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此次元代瓷器展展陈空间设计作为实现实物见证元代杭州是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陈列布展设计根据当代的设计技术要求,杭州博物馆三楼南馆的建筑空间特征,将杭州市朝晖路窖藏的元代瓷器与江西省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元代瓷器作为展陈内容,结合元朝时期瓷器的特点进行的鲜明特色的创造。
关键词:历史;陈列;文化;展示
背景
由杭州博物馆主办,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协办的“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于2018年2月8日-5月8日,在杭州博物馆三楼南馆展出。该展陈列出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的元代瓷器考古发掘的成果,向公众展示了地下的历史文物,让公众了解更多杭州的历史文化。这是继“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之后,杭州博物馆推出的又一个“丝绸之路系列特展”,也是该窖藏器物自1987年发现以来的首次集中展出。
本次展览窖藏出土瓷器共计54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包括龙泉窑、景德镇窑、霍县窑等元代著名窑口,是杭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实物见证。“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共分为四个部分,按照不同窑口来解读朝晖路窖藏出土的各类瓷器,并以此为切入点展现当时中国陶瓷发展的情况。同时,与江西省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元代瓷器进行对比展示。
1.展览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
此次展览的展陈空间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在这个高度开放的空间中,而该空间并非只是一个局限于三维立体的场地空间。对观展者而言,在展厅空间内走动,关于元代瓷器的历史、文化、发掘、意义等相关的展览信息也随着观看角度与位置在不断的变化,让观展人的观展行为在移动中进行,观展人主要通过视、听、触、嗅等器官反应在动态的观展过程中来全方位地获取此次展览所传达出的丰富信息,使观众的观展行为及过程呈现为一种自主、流动和动态的特征。
2.展览空间的文化属性与延展性
展览取名为“月隐天成”的由来:在展品当中有一件器物为蓝釉描金月映梅纹瓷爵杯,内壁绘有金彩的梅花、月亮,意思是月映梅花,有“芳影横斜积渐开”的意境,所以取“月隐”二字。在元朝时期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到杭州,称当时的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所以取“天成”二字,展览的名称便为“月隐天成”。
在“月隐天成”陈列布展设计当中,除了要合理解决展览功能和常设的工艺技术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展陈空间特定的元代瓷器的文化和意境,展陈空间设计需要深入挖掘元代瓷器的文化内涵、着力呈现“月隐天成”的主题和属性,要强调空间整体气氛的营造和观展者的情感体验。
空间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从实体限定空间向无限时空环境的拓展,将瓷器展品与相关的文字介绍呈现,这种意识转变强调的是人的参与和情感体验。2.从实体空间到环境心理空间的延展,将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以展板的形式呈现,这一转变导致了从研究构成空间的限定实体界面与空间容积的关系转向研究人与空间及其界面的关系上来。
3.展览空间内的展示手法
此次瓷器展运用了各种媒介和陈列手法来再现历史时空,利用典型空间场景来定格历史瞬间的永恒和向观展者传递丰富的解读信息。强调展览效果的真实性和观众的临产感,通过艺术展陈手段创造出的景观场景再現,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多感官的空间体验和参与其中的共享感。运用传统的陈列柜与现代多媒体空间技术相结合,将此次展览的精华呈现。
传统陈列柜
实物展品是构成陈列语言的核心,实物展品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陈列语言的成分,也是博物馆的性质特征所决定的。瓷器文物是此次瓷器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表现陈列主题的实物例证。陈列文字也充分的帮助观众更了解展品,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让观展者更贴近历史。并根据“月隐天成”的主题,加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让观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元代瓷器历史所带来的震撼。
现代多媒体
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展陈手段,运用了感应电视墙,在特定的区域地面安装感应式地板,相邻墙壁吊以多台液晶显示器。进入地图区域,踩到相应重点介绍点的地板时,针对该区域的相关适应介绍就会在墙壁镶嵌的液晶显示器中播放。还运用了幻影成像技术,幻影成像是近年来博物馆、展览馆设计中运用的一种辅助陈列手段。整个展示系统由光学成像系统、影视播放系统、灯光、音响及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通过这两种展示手法,设计出既符合历史,又符合人们感知历史的陈列语言,给此次展览的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观展体验,也充分的调动了观展者的视、听、触、嗅等多感官的体验,提高了观展者的观览兴趣和情感体验。
结语
在陶瓷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此次的瓷器展将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法与元代优秀的瓷器结合在一起,深入全面地展示出文物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历史内涵。反应了元代灿烂的瓷器文化,也反应了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此次展览也让人们对了解元代瓷器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跟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鹏.基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传播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周晓梅.试论博物馆陈列语言[J].文物春秋,1989:121-124.
[3]王浩男.展示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和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
[4]周琪.虚实相生[D].南京艺术学院,2014.
[5]王瑞雪.浅析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语言[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3-3.
作者简介:
黎乐(1992-),籍贯广西,研究方向;会展艺术与建筑空间设。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关键词:历史;陈列;文化;展示
背景
由杭州博物馆主办,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协办的“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于2018年2月8日-5月8日,在杭州博物馆三楼南馆展出。该展陈列出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的元代瓷器考古发掘的成果,向公众展示了地下的历史文物,让公众了解更多杭州的历史文化。这是继“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之后,杭州博物馆推出的又一个“丝绸之路系列特展”,也是该窖藏器物自1987年发现以来的首次集中展出。
本次展览窖藏出土瓷器共计54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包括龙泉窑、景德镇窑、霍县窑等元代著名窑口,是杭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实物见证。“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共分为四个部分,按照不同窑口来解读朝晖路窖藏出土的各类瓷器,并以此为切入点展现当时中国陶瓷发展的情况。同时,与江西省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元代瓷器进行对比展示。
1.展览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
此次展览的展陈空间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在这个高度开放的空间中,而该空间并非只是一个局限于三维立体的场地空间。对观展者而言,在展厅空间内走动,关于元代瓷器的历史、文化、发掘、意义等相关的展览信息也随着观看角度与位置在不断的变化,让观展人的观展行为在移动中进行,观展人主要通过视、听、触、嗅等器官反应在动态的观展过程中来全方位地获取此次展览所传达出的丰富信息,使观众的观展行为及过程呈现为一种自主、流动和动态的特征。
2.展览空间的文化属性与延展性
展览取名为“月隐天成”的由来:在展品当中有一件器物为蓝釉描金月映梅纹瓷爵杯,内壁绘有金彩的梅花、月亮,意思是月映梅花,有“芳影横斜积渐开”的意境,所以取“月隐”二字。在元朝时期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到杭州,称当时的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所以取“天成”二字,展览的名称便为“月隐天成”。
在“月隐天成”陈列布展设计当中,除了要合理解决展览功能和常设的工艺技术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展陈空间特定的元代瓷器的文化和意境,展陈空间设计需要深入挖掘元代瓷器的文化内涵、着力呈现“月隐天成”的主题和属性,要强调空间整体气氛的营造和观展者的情感体验。
空间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从实体限定空间向无限时空环境的拓展,将瓷器展品与相关的文字介绍呈现,这种意识转变强调的是人的参与和情感体验。2.从实体空间到环境心理空间的延展,将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料以展板的形式呈现,这一转变导致了从研究构成空间的限定实体界面与空间容积的关系转向研究人与空间及其界面的关系上来。
3.展览空间内的展示手法
此次瓷器展运用了各种媒介和陈列手法来再现历史时空,利用典型空间场景来定格历史瞬间的永恒和向观展者传递丰富的解读信息。强调展览效果的真实性和观众的临产感,通过艺术展陈手段创造出的景观场景再現,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多感官的空间体验和参与其中的共享感。运用传统的陈列柜与现代多媒体空间技术相结合,将此次展览的精华呈现。
传统陈列柜
实物展品是构成陈列语言的核心,实物展品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陈列语言的成分,也是博物馆的性质特征所决定的。瓷器文物是此次瓷器展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表现陈列主题的实物例证。陈列文字也充分的帮助观众更了解展品,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让观展者更贴近历史。并根据“月隐天成”的主题,加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让观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元代瓷器历史所带来的震撼。
现代多媒体
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展陈手段,运用了感应电视墙,在特定的区域地面安装感应式地板,相邻墙壁吊以多台液晶显示器。进入地图区域,踩到相应重点介绍点的地板时,针对该区域的相关适应介绍就会在墙壁镶嵌的液晶显示器中播放。还运用了幻影成像技术,幻影成像是近年来博物馆、展览馆设计中运用的一种辅助陈列手段。整个展示系统由光学成像系统、影视播放系统、灯光、音响及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通过这两种展示手法,设计出既符合历史,又符合人们感知历史的陈列语言,给此次展览的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观展体验,也充分的调动了观展者的视、听、触、嗅等多感官的体验,提高了观展者的观览兴趣和情感体验。
结语
在陶瓷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此次的瓷器展将现代科技的展示手法与元代优秀的瓷器结合在一起,深入全面地展示出文物中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历史内涵。反应了元代灿烂的瓷器文化,也反应了我国多样的民族文化,此次展览也让人们对了解元代瓷器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跟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鹏.基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传播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2]周晓梅.试论博物馆陈列语言[J].文物春秋,1989:121-124.
[3]王浩男.展示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和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
[4]周琪.虚实相生[D].南京艺术学院,2014.
[5]王瑞雪.浅析传统博物馆的陈列语言[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3-3.
作者简介:
黎乐(1992-),籍贯广西,研究方向;会展艺术与建筑空间设。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