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是人生艺术的宝库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eng1979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数人的眼里,晚年的平淡,宛如一泓秋水,无色无味,无涟无漪。但细品味,则微澜万象,成岭成峰,就看你怎样去品味。若带着疑问的眼光,品味出的则是傲视新人,仰视自己,在对后人的批评中愤愤不平,伤了别人也损了自己。若用怨恨的目光,则品味出生不逢时,自怨自烦,自恃不入时宜。如在求人难的煎熬中去品味,大有晚年的凋零渗淡、世态炎凉的无奈。
  不妨尝试改变品味晚年的心态,用心灵去品味,你也许会发现,晚年是一窟金碧辉煌的人生艺术宝库,这时,你会以平常心保留着一份纯真,便会执著而不觉累。因为,在希冀中带着纯朴,便会充满生机而不虚伪;在精明中焊接着糊涂,便会自然而无俗;在从容中带着亢奋,便会有所求而不急躁,从而敞开心扉接纳一个新世界。
  晚年是一片云消雾散,风平水净的纯真世界,是一座月明星灼、万帆待发的港湾。只有用心灵去品味,你会感知,晚年是一棵充满辩证、洋溢着和谐的哲理之树。晚年能总结那易聚易散的匆匆足迹,剥开岁月埋下的层层老茧,翻弄出那行程不定的去云离雨,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汇中,为自己开垦一块纯净的沃土,为历史撰写出客观的回忆录。其实,晚年是一个经验丰富、得失俱存的丰收季节。因为,人到晚年,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清醒于有所为,糊涂于有所不为。所以说,老年人以沉稳替代了冲动,以坚强代替了热情,以冷静评价是非,以商量传递自己的见解,以理性化解矛盾,极力发挥由经验和人生阅历累积的智慧优势。
  晚年是一杯热喷喷止渴提神的茶,抖落了童年那依稀斑驳的月影,甩开青年那已隐约迭宕的豪气,挤出中年那记忆犹新的成熟。细加品味,便会发现,晚年的日子胜过金子的价值和品格。
其他文献
俗话说:人到老年,年岁增一岁,开明增一分。这是有道理的。现在,社会上既存在不孝敬老人的情况,也存在老人不开明的现象,使一些家庭矛盾显得特别突出。  老年人要开明,实际上只两条,一是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二是自得其乐。所谓变化了的情况就是:  社会环境变了。过去在岗,以至当权,有下级支拥着,上级要求着,同级比赛着,虽然紧张些累些,但长期努力的实践和适应的习惯,如鱼得水,冷暖自知;如鸟飞腾,天
每个人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而睡眠常常离不开枕头。    古 人 与 枕    《论语·述而篇》中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里“曲肱而枕之”的“枕”,有着守贫而不贪富贵的意思。在《梦溪笔谈》的《虚能纳声》中,写有“古法以牛革为矢服(用牛皮做箭袋),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车,则皆闻之,画虚能纳声也”。这种牛革矢服枕,有
生物学家指出,按生物学规律测算,人的寿命应是性成熟期的5—7倍,若20岁作为性成熟的界限,人可以活到100—140岁。然而大多数人活不到这一年龄,主要是免疫力降低所致的各种疾病在作祟,尤其上了年纪以后,受疾病感染的机会更多,容易被病魔夺去生命。而决定人体免疫功能强弱的关键恰恰就在于胸腺。胸腺位于胸骨柄的后方,纵膈上部,紧贴在气管的前面,在胚胎发育早期,胸腺与甲状腺同出一源,出生后,胸腺迅速发育并渐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对百名逾百岁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体弱多病者往往长寿。这一现象看似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怪,它正应了“好瓶熬不过破罐”这句中国格言,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是一些历来体弱多病的人比身强力壮的人长寿。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患过某种疾病,一旦痊愈,会增强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如患过伤寒的人,治好后终生不会再得伤寒。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年轻的时候多病,年老后却恢复了青春,老当益壮。著名诗人臧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