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合作探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重要职责。目前家园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导致家长与幼儿园联系减少,从而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更好地做好家园工作呢?
  一、什么是幼儿园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当前幼儿园家园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人降生于世,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学习的环境。父母要教孩子认人、学说话、学走路、认识事物、教孩子懂礼貌和怎样做人等等,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此时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而有些家长都存在着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问题,尤其是忽略培养幼儿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另外,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一味追求智力开发,不懂得非智力因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对孩子或过分溺爱与保护,或过分严厉经常打骂;也有部分家庭因三代同堂等原因,造成了教养孩子的不一致等等。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师的表现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所以我们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三)开展的家园合作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
  从幼儿园层面看,家园合作机构或平台的建设已较为完备,可是在落实这些有效措施时却不够深入,整体工作实效性不强。表现为:家园合作的教育效果有限,家园合作不够深入,多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家园合作不够密切,两者常常脱节;家园活动很少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四)接送孩子的家长老龄化
  现在很多的家长工作较忙,没时间接送孩子,平时接送孩子和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公公和婆婆及保姆的身上。由于隔代亲,使得许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对于孩子该自己做的事情也包干代替了,还生怕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委屈,这样使许多的孩子养成了不爱劳动、胆小怕事和自私的毛病;保姆带的孩子弊病就更多了,他们在家里本来就没有地位,孩子根本就不会听他们的,因此保姆也就只好顺着孩子任其自由了。因此,老师和他们的沟通就比较困难。
  三、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一)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家园合作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利用
  家园共育的一大优势就是拓展和丰富了教育资源,实现了家园互惠。一方面是幼儿园较为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将有利于改变单个家庭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另一方面是家长的职业、经历、爱好、特长等,是非常有用的教育资源。如家园共育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把每个家长的特长作为家园合作教育的重要资源,浅显地向幼儿展示各行各业的工作特点,而这些家长还会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和环境,为幼儿提供到一些机构部门参观、开展活动的便利条件,这是仅仅依靠幼儿园自身所不能实现的。另外,在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可以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困惑,丰富有关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使双方从对方那里学到一些教育以外的人生经验,改善和提高双方的教育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家长工作已成为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能否成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活动,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能力高低一个方面。如果我们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学会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那么,久而久之,作为一个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与家长之间的交往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还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四、幼儿园家园合作途径
  (一)尊重家长,增进理解,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双方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如果教师了解家长,以一种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意见,虚心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二)加强指导,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知识
  幼儿园教师应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指导幼儿探索、发现、交往和表达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是科学育儿知识的传播者、科学育儿行为的示范者。当前,很多幼儿园都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理念,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三)利用各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合作
  家园共育合作不能只是开两次家长会,搞个家园联系栏,而是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与发展情况进行经常的各种活动。如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活动、家长会、专题讲座、家访、网络平台共建家园成长平台及利用孩子入园、离园的时间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开展家园共育合作活动目的是使家园教育有机联系,密切配合,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调任福清市教师进修校前,我担任福清里美中学校长。接手该校前,学生素质差、教学质量差、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无暇顾及校园文化建设。如今,校园风貌明显好转,到处充满积极向上的朝气,社会声望也逐步提高。  当然,这一切变化都凝聚着我校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有感而发,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与同行共勉。  一、更新观念,通过德育育人凝练校园文化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而德育是衡量人才的最基本砝码和准则。从学校讲,教育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它们的内涵牵涉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这几方面轻重得当地得到发展,才能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而在这几方面中,德育工作又显然地摆在了首位,学校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德育工作,以德育教育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 建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1.立典型,树榜样  榜样的力量
期刊
在我园,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已逐渐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让早期阅读更快的提高它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人们对早期阅读方面的种种不同认识,导致了早期阅读问题上的种种误区,这引起了我的思索。因此,本文拟从早期阅读概念界定和我园发展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早期阅读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最终找出一系列可行性方法来加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  一、早期阅读概念界定  早期阅读它所覆盖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也可
期刊
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老师在教, 学生在学, 教学相长,有的时候反之亦然,那么人都是有感情有情感的,因此在教学中,情感因素利用的好,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外语的成绩。  一、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个体建构的。个体一出生便开始积极地从自身经验中建构个人意义,即建立它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智力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理想的外语学习过程应该是
期刊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园对区域活动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把主题教学活动和班级互换的区域活动相互融合,打破班级界限,开展了平行班级区域的互换活动。区域互换活动以其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因材施教,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探索和发展的活动形式。  如何能够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互换活动,则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的制订  兴趣是最好
期刊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需要及时准确的表达传递各种信息,因此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多地强调人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口语交际训练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日后的求职发展,更好地立足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但中职语文课堂中,口语训练不受重视,这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职学生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强烈需求。如何高效的、科学有序地进行口语训练,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我们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期刊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还必须是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者。幼儿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研究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科学研究素养,即掌握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归因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问题的教育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从教育幼儿教育研究这一视角来探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一、幼儿教育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化内涵  1.幼儿教育研究的内涵  幼儿教育研究是指“由教师同时扮演行动者与研究者
期刊
转眼间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11个年头了,任教从初中到小学,从小学到学前教育,在教学转变中我真正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体会。开学之前,接到新任务,担任学前班班主任。那么小的孩子?我该如何教好他们?让他们最快的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一个一个地问号一直浮现在我脑海里。新岗位,我充满了新的梦想,但也深切感到了新的压力。  开学前做好充分准备的我,踌躇满志,可在开学的第一天,我遇到了一个孩子——
期刊
六十多年前,现代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演讲时说过:“教育者,不但是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即使他能教学生学,还没有尽他教之能事,他应更进一步教学生行,行什么,行做人之道。”陶行知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经典语录告诉我们教书与育人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因此,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更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语文教材,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
期刊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教多年深有感触,一个有好习惯的学生是很容易取得好的成绩的。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求我们的学生更可自觉的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教程中,最大程度的做课堂的主人。那么学生的自学习惯,互学习惯,质疑习惯,反思习惯,还有课堂纪律等就会直接影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