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不平凡的诚恳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坂茂出生于东京,现年56岁,目前在东京、巴黎和纽约设有工作室,是建筑界的奇才。他不仅为私人客户设计优雅且富于新意的作品,而且将同样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设计方法广泛运用于人道主义事业。二十年来,坂茂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为灾害现场,同当地民众、志愿者及学生合作,为灾民设计和构建简单、得体、低成本且可循环利用的避难场所和社区设施。
  坂茂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工作室接受采访时表示:“获得这一奖项是莫大的荣誉。获奖后,我必须保持谨慎,继续聆听于我的服务对象,无论他们是私人住宅客户还是救灾工作中的人们。我把这个奖项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我会坚持自己的事业——不是改弦更张,而是继续成长。”
  坂茂在他从事的所有领域总是能够发现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他通常会根据结构、材料、景观、自然通风和光照条件,致力为建筑物的使用者们营造舒适环境。从私人住宅、企业总部、博物馆、音乐厅到其他民用建筑,坂茂的作品总是以其原创性、经济性和精巧性著称,并且不依赖于今天常见的高科技技术解决方案。
  瑞士传媒公司TAMEDIA曾聘请坂茂为其员工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他设计了一个7层的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完全以木材打造,木梁间相互扣锁,无需金属接头。对于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坂茂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中式编织帽,他希望建造一个与之类似的大规模建筑物。他设计了一个能够通风的起伏状木条格子框架作为屋顶。在构建救灾避难所时,坂茂经常采用可回收的硬纸管作为墙壁,因为它们容易取材,价格低廉,便于运输、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防水、防火和循环利用。他说,在日本的成长经历培养了自己不浪费材料的信念。
  孩提时代,坂茂曾观察日本传统木匠在父母住所内工作的情形——在他看来,他们的工具、建造活动甚至木材的气味都充满了神奇。他常收集废弃的小块木材,并用它们搭建小模型。那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木匠,因为他认为房子是木匠建造的。在坂茂11岁那年,班上的老师要求同学们设计简单的房子,而他的作品被评为最优并在全校展览。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坂茂的人道主义工作开始于对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救助。那场灾难中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坂茂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用硬纸管建造收容所的想法,并受聘成为顾问。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后,他再次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才华。在那里,坂茂开发出了“纸木宅”,将人们捐赠的啤酒箱填满沙袋作为地基,再将硬纸管垂直排列形成房屋的墙壁。坂茂还为神户灾民设计了一个用硬纸管搭建的社区中心。它后来被拆散,并于2008年运往台湾重建。
  坂茂经常与当地灾民、学生和其他志愿者合作建造这些救灾项目。1995年,他创立了一个名为VAN的非政府组织(NGO)——建筑师志愿者网络。每次发生地震、海啸、飓风或战争,他都会领导VAN的志愿者前往当地,其中包括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中国、海地、意大利、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说:“坂茂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鉴于他在遭受自然灾害地区为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的志愿服务,这一提法恰如其分。而且,他还完全符合ARCHITECTURAL PANTH EON‘建筑圣殿’的几项资质一他对工作对象有着深厚的理解,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独到的眼光以及敏锐的感官。他还拥有任何普利兹克奖得主都必不可少却又难以描摹的气质。”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坂茂的评审辞特别强调了他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他的结构性创新;和他对竹子、织物、纸板以及再生纸纤维与塑料复合材料等非传统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评委会还特别提到了日本埼王市的“裸宅”(2000年),坂茂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给外部墙面做围护,又以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作为室内墙面。透光板隔层使人联想起泛着光的日式障子。客户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被孤立,所以房子内只有一个两层楼高的独特巨大空间,其中四间个人居室安装着脚轮,能够自由移动。
  在东京的“幕墙宅”(1995年)中,沿着房子外围两层楼高的白色窗帘可以打开进行空气对流,也可以在关闭后形成一个茧状内部空间。在14层高的东京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2007年),其前后外立面均安装高大的玻璃百叶窗,并且可以完全打开。
  坂茂以运输集装箱作为现成元素,构造了几座“游牧博物馆”(纽约,2005年;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2006年;东京,2007年)。他设计的阿斯彭艺术博物馆将于2014年8月开幕。
  他的建筑通常被誉为“可持续”和环保设计,但他本人表示:“大约30年前我开始采用这种设计风格时,还没有人谈论环境,而我则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我始终对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怀有兴趣。”
  托马斯·普利兹克在宣布今年的获奖者时表示:“坂茂在救灾工作中表现出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执着,他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创新不以建筑类型为界,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坂茂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评语】
  自三十五年前设立以来,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宗旨一直都是表彰当代在世建筑师的杰出建筑作品以及其对人类所做出的重要而持久的贡献。
  坂茂,2014年获奖者,将该建筑奖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二十年来,他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每当灾难发生时,他常常自始至终地坚守在那里,例如在卢旺达、土耳其、印度、中国、意大利、海地,还有他自己的祖国——日本。
  坂茂的全部作品不仅仅呈现了他善良的初衷,还体现了创意的思维模式及革新的设计理念,特别是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通过杰出设计,来应对高难挑战,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本届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本届获奖者的职业生涯非常广泛。1985年在东京成立第一个工作室之后,坂茂的业务又相继扩展到纽约和巴黎。他完成的项目从极小居所、实验性住宅和社区到博物馆、展览馆、会议中心、音乐厅及写字楼。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彩。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建筑工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他更令人称赞的地方是他在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复合材料。
  在其作品“裸宅”中,坂茂对房屋的传统房间观念及家庭生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个半透明近乎魔幻的氛围。“裸宅”的造价低廉:外部墙面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而室内墙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料复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个舒适、环保性能高,同时又具有极佳采光效果的环境。
  坂茂自己的工作室,位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顶部的露台上。他在那里花费了六年的心血设计蓬皮杜梅斯中心项目。该工作室的建造使用了纸筒材料以及纤维薄膜来构成一个拱形屋顶。坂茂还使用集装箱作为建造博物馆的现成元素。他的作品证明了他通过设计增加了建筑价值的能力。他对新概念和结构的研发还体现在他的其它作品中,例如“Pc桩宅”、“双顶宅”、“家具宅”、“无墙宅”以及“九宫格宅”等。
  贯穿其作品的另一个主题是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连续性。在“幕墙宅”中,他用帐篷状的可移动窗帘将内部与外部轻松地联系起来,需要时又可有私密性。位于东京的十四层高的尼古拉斯·海耶克中心前后外墙由完全可以打开的玻璃百叶窗构成。
  对于坂茂而言,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个后期添加的概念,而是建筑的核心考量之一。他的建筑谋求与周边环境和特定地域相适应的产品与体系,尽量使用可再生或当地出产的材料。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他新近完成的位于瑞士苏黎世的TAMEDIA传媒公司办公大楼,该建筑使用锁扣的木结构系统,完全避免了五金件和胶的应用。
  他成熟清晰的建筑归功于他丰富的结构知识以及他对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和弗雷·奥托等大师作品的学习。他的建筑即直接又诚恳,但并不平凡。每一个作品都具有一个新鲜的灵感。其作品的优雅简约及轻松自如都建立在他对建筑的热爱及从业多年的经验之上。至关重要的是,他对居于建筑里的人们怀有一份尊重,不论他们是自然灾难的受害者,或是私人客户还是公共大众,这份尊重体现在他用心的工作方式、合理布局、精心选材以及丰富空间。
  坂茂是一位永不知疲倦的建筑师,他的作品散发着乐观的精神。在别人眼里不能克服的挑战,坂茂却看到前进的动力。在别人眼里充满未知的道路,他却看到创新的机遇。作为一名为投入的建筑老师,他不仅是年轻一代的榜样,更是他们的旗帜。
  基于上述理由,坂茂成为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恒久和卓著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10万美元奖金以及一枚铜质奖章。
  2014年普利兹克奖评委会成员包括主席帕伦博勋爵,他是国际知名的建筑资助人,伦敦蛇形画廊信托公司董事长、曾担任英国艺术委员会主席、泰特美术馆基金会主席。评委会成员还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智利建筑师和埃勒门达建筑公司常务董事亚历山大·阿拉维那;美国华盛顿特区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德国柏林的资深建筑策展人、作家兼编辑克里斯汀·费雷思;澳大利亚建筑师、200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格伦·马库特;芬兰赫尔辛基建筑师、教授兼作家尤哈尼·帕拉斯马;印度孟买的塔塔集团控股公司塔塔之子公司荣誉主席拉丹·塔塔。西班牙马德里IE建筑学院对外事务副院长玛莎·索恩担任奖项的常务理事。
其他文献
SWISSFLEX这款获得专利的智能排骨架最大的特点就是躺卧的表面能够随意摆动,能够完全自动地适应人体。智能桥梁技术的核心是一连串的弹簧模块,能够让整个框架异常灵活。专利波形弹簧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可以对人体进行自动回应和有效的支撑,无论睡姿如何,身体始终处于平衡,从而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设计者:Recticel Bedding(Schweiz)AG  时间: 2014  www.swissfl
期刊
中国香港/阿尔卡特手表  首先,这款阿尔卡特ONETOUCH手表是一款手表,拥有经典的圆形表盘和模拟式屏幕。它的表盘边缘有精细的标记,如传统的手表无异,其现代属性通过触屏表现出来。用户可以查看全色彩图形。10.5毫米的表身厚度,使其堪称市面上最薄的智能手表之一,它还拥有一个内置有USB连接器的表带,无需数据线,直接插拔充电。表内有气压计、心率监视器和NFC,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佩戴者的多面手伙伴/2
期刊
摘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重大战略工程。面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和持续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在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入协同创新思想,工业设计教育过程注入产业融合的思路,建设契合创新思维开发设计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协同创新 产业融合 工业设计 创新思维 人才培养  引言  1965年,Ansoff在《Corporate Strategy》一书中首
期刊
在我们毫无专业背景的人看来,制造家具是个十分麻烦且复杂的工作,这其中要投资设备,还要找原材料,工序很麻烦,但设计师朱利安·加特罗(JULIEN CARRETERO)却最大化地减少了生产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和投资,用最简单的工具制造了铝制家具STENCIL系列。  设计师朱利安·加特罗(JULIEN CARRETERO)曾先后在巴黎和英格兰学习工业设计,之后他选择去设计名校DESIGN ACADE
期刊
创新是指在特定环境与时间内带来新意,并且能够为用户和供应商创造价值的一种可靠产品。  今天,随着苹果和谷歌等公司的名字频频占据媒体头条,并吸引全球商业主管的关注,“创新”这个词语几乎成了每一本专业杂志、期刊以及每一间会议室的常客。属于创新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并将在商界产生巨大反响,但事实并非如此。创新的战略价值备受关注,却鲜有企业知道怎样让它变成一项可靠且可重复的商业实践一对商业活动的历史稍加研究
期刊
【策展人说】  雅克·考夫曼,拥有法国和瑞士双重国籍,但出生于摩洛哥,因此,是一个最具欧洲身份的艺术家。他现任瑞士沃韦应用艺术学院陶艺系主任,教授,并兼任联合国国际陶艺协会主席。他是一个在国际上非常活跃和非常有影响力的当代陶艺家,曾在日内瓦、法国、芬兰、中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参展及举行个人陶艺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交流展,曾在在法国获第八届国际陶艺双年展奖章;在布格多夫获第二届国际工艺品展一等奖;美国
期刊
看点  景德镇日常生活  美食与美器  小情调  郭其会,我对她的爱称有:“小郭”、“小锅”和“小蝈”。因为这个眉目带笑的女生,总是让人不禁给她起各种名字。郭其会是山东泰安人,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取得陶艺学士和硕士学位。师从朱乐耕老师。  最初认识小郭,她还是一位荷兰设计师的助理,她热情地介绍这位荷兰设计师的作品,带我们去她的工作室。那时候的小郭也还在做一些影青的陶瓷小件,她就一边给设计师做助理,带一
期刊
【策展人说】  朱乐耕是中国推动环境陶艺和生活陶艺发展的最重要的陶艺家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开设环境陶艺和生活陶艺的课程。他和清水六兵卫一样,出生在传统的陶瓷手工艺城市——景德镇,受过高等教育,但也有自己的家族传承。他的父亲朱明生前是景德镇非常有名的陶瓷美术家(所谓的陶瓷美术家就是在陶瓷上进行装饰的画家),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链接、转折以及进一步发展。
期刊
【策展人说】  “清水六兵卫”是日本非常显赫的陶瓷家族,也是世代相袭的家族封号。清水六兵卫一代(1738-1799)出生于大阪的一户农家,在京都五条坂修习烧陶,1771年自立门户。当时在京都制造的陶器主要是烹茶煮水之器和茶具等,还不会烧制瓷器。其中凉炉茶具最为有名。二代六兵卫(1790-1860)继承前代的技艺,确立被尊称为“六兵卫”的本家陶器风格。三代六兵卫(1820-1883)适逢文化启蒙时期
期刊
4月10日-12日,隶属“国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2015届工业设计高研班”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原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任王希征、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深圳市设计联合会会长任克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