立在对量词的词性和词义深入的研究和体会的基础上。
2、只能用量词“条”修饰的名词
具体事物:①一条街 ②一条裤子
与人体有关:①一条命 ②一条腿”
只能与量词“条”搭配的名词数量较少。大部分是根据“条”字其本义的衍生和虚化义借用来修饰,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搭配。故在研究名量搭配的同时,我们要着眼于社会大环境中。
根据量词语用方面的考查,量词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与数词搭配的语法功能,还具修辞功能,在描写人物、景物,抒发感情等方面,表达效果贴切鲜明、富有感情色彩。③量词语用中的形象色彩、语体色彩在遣词造句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如:
①“一尾鱼”与“一条鱼”
②“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与“一根水草”
③“一条好汉”与“一个好汉”
三、留学生量词“条”主要偏误类型及原因
(一)关于量词“条”的使用偏误类型
1、搭配错误
①我也会帮他们引导一个光明的路。
②我买了一件就裤子。
③选哪个路,是自己决定的。
④这样的生活就像一只离开谁的鱼。
⑤比如大家读其中一种新闻的时候……
⑥现在我在中国留学,也是我选的一种路。
以上例句属于搭配错误的偏误类型。从例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指定的名量搭配不太熟悉,没有形成名词对量词选择的关联机制。
2、量词“条”过度泛化使用
①一条啤酒。
②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发伊妹儿,去发一条,也不麻烦。
③流行音乐,在我心目中,是一条门。
④对我来说,这是一条很难回答得问题。
⑤我认为歌曲能给人们一条希望。
从过度泛化的偏误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基本理解汉语“数量名”的结构,但是不能够很好的明了量词“条”的使用范围和搭配的对象。
3、量词成分多余或遗漏
①那本书告诉他们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立着一块条牌。
②孩子才不会走错条路。
③我认为安乐死有其可取之处,但得以几可准则为大前提。
④他们帮我开通未来光明的路。 成分多余的偏误数量较少,表现为学生在造句时使用了两个及两个以上量词修饰一个名词,或者在不应该使用量词的地方错误地添加了量词。成分的遗漏恰好与上述情况相反。这样的偏误一般出现在学生初学汉语,“数量名”结构掌握不够稳定的情况下。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1、汉语量词的复杂性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④
汉语量词的复杂性是外国留学生在选择和使用量词进行交流过程中,极易出现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汉语语法、语义、语用方面,都反应出的汉语与中国文化的交合融会的情况。如:“一条狗”、“一条鱼”,由于“条”作为量词修饰的事物均具有共同的长条形的特点,得以搭配。同时由于量词和名词的双向选择以及形容名词时的侧重点不同,为了使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出现了量词“条”及其他量词“多对一”的情况。量词蕴含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这使量词与名词搭配时,还要考虑到语言使用时的语用意义和修辞色彩的情况。在讲究举例的同时,需要兼顾语义色彩。如:“一个好汉”、“一位好汉”、“一条好汉”。同样形容“好汉”,三个量词表示着三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外国学生倍感困惑和困难的问题所在。
2、留学生母语与汉语的距离
在一定数量的欧美学生中,由于学生母语同汉语不一样,不存在大规模的量词,以及汉语大部分量词是从名词及其他词性转换而来等原因,致使学生在量词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困惑。在使用时,存在规避的现象,如忘记使用量词:许多英语国家初级水平学生会经常出现“一狗”、“一苹果”、“一月”等偏误。抑或一直使用仅掌握较好且搭配范围最广的几个量词如“个”、“只”、“条”等,而忽视了其他量词的使用从而形成量词“条”泛化使用。另外,如汉语和马来语都有较为丰富的量词,但是母语为马来语的学生在汉量词使用时也会出现偏误,如:
①“我昨天去买了两本邮票。”
②“刘德华开了两出演唱会。”⑤
就算语言间有同样的量词使用范围,但是其语序也是不同的。如日语的“书”用量词“本”修饰,但量词放在助词后,与作为主语的名词不相连。
3、汉语教材原因
量词作为生词出现在汉语教材中比较少,许多教材缺乏对其的重视及与之配套的讲解和练习。《汉语词汇等级大纲》(大纲)中甲级词1033个,其中量词57个,仅占总词汇的5%。许多教材和相应的练习中,常用量词的复现情况也参差不齐。梁慧(2009)对《汉语教程》全册中出现的量词进行了统计,发现个体“个”、“本”、“件”、“次”在教材中复现率最高,当然,仍有少数常用的量词,在教材中复现情况基本为零。⑥“条”就是其中之一。国内很多汉语教材在初级阶段的课本中已经引入了“条”作为量词的用法和内容,但是却相当简略,一带而过。如《新概念汉语初级课本Ⅰ》第十四课《再来半条鱼吧》⑦、《汉语教程一年级教材第二册上》⑧《交际汉语口语2》⑨第二课的练习突然出现“条”作为量词的练习,但在之前课文中没有出现“条”的讲练。在相应的课后配套练习中,也没有对“条”作为量词可搭配的名词及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巩固训练。同时在上述教材中,学生只接触了初级课本中出现的能与量词“条”搭配的仅有的一个或者两个名词,使学生产生一种“条”作为量词不常用的想法,进而对于量词“条”的使用和搭配形成轻视甚至回避的倾向,造成在该使用量词“条”时,忘记使用,形成量词遗漏现象。
四、对外汉语量词“条”教学初探
(一)引入词源分析,说明量词及其本义之间的联系
以“条”为例,可根据“条”的本意与本来的词性入手,介绍“条”在以前是只树的枝条的意思,随后发展成为量词,但由于词义具有传承因循的性质,作为量词的“条”依然保留原义的一些表义特点,在选择与“条”搭配的名词时,也应该遵循“条”最原始的意义的特征。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量词“条”所能搭配的名词范围的原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有效地转变学生死记硬背量词与名词搭配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量词的学习。卜海艳(《试论词源分析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中的作用》,2008)也有类似阐述⑩。
(二)改进、完善汉语教材
对于初级水平的教材,可以以几课为一单元,在单元结束时,设置相关的本单元涉及的量词的训练环节,有助于学生对于近期学习过的量词进行回顾和复习。对于中高级水平的教材,可在每课课文的后面,添加趣味阅读、中国文化知识等模块,如《我的汉语教室》、《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等。也可以将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情况,搭配多种名词的特点,结合量词溯源,整合成小短文或者小故事,放在课文最后,作为学生教材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觉了解汉语量词的起源发展,完善教材课文内容,并根据课外阅读,配套出若干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同时对于相关课文,量词作为生词的情况,可在课文下尽量详细做好量词与名词搭配例举情况的脚注或尾注,不占课文篇幅,又可提醒教师遇到量词情况,应根据学生程度,展开不同程度,详略相异的讲解和强调,也让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汉语中存在“一量多名”的情况。
(三)分阶段进行量词教学
1、打好基础,巩固量词语法结构,建立量词、名词“一对一”的关系
对于语言初学者来说,语法无疑是建立新的语言结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汉语初学者也是一样,在这一阶段,应巩固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的语法结构,在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语法结构的同时,对于《大纲》甲级词汇中出现的量词,就学生已学过的生词,进行搭配,组成汉语数量名的结构。如“一张桌子”、“一本书”、“一条狗”、“一只笔”等。使他们建立汉语表达需要量词的概念和语言习惯,并以此激励学生举一反三,根据图片或者提示,建立名词、量词的映射,看到某一量词或某一名词能够快并正确地说出与之相对的名词、量词。
2、强调汉语量词“一对多”现象的普遍存在性 名词与量词的关系有中心和外围之分。中心是指有理据性的能够直观理解的意义。如“条”最初在《说文解字》中的意义是指细小的枝条,故量词“条”最初搭配的名词即是与“小枝”有着亲密关系的事物。而外围的关系则是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词义的不断变化和人们认识的发展,通过本义的意象、隐喻、转喻等方式和手段,和名词搭配的现象。量词和名词搭配的中心和外围相互交织。这就形成了汉语量词“一对多”的现象。故在汉语量词教学中,单纯引入词源的分析,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名量搭配上出现的偏误,还应以此为基础,引入与该量词表形表义相关的名词,进行名量搭配练习,让学生明白,一个量词可以同不同类型事物名词进行搭配,且这些事物之间存在量词本义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针对此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在讲授量词“条”的时候,有层次有顺序地展示能与“条“搭配的事物,从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事物进行展示。并结合课后练习,及时巩固常用的“一对多”的搭配情况。
3、重视汉语量词“多对一”的现象
汉语的量词存在一词多义和词语族群关系的情况。如“鱼”,汉语与“鱼”进行搭配的量词可以为“尾”和“条”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同时,量词也是有族群的,即量词语义近义的现象,如“条”和“头”、“条”和“尾”、“位”和“个“、“遍”、“次”和“下”等都是近义的量词。量词“多对一”的现象,是由于语体色彩、表达感情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语用的得体性要求我们在名量词“多对一”的情况下选择最为贴切的量词对名词进行修饰。在学生掌握量词与名词的基本搭配之后,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同义量词的语用比较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数量较多,象征性强的语料,给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明白,汉语量词的“多对一”现象,是由于汉语不同情况,不同语体的表达需要而产生的,尽量用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或熟知的语言对比的方法达到令学生理解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从思想上,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汉语量词“多对一”的现象。其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为学生归纳出不同量词修饰同一名词的不同使用情境和产生的表达效果。最后强调讲练结合,准备强度、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教学或片段教学的效果。如在同一句话中换用量词,让学生朗读两句不同量词的句子等。应对汉语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讲授汉语量词的“多对一”现象,通过教师、教材讲解使得学生在汉语量词的选择和使用更加得体和地道。
[注释]
①孟繁杰.量词“条”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1):35-40.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9.
③徐根松.量词的语法、语用考察[J].湖南学院学报,2007,28(1):64-69.?
④关执印.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偏误类型及对策[J].吉林教育学学报,2011,1(27):77-78.
⑤李金凤.汉语、马来语各量词比较研究[J].科技文汇,2009,9:262-264.
⑥梁慧.对外汉语教材与学习者量词习得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⑦刘德联、张园.新概念汉语初级本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0-80.
⑧杨寄洲. 汉语教程一年级教材第二册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9-40.
⑨陈作宏.汉语交际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
⑩卜海艳.试论词源分析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中的作用[J].语言学研究,2008,3:54-56.
顾月云.我的汉语教室[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孙冰.商务汉语金桥:中级会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