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若能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能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从情境教学、微笑教学、问题启发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营造快乐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关键词:数学;快乐教学;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80-02
近期,笔者和数理系其他教师一起,在系里的组织和领导下,到数理系学生的实习基地——海口市的一些小学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调研工作。我们走进海口市十一小学的数学课堂,去聆听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的优质展示课;我们也走进海口市英才小学专门为我们学校的实习生设立的实习生汇报课堂,听优秀的实习生的数学汇报课。课后,我们和这些一线教师以及笔者所在的系的实习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不管是教龄几十年、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还是仅仅在实习讲台上历练了两个月的笔者所在校的数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他们的数学课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者成熟稳健、循循善诱,课堂丰富精彩;后者略显稚嫩,但充满激情,课堂生动形象。他们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老师在微笑教学,学生在快乐学习,课堂氛围是快乐和谐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呢?通过这次调研,笔者有如下的几点感受。
一、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的源头活水
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能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愉快教学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案例一:海口市十一小学的李老师在给不是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上《质数和合数》这一节课时就创设了比较好的学习情境,他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李老师课堂伊始,随意请几位同学做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学号、爱好等。通过这样聊天式的介绍,原本紧张的课堂一下子轻松活泼起来,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在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李老师接着问这些同学:你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情境介绍,既创设了愉快的课堂气氛,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她的新课:从复习奇数和偶数开始,进入质数和合数的学习。
案例二:笔者所在系的实习生史老师在给海口市英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非常好的情境。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她结合客观实际,在PPT上出示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酣畅淋漓地吃西瓜的图片,并讲解:今天天气真热呀!瞧,小红一家在吃西瓜呢。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妈妈吃了这个西瓜的1/8,并提问:1/8表示什么?3/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样切合实际的情境引入,不仅使同学们“望瓜止渴”,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而且自然地进入了主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案例三:笔者所在系的实习生张老师在给海口市英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上《最小公倍数》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刚一上课,他就直接切入正题: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最小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研究两个数的倍数。然后用PPT展示了两条直线的动画图:两条直线都是数轴,上面标示着0~20这20个整数,让学生在第一条直线上面找出4的倍数,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并用动画标示出来,接着问:观察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入,非常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愉快地进入了“最小公倍数”的世界。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进行。
二、微笑教学——快乐教学的星星之火
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是现实世界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具有简洁美、对称美以及和谐美等魅力。正因为教师领悟了数学的真谛和数学的魅力,所以在课堂上才会发自内心的微笑。而教师的微笑又会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在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都以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用微笑来交流师生情感。教师微笑传递给学生的是亲切、是鼓励、是赞扬,营造的是一种平等的氛围。自卑的胆怯的学生也会自信起来,大胆的举手发言,不管对错,老师都会微笑着面对。课堂上充溢着教师表扬和鼓励的声音,比如“你真聪明”、“你说得太棒了”、“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等。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响亮的鼓掌声和喝彩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史老师,从始至终,她始终都面带甜美的微笑。从课堂一开始,她就笑意盈盈地、充满感情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是史老师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老师想看看哪个同学给老师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今天的表现一定会很棒,是不是?”寥寥数语,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给课堂创设了一个快乐的基调。即使在她的课上到一半突然停电的突发情况下,她依然泰然自若,始终面带微笑把后面的课程继续上完。尽管停电后多媒体和话筒都不能用,但她的这种亲切的微笑,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学生胸中的学习激情,学生们依然反应热烈,她的课堂依然是欢乐的课堂。课后,对于史老师这种很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她的微笑教学,在场的学校领导和她的指导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能以良好的愉快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在教师的微笑教学中悄然来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样简单的微笑教学,让学生如沐春风。
三、问题启发教学——快乐教学的金钥匙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联系这两方面的重要纽带之一是课堂提问。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
比如,史老师在用吃西瓜的图片揭示出主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提出了如下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议论,争相回答。这里涉及是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知识点。接着她又提问:(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妈妈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4)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里涉及的是同分母分数相减的知识点。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后,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这样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层层递进,就像是打开学生快乐学习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实践教学——快乐教学的法宝
小学数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我们观摩的数学课堂上,随处可见实践教学:全班同学齐动手,体验数学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快乐。
张老师在给学生上《最小公倍数》这一课的时候,就很好地运用了实践教学。他在介绍了最小公倍数的基本知识后,接着要学生运用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他用PPT课件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他爸爸准备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瓷砖铺厨房的地板。如果用这样的瓷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瓷砖都是整块),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呢?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在出示了这道应用题后,老师提示学生:观察这道题,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条件?学生很快发现要注意“用的瓷砖都是整块”以及“铺成的地板是一个正方形”这些条件。接着,老师把全班分成很多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若干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小纸板分发到每个小组,要求全班同学思考,并用长方形小纸板模拟瓷砖,动手拼一拼,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时候,全班同学一起动手,开始拼图。很快,学生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到电脑展台上演示拼图的过程。其中,一个同学用6个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的小纸板,拼成了一个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图形;另外一个同学用24个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的小纸板,拼成了一个长为12分米,宽为12分米的正方形图形。接下来,老师在PPT上用动画方式演示了不同的拼图方式:可以拼成边长分别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演示的过程非常生动形象。然后老师提问:拼成的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和原来的小长方形的边长3分米、2分米有怎样的关系?这时,同学们通过实践,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前者是后者的公倍数,最小的那个正方形的边长6分米是3分米、2分米的最小公倍数。
关键词:数学;快乐教学;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80-02
近期,笔者和数理系其他教师一起,在系里的组织和领导下,到数理系学生的实习基地——海口市的一些小学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调研工作。我们走进海口市十一小学的数学课堂,去聆听小学一线数学教师的优质展示课;我们也走进海口市英才小学专门为我们学校的实习生设立的实习生汇报课堂,听优秀的实习生的数学汇报课。课后,我们和这些一线教师以及笔者所在的系的实习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不管是教龄几十年、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还是仅仅在实习讲台上历练了两个月的笔者所在校的数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他们的数学课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者成熟稳健、循循善诱,课堂丰富精彩;后者略显稚嫩,但充满激情,课堂生动形象。他们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老师在微笑教学,学生在快乐学习,课堂氛围是快乐和谐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呢?通过这次调研,笔者有如下的几点感受。
一、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的源头活水
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能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愉快教学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案例一:海口市十一小学的李老师在给不是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上《质数和合数》这一节课时就创设了比较好的学习情境,他和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李老师课堂伊始,随意请几位同学做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学号、爱好等。通过这样聊天式的介绍,原本紧张的课堂一下子轻松活泼起来,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在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面前展示自己。李老师接着问这些同学:你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情境介绍,既创设了愉快的课堂气氛,又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她的新课:从复习奇数和偶数开始,进入质数和合数的学习。
案例二:笔者所在系的实习生史老师在给海口市英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非常好的情境。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她结合客观实际,在PPT上出示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酣畅淋漓地吃西瓜的图片,并讲解:今天天气真热呀!瞧,小红一家在吃西瓜呢。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妈妈吃了这个西瓜的1/8,并提问:1/8表示什么?3/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样切合实际的情境引入,不仅使同学们“望瓜止渴”,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而且自然地进入了主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案例三:笔者所在系的实习生张老师在给海口市英才小学五年级学生上《最小公倍数》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刚一上课,他就直接切入正题: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最小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研究两个数的倍数。然后用PPT展示了两条直线的动画图:两条直线都是数轴,上面标示着0~20这20个整数,让学生在第一条直线上面找出4的倍数,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并用动画标示出来,接着问:观察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入,非常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愉快地进入了“最小公倍数”的世界。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课堂从一开始就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进行。
二、微笑教学——快乐教学的星星之火
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是现实世界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具有简洁美、对称美以及和谐美等魅力。正因为教师领悟了数学的真谛和数学的魅力,所以在课堂上才会发自内心的微笑。而教师的微笑又会感染学生,让学生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在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都以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用微笑来交流师生情感。教师微笑传递给学生的是亲切、是鼓励、是赞扬,营造的是一种平等的氛围。自卑的胆怯的学生也会自信起来,大胆的举手发言,不管对错,老师都会微笑着面对。课堂上充溢着教师表扬和鼓励的声音,比如“你真聪明”、“你说得太棒了”、“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等。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响亮的鼓掌声和喝彩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史老师,从始至终,她始终都面带甜美的微笑。从课堂一开始,她就笑意盈盈地、充满感情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是史老师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老师想看看哪个同学给老师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今天的表现一定会很棒,是不是?”寥寥数语,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给课堂创设了一个快乐的基调。即使在她的课上到一半突然停电的突发情况下,她依然泰然自若,始终面带微笑把后面的课程继续上完。尽管停电后多媒体和话筒都不能用,但她的这种亲切的微笑,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学生胸中的学习激情,学生们依然反应热烈,她的课堂依然是欢乐的课堂。课后,对于史老师这种很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她的微笑教学,在场的学校领导和她的指导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能以良好的愉快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在教师的微笑教学中悄然来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这样简单的微笑教学,让学生如沐春风。
三、问题启发教学——快乐教学的金钥匙
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联系这两方面的重要纽带之一是课堂提问。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关键是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
比如,史老师在用吃西瓜的图片揭示出主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提出了如下问题:(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议论,争相回答。这里涉及是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知识点。接着她又提问:(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3)妈妈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4)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里涉及的是同分母分数相减的知识点。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后,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这样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层层递进,就像是打开学生快乐学习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实践教学——快乐教学的法宝
小学数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我们观摩的数学课堂上,随处可见实践教学:全班同学齐动手,体验数学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快乐。
张老师在给学生上《最小公倍数》这一课的时候,就很好地运用了实践教学。他在介绍了最小公倍数的基本知识后,接着要学生运用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他用PPT课件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他爸爸准备用长3分米,宽2分米的瓷砖铺厨房的地板。如果用这样的瓷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瓷砖都是整块),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呢?最小是多少分米呢?在出示了这道应用题后,老师提示学生:观察这道题,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条件?学生很快发现要注意“用的瓷砖都是整块”以及“铺成的地板是一个正方形”这些条件。接着,老师把全班分成很多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若干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小纸板分发到每个小组,要求全班同学思考,并用长方形小纸板模拟瓷砖,动手拼一拼,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时候,全班同学一起动手,开始拼图。很快,学生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到电脑展台上演示拼图的过程。其中,一个同学用6个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的小纸板,拼成了一个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图形;另外一个同学用24个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的小纸板,拼成了一个长为12分米,宽为12分米的正方形图形。接下来,老师在PPT上用动画方式演示了不同的拼图方式:可以拼成边长分别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演示的过程非常生动形象。然后老师提问:拼成的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和原来的小长方形的边长3分米、2分米有怎样的关系?这时,同学们通过实践,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前者是后者的公倍数,最小的那个正方形的边长6分米是3分米、2分米的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