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廣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沉迷网络,厌恶上学或上班,对现实生活逃避,喜欢独处,行为孤僻,依赖网络生活。“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容易让人忽略现实生活,变得自闭、孤僻、不擅社交,甚至被社会边缘化。“宅男宅女”是在大众传媒以数字网络的形式异化人的结果,是个人主义发展的表现,与互联网新媒介技术有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宅男宅女”作为当下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同时因“宅男宅女”所带来的问题也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关键词:宅男宅女;互联网;大众传媒
一、“宅男宅女”起源与发展
“宅男宅女”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族”,特指是孤僻,不善交际,酷爱动漫的待业青年。“御宅族”有三个基本特质:①迷恋动漫;②有收藏动漫相关产品的癖好;③往往喜欢在家独处里较少参与社交活动。这类人群在日本出现与经济文化紧密相关。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产业赶到了世界的前列。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世界格局从冷战中慢慢走出来,日本的经济也站到了世界第二大的位置上。90年代初是国际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转折点,日本由于自身原因,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平成萧条”,让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五年的发展时间,同时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出口值超过日本钢铁等工业品,超出世界动漫市场的50%以上,并逐渐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此产业发展下日本社会出现了“御宅族”这个群体。到了90年代,网络时代的来临,促生了新的媒介环境,大众文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与“御宅族”类似的人群中来,他们多是性格孤僻、沉迷网络、缺少社交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边缘人群,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宅男宅女”。“宅男宅女”是具有孤僻、自由、颓废、个性、缺少责任感、积极、有竞争力等多重形象的混合群体。我国“宅男宅女”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大众传媒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二、宅男宅女的特征
2008年4月2日,据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56.9%的人认为身边存在“宅男宅女”。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7.10亿,占总人口的51.7%,比例超过国际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因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宅男宅女”已经是成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社会人群,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提供了人们各种传统商业需求,人们开始在网上进行娱乐、银行交易、购物和订餐等,人们开始适应并喜欢在互联网上学习、工作、购物和娱乐生活。“宅男宅女”主要是生活在城市学生、广告媒体从业者、银行职员、设计人员、教师、自由职业者,IT产业人员等,年龄集中在19-36岁之间。归纳出来包括以下几类型:酷爱家居型(主要是把心思花在家居生活上的人士)、网络生存型(这类人工作只是满足基本需要,生活是建立在网上的,虚拟的生活现实化。)、酷爱收藏型(工作目的是为了自身浓厚的收藏兴趣,在网购交流经验、购买和晒藏品。)、积极竞争型(爱表现,有一定研究分析能力,进取心强。),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的数量目前已足够影响社会消费行为。
三、“宅男宅女”产生的原因
“宅男宅女”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组织有关。首先、城市化背景下、专业化分工使得个人越来越个性。其次,现代城市生活高效率,繁忙紧张生活频率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削弱了传统的社会中血缘、地缘对人的影响,使人感到城市的冷漠。[2]再次,城市发达的商业为人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为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得到支撑,城市商业发展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将人性中的真诚置之度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最后城市发达商业化使得公共空间建设不足,缺少社会交际场所为“宅男宅女”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背景。
网络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虚拟化的社会空间,人们可以依托这个虚拟平台摆脱地域限制进行更加自由和轻松的社会交往。大众传媒的互联网技术对“宅男宅女”的出现有重大推动作用。大众传媒在互联网搭建起的虚拟仿真环境,表现出多维度跨国界、多文化的特性,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等多方面影响人的思维和判断。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便捷性,也把人限制在电脑面前,或是限制在固定的处所之中。媒介技术革新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了小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3]由互联网媒介带来的各种形式的价值观、道德观让人形成内心复杂和矛盾迷茫的状态,最终导致了与之匹配的“宅男宅女”这一生活方式的出现。这种生活方式容易让人脱离现实生活,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变得消极迷茫。其次“宅男宅女”容易变得自闭、孤僻、沉迷网络、不擅与人交流而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四、“宅男宅女”的启示
重视新媒介环境对人的影响,对“宅男宅女”人群给予恰当的关心与心理上的疏导,避免社会文化矛盾的出现。社会应建立各种平台鼓励人们多参与丰富的社交活动,提升自信度,认识自我。净化互联网等新媒介环境,重视人文教育,提倡正能量,正面倡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和平台协调与人、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高“宅男宅女”群体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荇.中国闪现闷居一族——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法院网,2008-03-31
[2]蒋平.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09-08
[3]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
摘 要: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沉迷网络,厌恶上学或上班,对现实生活逃避,喜欢独处,行为孤僻,依赖网络生活。“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容易让人忽略现实生活,变得自闭、孤僻、不擅社交,甚至被社会边缘化。“宅男宅女”是在大众传媒以数字网络的形式异化人的结果,是个人主义发展的表现,与互联网新媒介技术有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宅男宅女”作为当下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同时因“宅男宅女”所带来的问题也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关键词:宅男宅女;互联网;大众传媒
一、“宅男宅女”起源与发展
“宅男宅女”来源于日本的“御宅族”,特指是孤僻,不善交际,酷爱动漫的待业青年。“御宅族”有三个基本特质:①迷恋动漫;②有收藏动漫相关产品的癖好;③往往喜欢在家独处里较少参与社交活动。这类人群在日本出现与经济文化紧密相关。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从废墟中崛起,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产业赶到了世界的前列。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世界格局从冷战中慢慢走出来,日本的经济也站到了世界第二大的位置上。90年代初是国际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转折点,日本由于自身原因,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平成萧条”,让日本陷入了长达十五年的发展时间,同时日本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壮大,出口值超过日本钢铁等工业品,超出世界动漫市场的50%以上,并逐渐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产业。在此产业发展下日本社会出现了“御宅族”这个群体。到了90年代,网络时代的来临,促生了新的媒介环境,大众文化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与“御宅族”类似的人群中来,他们多是性格孤僻、沉迷网络、缺少社交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边缘人群,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宅男宅女”。“宅男宅女”是具有孤僻、自由、颓废、个性、缺少责任感、积极、有竞争力等多重形象的混合群体。我国“宅男宅女”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大众传媒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二、宅男宅女的特征
2008年4月2日,据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56.9%的人认为身边存在“宅男宅女”。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提出,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7.10亿,占总人口的51.7%,比例超过国际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因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宅男宅女”已经是成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社会人群,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提供了人们各种传统商业需求,人们开始在网上进行娱乐、银行交易、购物和订餐等,人们开始适应并喜欢在互联网上学习、工作、购物和娱乐生活。“宅男宅女”主要是生活在城市学生、广告媒体从业者、银行职员、设计人员、教师、自由职业者,IT产业人员等,年龄集中在19-36岁之间。归纳出来包括以下几类型:酷爱家居型(主要是把心思花在家居生活上的人士)、网络生存型(这类人工作只是满足基本需要,生活是建立在网上的,虚拟的生活现实化。)、酷爱收藏型(工作目的是为了自身浓厚的收藏兴趣,在网购交流经验、购买和晒藏品。)、积极竞争型(爱表现,有一定研究分析能力,进取心强。),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的数量目前已足够影响社会消费行为。
三、“宅男宅女”产生的原因
“宅男宅女”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组织有关。首先、城市化背景下、专业化分工使得个人越来越个性。其次,现代城市生活高效率,繁忙紧张生活频率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削弱了传统的社会中血缘、地缘对人的影响,使人感到城市的冷漠。[2]再次,城市发达的商业为人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为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得到支撑,城市商业发展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将人性中的真诚置之度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最后城市发达商业化使得公共空间建设不足,缺少社会交际场所为“宅男宅女”现象的出现提供了社会背景。
网络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虚拟化的社会空间,人们可以依托这个虚拟平台摆脱地域限制进行更加自由和轻松的社会交往。大众传媒的互联网技术对“宅男宅女”的出现有重大推动作用。大众传媒在互联网搭建起的虚拟仿真环境,表现出多维度跨国界、多文化的特性,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等多方面影响人的思维和判断。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便捷性,也把人限制在电脑面前,或是限制在固定的处所之中。媒介技术革新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了小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3]由互联网媒介带来的各种形式的价值观、道德观让人形成内心复杂和矛盾迷茫的状态,最终导致了与之匹配的“宅男宅女”这一生活方式的出现。这种生活方式容易让人脱离现实生活,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变得消极迷茫。其次“宅男宅女”容易变得自闭、孤僻、沉迷网络、不擅与人交流而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四、“宅男宅女”的启示
重视新媒介环境对人的影响,对“宅男宅女”人群给予恰当的关心与心理上的疏导,避免社会文化矛盾的出现。社会应建立各种平台鼓励人们多参与丰富的社交活动,提升自信度,认识自我。净化互联网等新媒介环境,重视人文教育,提倡正能量,正面倡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和平台协调与人、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高“宅男宅女”群体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荇.中国闪现闷居一族——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法院网,2008-03-31
[2]蒋平.也谈我国的“宅男宅女”现象.一个空间社会学的分析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09-08
[3]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