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外交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主场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这些高规格、宽领域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更使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中国全面展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涵及重要价值,准确把握主场外交中党的成功实践和形象定位,塑造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对塑造好党的形象、传播好党的声音,增强中国国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主场外交;传播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5-0040-06
  一、政党形象的概念解析与国际形象的塑造
  (一)政党形象的概念解析
  目前,政党形象作为一个新规范或范畴在学界虽未确立,但在理论层面和具体实务中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政党形象(party image)这一特定概念最先由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提出。他认为,与代议制政体相伴而生的政党,其形象与投票和选举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投票人或选民“需要一样更简单和更永久性的东西,这样东西要能够被爱和被信任,而且能够在连续进行的选举中被认出是以前爱过和信任过的同一样东西;而政党正是这样东西”。[1]由此可见,格雷厄姆·沃拉斯将政党形象界定为,在选举中投票人或选民对政党观察之后而得出具有某种倾向性的观点或者做出针对性的选择。而国内学者对政党形象的研究集中体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如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党员和人民群众及国外公众对党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及共产党本身给予的总认定和评价。[2]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整体的、外在的表现。[3]这是从政党形象的客观性角度对其定义。还有学者指出,政党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人们在主观层面对政党有良好的观点,是对其客观形象的直接反映;客观层面的良好有利于提升政党形象的认可度,形成良好的主观印象。[4]还有学者直接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不断学习的、开放自信的、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5]或者将其高度概括为“勇于开拓创新的党、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党、善于顺势应变的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党”。[6]概而言之,作为最有效的政治组织,政党形象问题在现代政治体系中受到多方关注。作為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范畴,政党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直接影响着国际社会、受众对其的态度,直接制约着该党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公信力和生命力。
  (二)国际形象的塑造
  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从根本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受众对形象塑造者的价值认同。若一个政党的执政思想、理念和方案被其领袖以易理解、乐接受的话语体系向国际社会、受众表达之后,获得了高度认同,就意味着这个政党国际形象塑造的成功。反之亦然。一个政党坚持怎样的执政思想、理念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怎样的政党建设实践,从本质上决定了这个政党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发展路径。因此,政党的执政思想、理念、方案和政党领袖在其国际形象塑造中处于统领性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一个政党进行国际形象塑造的主体选择、载体依托、受众认知和传播效果的成功与否。政党的执政思想、理念和政党领袖在现实的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中,集中地表现为该政党秉承的意识形态和国际话语表达,二者呈现为高度的吻合与重叠状态。
  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作为中国国家公权力的运作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唯一执政党,它的国际形象塑造不仅是其全球政治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软资源,还是其赢得国际社会、受众认同的基本要素。其一,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国家形象主要包括政府形象、政党形象和军队形象。一个政党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受众对该党的精神内涵、有形表象和国际行为及其结果的总体评价。在当前中国国际传播中,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对外传播力度相对不足,往往集中于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整体形象。而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不仅关乎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还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具有重要指引意义。其二,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是赢得国际舆论斗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中,仍然是西方主要媒体控制着全球舆论场域,呈现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没影响的尴尬局面。在没有硝烟的国际舆论战场中,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与传播不仅承担着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历史使命,还对建立中国话语体系和掌握舆论斗争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到主场外交中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社会、受众对中国共产党在主场外交中秉承理念、阐释方案、产生效果的积极认同;二是中国共产党领袖在主场外交中获得的国际认可和高度评价。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理念和方案在主场外交中的多维展示
  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积极主动、接连不断,还实现了高层次和宽领域的有机组合。如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厦门金砖国家会晤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活动轮番精彩上演。这些高规格的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实力,还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方案,更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具有时代担当、人类胸怀和国际影响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
  (一)理念认同:杭州峰会推动G20转向长效机制
  诞生于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的G20峰会,各种接踵而至的新挑战使其一路风雨兼程。因为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并不明朗,短期波动不止,长期阻力重重,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对世界经济态势做了科学精准的判断,强调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的周期性政策多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让世界经济恢复动能,唯有充分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2016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第11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应该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和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应肩负的重要担当。   G20杭州峰会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增长共识和动力,目前世界主旋律是平衡发展,要求各国通力合作,G20因其代表性和广泛性,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中心或核心力量。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 峰会,与G20之主旨高度吻合,其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科学判断和精准分析,还有“发展”与“增长”“创新”与“联动”“开放”与“合作”等体现中国方案的高频词组,更有蕴含“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条。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的历史转折点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人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让20国集团“走得更稳、更好、更远”,使世界各国人民“对全球经济更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方案在G20框架里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价值越来越明显。G20杭州峰会第一次在全球宏观政策框架下突出发展问题,第一次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规划,第一次集体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工业化。2017年的G20德国汉堡峰会不仅在整体上体现了G20杭州峰会的延续和拓展,并转向长效机制,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地位和影响力在逐步提升。
  (二)价值认同:高峰论坛打造国际合作新蓝图
  具有千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既是欧亚各国在交往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智慧,更是沿线各国人民共有的价值追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还促进不同区域的多种文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更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017年5月,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并主办的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多边主场外交活动,与会各方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要坚持“三共”原则,努力实现“五通”,要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既为“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又指明了其具体建设的新目标、新路径: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要契机和合作平台,中国共产党愿意将中国发展形成的经验和基础,与沿线各国的发展意愿和比较优势相结合,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各国加强经济政策协调,以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双多边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构。这不仅体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还是面向未来的世界合作新共识,更展现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互联通,各国共同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从不同维度来观察世界,结论就会有千差万别。纵观世界近百年发展史,全球化已成为其历史背景和主要底色。有人曾用“世界向东,中国向西”来形容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而由“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带来的全球发展新动向,正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世界发展格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以艰苦努力和卓越智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全球发展提供的公共产品,绝不是“向东”转,而是用东方发展的列车连通西方发展轨道,同行才能同心,同行才能共赢,体现东方智慧到世界方案的理念融合。如果将“一带一路”视为欧亚腾飞的两翼,想要飞得更高更远,就离不开强劲有力的翅膀和结构完整的骨架。自“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办以来,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已在宏大叙事中铺展,不断在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不断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实现全面升级,成功打造了国际合作新蓝图。
  (三)效果认同:厦门会晤开启第二个“金色十年”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并日趋复杂,给金砖国家合作带来了严重挑战,再加之诸多外部因素困扰,国际舆论界多次出现金砖走向衰落的论调,致使金砖国家面临着“成长的烦恼”。2017年9月,在厦门举行了金砖国家第九次领导人会晤。习近平提出了“务实创新、合作共赢”“平等相待、求同存异”“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三大启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全力推动金砖国家合作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立场,传达了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际社会、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分享成功发展经验的有力声音。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成绩的全球影响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一直在金砖国家合作中扮演着事实引领者、核心建设者、积极推动者和有效协调者的角色。厦门会晤再次展现了金砖合作的強大生命力,释放了加强各领域合作的有力信号。金砖国家将携手并肩,围绕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等领域,启动战略伙伴关系和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建设,推动金砖国家合作迈上历史新台阶。第一,弘扬金砖精神。在2014年巴西福塔莱萨第六次会晤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曾明确提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在厦门峰会上,习近平对其进一步阐释,全面总结金砖精神,并提出了三条重要启示,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将其写入峰会宣言,具有重大启示意义。第二,明确未来规划。在厦门峰会上不仅阐明了金砖合作总要求:深化合作、发挥作用、勇担责任、扩大影响,还指明了合作新倡议:经济、发展、安全和人文。得到了与会各方的高度认同,一致同意将其写入峰会宣言。与以前会晤相比较,厦门宣言格外着眼于未来,将结构明确分成一个序言和四大方向,取得了较好成效,具有开创性意义。第三,搭建合作框架。厦门峰会首次提出“金砖+”概念,搭建了机制化工作框架。这一概念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由来已久。从南非德班峰会到巴西福塔莱萨峰会,再到厦门峰会,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如墨西哥、泰国、塔吉克斯坦、埃及和几内亚等国都期待加入这一阵营,金砖伙伴关系这一概念已逐渐形成,为下一个十年机制建设开启航程。第四,聚合发展力量。金砖五国在厦门峰会上共同努力推进合作,新兴国家积极参加各项议程。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发挥力量最大,贡献最多,成为此次峰会的焦点。在其大力推动下,本次峰会成果全面涵盖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四大领域,共达成成果文件超过60项,继续推进成果有6项。不仅展示了本届峰会的丰硕成果,更体现了金砖合作的强大发展力量。   展望未来,努力通过金砖国家和世界发展中国家对话合作等多元方式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拓展金砖国家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打造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典范,吹响金砖国家合作新十年的响亮号角。
  (四)政治认同:高层对话会打造顶端交流平台
  今天的世界,处于冷战之后最严峻的历史时期,各国都在竭力寻求应对无穷挑战的发展策略;今天的中国,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蕴含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思想的中国方案正在引领时代潮流。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不仅以优异成绩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超强稳定器,还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与世界各国交流、分享、共享。还有,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不仅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各国政党纷纷通过党际交往渠道向我们提出,希望深入系统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主张”。[7]
  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和目标是:打造中国共产党主导的顶端政党交流平台,与世界各国一同寻找解决全球挑战的方案,展现开放、自信和负责任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秉承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一,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之间深入交流和广泛对话,不仅有助于提升其治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大家共同探讨改善全球治理的思路和方案,更有助于推动世界政党之间立体化、多元化地交换观点和意见。中国共产党将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第二,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为此,他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三个“一如既往”: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做贡献;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第三,习近平再次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共提了15次,获得的掌声也最多。自首次提出至今已5年,国际社会的态度亦发生了重要转变,从最初的观望甚至有所怀疑,到现在的期待和欢迎。确实,这一理念不仅超越了价值观、制度、宗教和文明的差异,还强调了国家不分大小都负同样之责,更突显了国家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作为党的十九大后举办的首场主场外交活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打造高端交流平台形成机制化、取得政治认同的同时,不仅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与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党对等交流的坚定自信与时代担当,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透明直接的方式和世界对话的深度开放,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私地把自己经验与世界分享的人类胸怀。
  三、中国共产党领袖在主场外交中获得的认可与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务实、亲民、充满活力的形象出现在国际国内社会和公众视野。特别是在主场外交活动中,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领导素质能力和独特风格魅力,不仅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有效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一)习近平在主场外交中阐明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开启了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征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还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特征,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因此,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道路,不仅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路径,更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在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厦门金砖会晤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中,习近平精准分析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政策主张,提出了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出了可资借鉴的中国道路,勾画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愿景新蓝图,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高度评价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高超政治智慧。他在《世界秩序》一书中认为,21世纪中国崛起不是新鲜事,而是重新回归历史周期。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这次回归结合了“普天之下”的传统和技术现代化,也必定在世界秩序的塑造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8]
  “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9]在中国主场外交中,习近平始终在精准阐述和认真贯彻这一体现国家平等和互相尊重的首要原则。特别是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性发展,还是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向世界提供的核心发展理念,更在全球范围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正在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参与,成为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推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特别是在世界走到一个新“十字路口”的转折关头,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制高点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科学指引,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和积极响应。诚如英国马丁·雅克教授针对近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所指出,西式民主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完美,过分推崇西式民主的观点缺乏起码的历史根据,是肤浅的。有别于西式民主的中国政治制度有明显的优越性,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已经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10]   (二)习近平在主场外交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话语表达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1]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话语表达上,习近平独具魅力、风格鲜明,无论主场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演讲,还是平常的公众交流,他总会以典雅蕴藉又高度概括的经典名句来传达思想和话语表达。这些众多引述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典籍诗作中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又有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大量优秀世界文化的再现。2015年8月,《习近平时代》英文版由美国时代出版公司出版,该书登上了美国亚马逊全球政治领袖类第二名、亚洲政治类第三名和中国历史类第一名的畅销书榜单。外国政要和媒体普遍认为,习近平的话语表达从文化视角对中国意识形态建设起了积极引领的作用,并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为避免中国成为文化的流浪儿、精神的乞讨者,有效抵制近年来西方文化强力冲击,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唤醒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又赋予了其现代化灵魂,还升华了传统世界观,更使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中国精神照亮人类进步的航程。因为“传统文化、更进一步说儒家文化,对于习近平而言并不是散发着陈腐气息、意识形态色彩暧昧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通过现代化创造,焕发强大能量、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12]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就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美国政治学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认为,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纪律性的严密组织,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点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与爱国主义成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传统精神纽带发挥着维系组织团结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影响更大,是真正大众化的文化。[13]随着习近平在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中,以独具魅力的话语表达“中国梦”“四个全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故事”等国际学界新的热门话题,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还塑造与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管文虎,邓淑华.塑造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4).
  [3]中共中央党校主.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王可园,齐卫平.群众路线与中共政党形象提升[J].理论导刊,2014,(1).
  [5]赵磊.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形象[J].对外传播,2011,(2).
  [6]周余云.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J].求是,2014,(13).
  [7]郭业洲.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媒体吹风会,2017年11月24日.
  [8](美)基辛格.世界秩序[M].胡利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0](美)沈大伟.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M].吕增奎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7.
  [12](美)熊玠.傳统文化是独特战略资源[N].学习时报,2016-6-17.
   [13]路克利.政党奇迹刮目相看[N].北京日报,2016-6-27.
  责任编辑  张小莉
其他文献
周太玄(一八九五—一九六八),本名焯,號太玄,成都新都縣人.著名生物學家、社會活動家、詩人、翻譯家.周太玄一九三○年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教於四川大學.周氏雖
狗肉节虽已告一段落,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法律问题值得人深思,本文以“狗肉节”为切入点,探讨了自由的边界问题以及我国当前对于宠物动物保护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斜缆地震采集技术是一种兼顾高低频信息的地震采集技术,能有效降低虚反射影响,有利于拓宽频带.本文介绍了斜缆地震采集在南海北部海域的试验情况,通过对斜缆数据的处理有效地
行人违规穿行行为似乎自交通法规存在起就绵延不息,并成为交管执法的难题,“中国式过马路”是具体案例之一,对该案例的探讨或许能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启示。本文从分析“中国式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探索之路,在我国特定经济社会模式下,已经形成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两者有机结合的教育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聚苯胺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有机-无机杂化透明导电薄膜.着重研究制备过程中醋酸、间甲酚和聚苯胺含量对薄膜结构、导电
一、引言rn基础研究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十多年来,国家在加强和推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