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0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8-02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观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基本表现为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被动接受上课内容,死记硬背,缺乏理解。知识层面的夹生,使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短缺、学习数学的情绪低落,在课堂上经常是目光呆滞、思维混乱。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认真研读每一位“学困生”,采取有效方式带领“学困生”走出困境,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学困生”形成的成因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一)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方面:对数学缺乏兴趣,学无目的,只是被动的完成作业,不关心学习效果。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置之漠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学习态度极不端正。
  2.学习习惯方面:自控力弱,数学学习时注意力极易分散,畏惧困难,懒得动手动脑动口,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完成作业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没有逻辑性,不能评估自己的作业。
  3.学习方法方面: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仅限于某一个知识点,比较定势,迁移能力低,不能形成完整、优化的认知结构体系,概括水平低、应用能力低。通常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极易遗忘,且经常与其他的数学概念相混淆。
  4.学生学自身心理因素:个人情感方面出现障碍,有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自信心严重不足,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回避、惧怕。
  (二)外部原因:
  1.家庭原因:家长过分的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缺乏吃苦耐劳、认真学习的意识。对教师的善意批评常有抵触情绪。某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这种观点直接导致家庭与教师的不配合,特别是70%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亲情的缺失,让留守儿童沦为“学困生”。另外,家庭中的突发事件,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也导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心灵可能遭受重创,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上的游戏厅、录象厅、卡拉OK厅、网吧等场所,让不少学生沉溺其中,玩物丧志,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 、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针对不同的“学困生”形成原因,教师用爱心耐心,是可以完成其转化的。
  1.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基础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而负有一定社会义务和责任的人,其主要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主要通过对学生施加某些教育影响而产生。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
  2.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转化的基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兴味”就是“兴趣”。作为数学教师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好“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难易度,切莫让他们去做根本无法完成的作业。同时教师还要投其所好,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较容易的作业,让他们的心情放松,高高兴兴的去完成数学作业。
  在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更能有效转化“学困生”。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成为最终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真理。
  3.课外的辅导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点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的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同时,课外辅导还应注重家校配合,吸收家长的参与。
  4.合作自主学习,营造有利于“学困生”学习的良好氛围
  和谐、互助的班级学习环境对于其每个成员,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作用。在班级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人人尊重“学困生”、人人愿意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这样一些措施效果明显:组成“四人讨论”学习小组,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后由这些“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挑选那些学习成绩优秀且乐于助人的学生充当“学困生”的小老师。小老师负责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辅导、检查作业并帮助订正错误,从而辅助老师更好地使“学困生”学习数学。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同于做一般的学生工作,每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不同。甚至有的”学困生”用一般的教学方法难以见效。所以说转化好一个“学困生”比培养好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有决心,有信心,细致地去查找“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耐心地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给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文章结合实际和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等加以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29-02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怎样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进行了课本改良,课本内容难度和学习难度也有所提高。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学习更加困难。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数学思维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并探索了几个在实际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思维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也较为丰富,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阻碍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本文主要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校课堂创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4-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出现课堂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下面本人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作几点初步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5-01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6-01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大家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对于刚升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37-0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又是思维的起点,创造的起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是师生互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在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接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