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要从音乐欣赏课的选材、引导、方法等多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励音乐创新,才能避免现实音乐欣赏教学中死板乏味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 音乐欣赏课;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材
音乐欣赏课容易让大多数初中生感觉乏味。好多学生觉得欣赏课少了又跳又唱的激情,甚至觉得是催眠曲。而实际上,音乐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许多中外优秀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感,拓宽了的视野,更了解了好多的异域风情和社会历史背景。因此,上好一节欣赏课十分重要。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教材逐渐总结一些适合中学生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1 好的选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初中阶段,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简单活泼的音乐,他们对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并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情感需要的音乐作品,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1.1 注重学生对中外名曲的欣赏
如《我的太阳》《南泥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中外名曲学生几乎都听过,但是对于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的理解可能含糊,教师在课上欣赏这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中外名曲,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音乐素质。
1.2 选择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
选用音乐形象生动、音乐旋律优美、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
1.3 初中生情感情绪正日益丰富,在选材上可以更广泛
如描绘美好爱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都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1.4 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
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2 好的引导是激发欣赏课兴趣的关键
音乐是人类语言的延伸,同时好的引导又能为音乐倍增活力。
2.1 用故事导入
学生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2.2 用范唱、范奏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笔者先用电子琴熟练弹奏这部作品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部分,然后再随伴奏音乐深情地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笔者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又如学习“京剧”,笔者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唱完请学生说出剧种,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3 直接用优美的语言讲述音乐情境
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笔者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笔者再富有感情地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新课就能顺利进行了。
3 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3.1 听音乐取名法
学生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可以用给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3.2 谈天说地聊天法
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牧歌》《嘎达梅林》等蒙古歌曲时,笔者就让老家在内蒙的学生讲一讲他回家的见闻,学生非常感兴趣,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原来并不遥远,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出色。
3.3 畅所欲言讨论法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适当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七嘴八舌”,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几个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跑马。笔者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就把学生“脱缰”的想法带到曲子所真正要表达的情绪上(紧张、兴奋、激动)。因此,学生的畅所欲言、七嘴八舌,只要能被教师及时掌控,反而更能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培养其感受力。
3.4 增强好奇对比法
好多初中生对于港台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如数家珍,而对于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少之又少。由于好多经典的民歌被改编成现代版流行歌曲的形式,如《青春舞曲》《茉莉花》等,笔者就先播放改编后的流行版的,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达到学生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
总之,音乐欣赏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励音乐创新,才能避免现实音乐欣赏教学中死板乏味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关键词 音乐欣赏课;综合性实践活动;教材
音乐欣赏课容易让大多数初中生感觉乏味。好多学生觉得欣赏课少了又跳又唱的激情,甚至觉得是催眠曲。而实际上,音乐欣赏课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许多中外优秀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感,拓宽了的视野,更了解了好多的异域风情和社会历史背景。因此,上好一节欣赏课十分重要。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教材逐渐总结一些适合中学生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1 好的选材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初中阶段,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简单活泼的音乐,他们对世界有了自己的思考,并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情感需要的音乐作品,如优美、活泼的,开朗、奔放的,兴奋、激昂的,悲惨、哀怨的等。这个时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中外经典的音乐作品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广泛接受各种音乐信息,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1.1 注重学生对中外名曲的欣赏
如《我的太阳》《南泥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中外名曲学生几乎都听过,但是对于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的理解可能含糊,教师在课上欣赏这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中外名曲,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音乐素质。
1.2 选择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
选用音乐形象生动、音乐旋律优美、结构简单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作品,如外国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中国作品《鸭子拌嘴》《金蛇狂舞》等。
1.3 初中生情感情绪正日益丰富,在选材上可以更广泛
如描绘美好爱情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喜悦之情的《北京喜讯到边塞》,表现节日欢庆之情的《春节序曲》,歌颂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作者个人感情的《未完成交响曲》以及包含音乐家创作心情的《惊愕交响曲》等,都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1.4 初中阶段的学生意志品质不断得到发展,他们钦佩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模仿性强
针对这一特点,外国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中国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嘎达梅林交响诗》等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作品是最佳选择。
2 好的引导是激发欣赏课兴趣的关键
音乐是人类语言的延伸,同时好的引导又能为音乐倍增活力。
2.1 用故事导入
学生都爱听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2.2 用范唱、范奏导入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范奏,可以把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了解作品。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笔者先用电子琴熟练弹奏这部作品优美、缠绵的爱情主题部分,然后再随伴奏音乐深情地唱出歌曲《化蝶》,那熟悉、优美而缠绵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全体学生。于是笔者顺势指出:“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大增,一节课的导入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又如学习“京剧”,笔者先范唱现代京剧《红灯记》的片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唱完请学生说出剧种,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3 直接用优美的语言讲述音乐情境
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笔者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接着说:“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同样也有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冉冉升起的景象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接着,笔者再富有感情地朗诵每个段落的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唉乃归舟。这样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音乐意境中,教学新课就能顺利进行了。
3 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3.1 听音乐取名法
学生都有表现欲,初中生也同样有。于是可以用给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3.2 谈天说地聊天法
初中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牧歌》《嘎达梅林》等蒙古歌曲时,笔者就让老家在内蒙的学生讲一讲他回家的见闻,学生非常感兴趣,觉得课本上的内容原来并不遥远,整堂课的效果非常出色。
3.3 畅所欲言讨论法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适当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七嘴八舌”,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例如,有一次给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有几个学生就说后面这段越来越快,感觉像跑马。笔者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积极引导: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跑马带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就把学生“脱缰”的想法带到曲子所真正要表达的情绪上(紧张、兴奋、激动)。因此,学生的畅所欲言、七嘴八舌,只要能被教师及时掌控,反而更能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培养其感受力。
3.4 增强好奇对比法
好多初中生对于港台流行歌曲耳熟能详,如数家珍,而对于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知道的却少之又少。由于好多经典的民歌被改编成现代版流行歌曲的形式,如《青春舞曲》《茉莉花》等,笔者就先播放改编后的流行版的,这些民歌由通俗歌手表现出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特别喜欢;然后再把原汁原味的没有被改编过的原唱放出来让学生对比,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来介绍中国民歌的知识,就达到学生主动学习了解音乐的目的。
总之,音乐欣赏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励音乐创新,才能避免现实音乐欣赏教学中死板乏味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