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亲子图书创作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下《书香两岸》陈忠坤老师的约稿任务,写下这样一个题目,说实话,我是战战兢兢的。因为,我既不是科班出身的写作人,也不是科班出身的教育者,只是从个人兴趣发展到从事现在的职业。但是,我也很想借这个机会跟同行和业内人士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体会。
  先说说我在亲子图书创作这条路上的经历。
  1999年底,我辞去家中工作,怀揣着文学梦,一头扎进了北京。那段时间我只是纯粹的撰稿人,写作内容也比较杂乱,散文、杂文、童话、剧本、小说等,只要能换钱吃饭的,就都写。日子过得栖栖遑遑,也没有明确的写作定位。
  不久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晨曦老师,命运从此开始转向。
  晨曦老师是资深教育专家,不仅理论修养深厚,在实践方面也有硕果——培养出了一个极其优秀的女儿。他十几年前就开始撰写亲子图书,很多书都一版再版,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我有幸在晨曦老师身边呆了几年,帮他做资料搜集和文字整理工作。在他的影响和指导下,我开始阅读教育学的著作。
  这时我妻子怀孕了。我便拿从晨曦老师学到的方法,对宝宝实施胎教。结果女儿出生后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她4个月能清晰地叫“奶奶”“妈妈”,6个月能说很多词语,8个月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意愿。欣喜之余,更加坚定了我对教育研究的决心。
  从此,我对亲子教育开始从无意识学习进入自觉主动的研究状态。之后的两年里,我阅读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经典著作,系统地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理论,完成了由普通写手向亲子教育作者转变的知识准备和心态准备。
  随着教育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增多,我终于萌发了要创作亲子图书的念头。2005年我编写出了第一本亲子教育书,一年后出版。2006年又撰写和出版了两本,但都反应平平。
  在总结了前两年得失经验的基础上,2007年我调整思路,开始有意识地围绕“市场”来做文章,自下半年起开始撰写《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并于2008年1月在朝华出版社出版。
  该书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一年内加印了七次,先后有《上海青年报》、《西海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推介或连载该书,北京新闻广播的教育面对面栏目还为该书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在新浪读书连载后,也备受父母追捧,其点击量接近一百六十万。
  之后,做亲子教育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便纷纷开始向我约稿,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出版了4本亲子图书。
  再说说我对亲子图书创作的一些体会。
  如何才能创作出既有品质,又有市场的亲子图书呢?我认为作者应该具备如下三种意识:
  第一是市场意识。要把图书看成商品,把市场和读者需求当成创作的起点和归宿,去观察、研究市场和受众的情况,能为既定的读者创作出最合适的图书,就是成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主动去创作读者喜欢,读者需要的书。
  把握市场,了解受众,就需要作者是个出色的情报员,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和分析信息资料。
  我收集市场信息的途径有四:一是书店,我几乎每周都去中关村图书大厦或者西单图书大厦;二是新书目,我经常向出版亲子图书的出版社索要书目,各地书展大多也都会去;三是网络,我一直持续关注卓越、当当等网上亲子图书的情况;四是排行榜,长期跟踪观察国内的几个畅销书榜。
  我了解读者情况的途径有三:一是通过教育类的刊物;二是教育和亲子类的网站和论坛;三是通过博客、qq和邮箱直接跟父母们交流。
  这样坚持下来,我基本能做到对亲子教育市场的把握和及时了解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就是这种市场意识下的产物。我之后的作品,例如《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等,也都是在市场意识的指导下编撰的。
  一名作者,如果不能用市场意识来指导自己的创作,那就标志着他还不是一个成熟和理性的作者。
  第二是策劃意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策划时代,任何领域的成功,无不带着浓厚的策划色彩。一本图书的成功,往往也是精心计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的结果。因此一个成功的作者,还需要是一个理性的策划人,要能够用策划意识来支配整个创作过程。
  在策划方面,我首重的是选题。一个选题的确定,我都要经过多渠道的考察和论证。《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的最初意念来自金石堂上一本相近的书,我当时第一感觉可行,但仍是在经过调查发现“打骂孩子是大陆家庭的普遍现象”后,才最终确定下来。我其次重视的是书名。有人说《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成功的一个因素在于书名,我觉得这种说法不算过分,因为这个书名也是我反复锤炼、精心挑选的结果。再有我注重图书的创新。
  一个不能用策划意识指导自己创作的作者,就像盲人骑着瞎马赶路,其能够达到成功终点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是质量意识。出版是内容产业。一本书的命运如何,其内容的质量是决定性因素。每位作者都应树立“内容为王”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入创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
  对于这点,我体验最深的,是在与朝华出版社打交道的过程中。朝华出版社对于图书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是出版圈内有名的,甚至有的作者表示害怕跟他们合作。我有几本书是从朝华出的,我的每个稿子几乎都有被他们打回来的经历,有的甚至还两三次之多。例如《妈妈应该为小学孩子做的50件事》在两次修改后,编辑又提出“生动性不够”,于是我连夜补充了140多个案例进去。但正是这种追求质量完美的做法,才造就了朝华出版社在亲子图书市场的异军突起和蓬勃发展。
  我认为,衡量一个作者是否具有质量意识,要看他是如何处理创作细节的,看他是否重视创作细节,是否苛求细节的完美。只有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才能不断创作出高品质的图书。
  当然,一本高品质的书,不见得就有市场,同样,一本有市场的书,不见得就是高品质。但是,作为一位作者,如果能同时具有市场意识、策划意识和质量意识,那么,他创作出既有品质,又有市场的图书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成墨初
  原名张振忠,男,河北邯郸广平人。出版过《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母亲是最好的教育家》、《传统蒙学精解》、《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妈妈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等亲子教育专著多部。其人其作曾被大陆多家媒体推介报道。北京新闻广播·教育面对面栏目曾对其有过专访。目前居于北京,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著述。
其他文献
《恋人版中英词典》书籍设计由瀚清堂全程打造,试图用开放性的思维展开创作以达到预想效果。就如作者实验性探索写作那般,我们对这本书籍的设计亦经历了一番探索历程。  轻翻这本书,你可以看到整体色彩并不是一般小说书籍设计那样的黑白,色调单一,而是采用了以雪青色和玫红色为两大基色,色彩的隐在性格又分别隐喻了书中男女主角各自的属性和性格特色。雪青色在书中——英国&男主公,玫红色——中国&女主公,玫红色和雪青色
期刊
今年盛夏在北京举办的数字出版博览会,虽然只是第三届,但这个代表大陆数字出版交流水平最高规格的大型会议,却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或许是因为每届数博会我都参加,也或许是由于大陆书业数字出版发展步履缓慢的事实,书业数博会并非如一日千里的互联网产业那样,令人新奇,热血沸腾。  今年数博会的主题是“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进出版业升级转型”,这个主题对书业而言,或许处处彰显创新;而于数字出版领域来说,并无新意。
期刊
李翰祥说:“演得好的戏,不像演戏。”  写散文,是作者直接登台,台风好坏,高下立见。都说散文很容易写,的确不难;不过,要写得真好,不简单。  好文章,顺眼,顺口,顺耳,还要顺心。  中学时代,读初中的时候,运气真好,遇到一位好老师——俞妙僧先生。他教作文,说了三个字:龙、猪、凤。    龙头+猪肚+凤尾=好文章。  这个比喻很有趣,直到现在没有忘记。  漂亮的开头,和精彩的结尾之间,必须有真材实料
期刊
季羡林、任继愈两先生逝世时,我正在江西湖南道上旅行。有记者来电相告,并邀撰文吊念。以交情泛泛,不敢谬托知己辞之。过两天,则见各报章媒体各式悼忆论评纷纶杂出,令人目不暇给。其中有一文颇奇,被新浪网推荐至首页,说中国若想再出大师就必须恢复书院。听起来好像论据并不充分,但论者会这样说,却是值得注意的。  大陆近年国学热的征象之一,正是书院教育获重新提倡。  本来,书院在清末教育改制,废科举立学堂之后,就
期刊
几千年来,中国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捆绑下,对幽默二字十分轻忽,总认为那不是一门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学问。直到迈入现代社会后,许多杰出的创作者,以他们的努力,让人们看见幽默怡情养性、陶冶灵魂的力量,才使得幽默晋身艺术之列,得到各方的肯定。  朱德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漫画与绘画的差别,只不过是外界对美术形式的一种粗浅的分类罢了。事实上,朱德庸笔下被称为“漫画”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各界疯狂的喜爱与欢迎,是来自
期刊
生活体验之书    我一直揣想,在内忧外患频仍的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教育家如何自处?他们又如何传递学问的光与热?要怎样才能在艰困的年代里活得稍微自在一点?要怎样才能在现实的磨练中不放弃理想?盛夏之中重读《文心》,对于这些问题似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文心》里提供了教与学的绝佳示范,经过七十多年仍不显得落伍,可见作者是真正理解人性的深邃,以及生活的真貌。  白话文运动以来,文学革命其实也是一
期刊
编辑平台:  本刊之“副刊”栏目内容由台湾地区《文讯》杂志提供,并同步刊行。    散文的“四有”    我多次被人问起怎样写出很好的散文,这些年我总是引用张春荣教授的话来回答:散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味”。这是他在《修辞新思维》中指出的方向。大概是因为引用的次数很多,有人当做了我的主张,趁此机会声明:我每次引用都注明了出处。    言之有物,文章要有主题内容,言之有序,文章要
期刊
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文章,《营造学习型社会,书业界抗金融危机的最佳选择》,营造学习型社会岂止书业界抗金融危机的最佳选择?它对我们的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营造学习型社会如此重要,从何抓起?六一儿童节,我在我们厦门外图书城找到了答案。  那天,我专程到书城五搂少儿专区转了转,一上楼,就被小朋友千姿百态的阅读万象所感动。整个少儿区一千多平方米挤满了小朋友,有的趴在地上,全
期刊
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于7月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连续三届的数字出版博览会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下,并得到了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科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次博览会包括高峰论坛、展览会、专题活动三大部分。博览会不仅为我国数字出版技术开发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产品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为数字出版搭起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为政府机关制定有关产业政
期刊
春暮  爱粉味的,恋温柔的  老中青花蝴蝶们的  美梦  开始一片一片又一片  断  落      总想抓住  春天的尾巴  再旋舞一场最后的  绚丽  这儿几只  那儿一小撮  围绕残花朵朵    蝶王蝶后蝶仙蝶魔  从喝彩,掌声,发亮的眼光  一路走来  比谁都明白  横扫而来的时间风暴  将是善舞群落  灰飞烟灭的  时节    乐一回是一回  倾右,投左,依东,靠西  且乐这么  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