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戏在内心”,无论演好一出什么戏,作为演员,首先要摸清人物的性格,摸清人物随时随地变化着的心理,才能演出“神”来。这里有两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研究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包括他所处的环境、年龄、背景,等等。第二,即捕捉人物随时变化着的心理,除了要吃透剧本外,还要求演员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素养。因为戏曲是源自生活的,表现的是生活,演员要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人物刻画和艺术演绎中去。而人物的身份、性格、环境、年龄、背景等,都是由剧本决定的,所以演员在接到一个新的角色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熟读剧本,研究人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大型清装泗州戏《四换妻》是由著名剧作家许成章老师根据传统剧目《马古驴换妻》改编,由导演许良志、高登英执导。该剧讲述的是:
山东某地,大灾之年,民不聊生。集市上流行买卖人口。年轻商人冯立保买了一“妇人”回家做妻,可笑的是掀开盖头一看,竟然是位老妪;相反,山西籍年逾古稀的老商人马古驴也买了一位“妇人”做妻,掀开盖头一看,竟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当地县太爷原配夫人年龄大,而老店家也买个少年妻,阴差阳错,喜中掺忧。
剧情由此展开了人性、人情的激烈地冲撞,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最后通过众多好心人的努力撮合,剧中人物找到各自命运归宿,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圆满结局。该剧结构巧妙,情趣横溢,展现了平民百姓的情怀,讴歌“小人物”真、善、美的高尚品德,久演不哀,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
笔者的演艺行当是旦角,在大型泗州戏《四换妻》中饰演店家婆王秀兰。通过反复研讨剧本,笔者对“王秀兰”这个人物逐渐熟悉起来:她二十出头,生在贫寒之家。三年前,因闹饥荒被老店家买入为妻。虽然老店家对她疼爱有加,百依百顺,但毕竟对方年龄太大,几乎能当自己的爹了,心里不是滋味。“可叹枉为女儿身”,瞅着丈夫活守寡,“传宗接代没指望”,对丈夫又气、又怨、又同情。
要演好一个情感复杂的女性,笔者感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说人物情感变化把不准,表演节奏没分寸,很可能把这个人物演得不伦不类,面目不清。为了演好角色,笔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老夫少妻”的典型,揣摩他们的心理变化,情感纠葛的处理,尤其是对相处当中一些生活小节的把握。
笔者对角色有了基本定位,王秀兰与丈夫都属贫困劳动人民阶层,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对丈夫怨而不恨,有几分爱怜几分同情。当丈夫支持她“另找头绪”时,她又有几分感激几分无奈。因此,在表演时笔者注意了虽然夫妻年龄不适宜,但相处很和谐。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当听丈夫说“被她一脚踹下床”,“未防备摔成伤”,她爱怜地让丈夫快坐下同,为他按摩抚慰;当看到丈夫劳累时,又心疼地说:“你呀,去歇着吧,灯笼我来挂。”当看到县令夫人年龄也大时,她鼓励丈夫主动去找“头绪”;后来同丈夫一起救下年轻貌美的刘翠枝,并促成刘翠枝和年轻商人冯立保的美满婚姻,又大胆地站到县衙大堂上正义凛然地当证人。笔者通过一系列细腻地表演,把一位朴实、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小人物演绎得鲜灵活现,光彩照人,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领导、专家们的好评。
三
众所周知,人物的内心活动往往要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程式表演体现出来。通过演员的表演,觀众才会明白,主人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当然,有些内心活动可以通过简单的道白、唱词反映给观众,而潜藏较深的一部分,则要依靠演员严谨的面部表情和舞蹈形体(做、打)才能够展现在观众面前。
戏中的王秀兰,心直口快,性格爽朗。她对丈夫支持她另找“头绪”,心存感激和喜悦,但又有点不舍和无奈。笔者把这种复杂心理活动,通过亲切的眼光望着“他”,通过“按摩”“挂灯笼”体贴“他”,把关爱之情由内到外演绎地淋漓尽致。当看到丈夫担心马古驴会追上冯立休时,她由衷地感叹:“俺当家的只会为别人着想。”“当家的你慢着点,我同你一块去撵!”表现出一对老夫少妻的深厚情谊。王秀兰角色的塑造为喜剧舞台画廊添了一笔异样的光彩。
通过这出戏的演出,笔者认为要做好演员就必须沉下心来,去感受和认识所饰演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轨迹,并调动起全部的舞台经验,去寻找最适合表现人物的表演形式。只有“由内到外演活人物”,演员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而言之,演员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一定要真实、真诚地去感受、体会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然后再用丰沛、准确的情感、动作和语言表演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戏在内心”,无论演好一出什么戏,作为演员,首先要摸清人物的性格,摸清人物随时随地变化着的心理,才能演出“神”来。这里有两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研究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包括他所处的环境、年龄、背景,等等。第二,即捕捉人物随时变化着的心理,除了要吃透剧本外,还要求演员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素养。因为戏曲是源自生活的,表现的是生活,演员要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从方方面面渗透到人物刻画和艺术演绎中去。而人物的身份、性格、环境、年龄、背景等,都是由剧本决定的,所以演员在接到一个新的角色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熟读剧本,研究人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大型清装泗州戏《四换妻》是由著名剧作家许成章老师根据传统剧目《马古驴换妻》改编,由导演许良志、高登英执导。该剧讲述的是:
山东某地,大灾之年,民不聊生。集市上流行买卖人口。年轻商人冯立保买了一“妇人”回家做妻,可笑的是掀开盖头一看,竟然是位老妪;相反,山西籍年逾古稀的老商人马古驴也买了一位“妇人”做妻,掀开盖头一看,竟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当地县太爷原配夫人年龄大,而老店家也买个少年妻,阴差阳错,喜中掺忧。
剧情由此展开了人性、人情的激烈地冲撞,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最后通过众多好心人的努力撮合,剧中人物找到各自命运归宿,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圆满结局。该剧结构巧妙,情趣横溢,展现了平民百姓的情怀,讴歌“小人物”真、善、美的高尚品德,久演不哀,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二
笔者的演艺行当是旦角,在大型泗州戏《四换妻》中饰演店家婆王秀兰。通过反复研讨剧本,笔者对“王秀兰”这个人物逐渐熟悉起来:她二十出头,生在贫寒之家。三年前,因闹饥荒被老店家买入为妻。虽然老店家对她疼爱有加,百依百顺,但毕竟对方年龄太大,几乎能当自己的爹了,心里不是滋味。“可叹枉为女儿身”,瞅着丈夫活守寡,“传宗接代没指望”,对丈夫又气、又怨、又同情。
要演好一个情感复杂的女性,笔者感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说人物情感变化把不准,表演节奏没分寸,很可能把这个人物演得不伦不类,面目不清。为了演好角色,笔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老夫少妻”的典型,揣摩他们的心理变化,情感纠葛的处理,尤其是对相处当中一些生活小节的把握。
笔者对角色有了基本定位,王秀兰与丈夫都属贫困劳动人民阶层,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对丈夫怨而不恨,有几分爱怜几分同情。当丈夫支持她“另找头绪”时,她又有几分感激几分无奈。因此,在表演时笔者注意了虽然夫妻年龄不适宜,但相处很和谐。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当听丈夫说“被她一脚踹下床”,“未防备摔成伤”,她爱怜地让丈夫快坐下同,为他按摩抚慰;当看到丈夫劳累时,又心疼地说:“你呀,去歇着吧,灯笼我来挂。”当看到县令夫人年龄也大时,她鼓励丈夫主动去找“头绪”;后来同丈夫一起救下年轻貌美的刘翠枝,并促成刘翠枝和年轻商人冯立保的美满婚姻,又大胆地站到县衙大堂上正义凛然地当证人。笔者通过一系列细腻地表演,把一位朴实、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小人物演绎得鲜灵活现,光彩照人,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领导、专家们的好评。
三
众所周知,人物的内心活动往往要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程式表演体现出来。通过演员的表演,觀众才会明白,主人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当然,有些内心活动可以通过简单的道白、唱词反映给观众,而潜藏较深的一部分,则要依靠演员严谨的面部表情和舞蹈形体(做、打)才能够展现在观众面前。
戏中的王秀兰,心直口快,性格爽朗。她对丈夫支持她另找“头绪”,心存感激和喜悦,但又有点不舍和无奈。笔者把这种复杂心理活动,通过亲切的眼光望着“他”,通过“按摩”“挂灯笼”体贴“他”,把关爱之情由内到外演绎地淋漓尽致。当看到丈夫担心马古驴会追上冯立休时,她由衷地感叹:“俺当家的只会为别人着想。”“当家的你慢着点,我同你一块去撵!”表现出一对老夫少妻的深厚情谊。王秀兰角色的塑造为喜剧舞台画廊添了一笔异样的光彩。
通过这出戏的演出,笔者认为要做好演员就必须沉下心来,去感受和认识所饰演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发展轨迹,并调动起全部的舞台经验,去寻找最适合表现人物的表演形式。只有“由内到外演活人物”,演员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而言之,演员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一定要真实、真诚地去感受、体会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然后再用丰沛、准确的情感、动作和语言表演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