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千多年来,关于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有铜雀台下说等,莫衷一是。
2009年12月27日,人类历史就要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让曹操这位生活在18个世纪前叱咤风云的枭雄再次成为中华大地的热门人物。这就是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与此同时,河南省文物局还公布了证明是曹操高陵的六大证据,一时海内外一片沸腾。
然而,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刚公布不久,马上引来了一场大论战。支持者从出土的文物、墓室的位置、规模、尸骨的年龄,特别是出土了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碑和石枕等证据上肯定该墓即为曹操墓;反对者则认为石碑石枕可信度令人怀疑,认为墓中出土文物所刻文字偏新,认为墓中没有找到墓志铭和哀册,等等,由此认为安阳所谓的曹操墓令人怀疑。甚至有人公开指出,这是否又是一次“周老虎事件”?
一代枭雄曹操之墓到底在哪儿?历史上众说纷纭。
前不久,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了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向西出发,到达西高穴村不过七八公里的路程。丰乐镇是西门豹祠所在地,这跟《元和郡县图志》推测的曹操墓在西门豹祠西7.5公里正好相同。
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走进墓室,可以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介绍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不过,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璧、石枕、刻铭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相吻合。经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墓后室的两个耳室,各存放一具女性尸骨,一位20岁左右,一位50岁左右。根据科学鉴定,这两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一般来说,帝王在生前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在死后却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在墓葬里会把生前喜欢的人或物带到地下。由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推测,其中年龄50岁左右的女性尸骨应为曹操的夫人卞皇后,而另外一具20岁左右的女性尸骨身份,目前无人能够确认。
墓地被认定为曹操墓,与盗墓贼偷盗的两件文物有关。“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窑场取土点,被挖掘五六米深后遭到废弃,有村民在此种上了庄稼。2005年底,一村民在此浇地时,发现有一处地方水一直向下流,经查看发现那里有一个洞,推测下面可能是古墓。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队领队潘伟斌说,2008年,盗墓贼从二号墓中盗出画像石一块,其画面反映的就是东汉时期常见的八女投江图,从铭文看这绝不是一般平民墓葬或官僚墓葬。同时,从此墓葬中盗出铭牌一块,其上面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刀”字样。
当地派出所先后抓了五批盗墓贼,共38人。派出所抓到人后,盗墓贼手中的东西成为发现曹操墓的直接证据。据潘伟斌介绍,这些盗墓贼是周围村庄的农民,也有外地人。文物工作人员对这些文物进行修复整理才发现这是曹操墓。
汉、魏考古专家学者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以及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的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而且,曹操高陵的发现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新篇章。
【注: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2009年12月27日,人类历史就要跨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让曹操这位生活在18个世纪前叱咤风云的枭雄再次成为中华大地的热门人物。这就是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与此同时,河南省文物局还公布了证明是曹操高陵的六大证据,一时海内外一片沸腾。
然而,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刚公布不久,马上引来了一场大论战。支持者从出土的文物、墓室的位置、规模、尸骨的年龄,特别是出土了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碑和石枕等证据上肯定该墓即为曹操墓;反对者则认为石碑石枕可信度令人怀疑,认为墓中出土文物所刻文字偏新,认为墓中没有找到墓志铭和哀册,等等,由此认为安阳所谓的曹操墓令人怀疑。甚至有人公开指出,这是否又是一次“周老虎事件”?
一代枭雄曹操之墓到底在哪儿?历史上众说纷纭。
前不久,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了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向西出发,到达西高穴村不过七八公里的路程。丰乐镇是西门豹祠所在地,这跟《元和郡县图志》推测的曹操墓在西门豹祠西7.5公里正好相同。
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走进墓室,可以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介绍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不过,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璧、石枕、刻铭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短矛”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相吻合。经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墓后室的两个耳室,各存放一具女性尸骨,一位20岁左右,一位50岁左右。根据科学鉴定,这两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一般来说,帝王在生前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在死后却害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所以在墓葬里会把生前喜欢的人或物带到地下。由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推测,其中年龄50岁左右的女性尸骨应为曹操的夫人卞皇后,而另外一具20岁左右的女性尸骨身份,目前无人能够确认。
墓地被认定为曹操墓,与盗墓贼偷盗的两件文物有关。“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窑场取土点,被挖掘五六米深后遭到废弃,有村民在此种上了庄稼。2005年底,一村民在此浇地时,发现有一处地方水一直向下流,经查看发现那里有一个洞,推测下面可能是古墓。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队领队潘伟斌说,2008年,盗墓贼从二号墓中盗出画像石一块,其画面反映的就是东汉时期常见的八女投江图,从铭文看这绝不是一般平民墓葬或官僚墓葬。同时,从此墓葬中盗出铭牌一块,其上面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刀”字样。
当地派出所先后抓了五批盗墓贼,共38人。派出所抓到人后,盗墓贼手中的东西成为发现曹操墓的直接证据。据潘伟斌介绍,这些盗墓贼是周围村庄的农民,也有外地人。文物工作人员对这些文物进行修复整理才发现这是曹操墓。
汉、魏考古专家学者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以及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的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而且,曹操高陵的发现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新篇章。
【注: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